
【影评】关于《邪不压正》,我替你琢磨了这些
邪不压正是一部烂电影。为什么呢?
因为电影是拍给人看的,而邪不压正是拍给姜文自己看的。
邪不压正,其实就是姜文自己的一本日记呗。
电影里说了:“谁把心里话写日记啊,心里话也写不出来啊。”
但作为一个写日记的人,我明白,日记不是要写出心里话,而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记那些心里话。
日记这玩意,本来就不是给外人看的。给外人看了,就俩字。
下贱!
对,姜文一开始就给自己这部影片定了性了。
所以,大家可以肆意的骂。
骂完之后,咱们再来聊聊,他为什么想把日记给人看。
鲁迅先生说过:
楼下一个男人病的要死,隔壁的一家唱着留音机。对面是哄孩子,楼上有两个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边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但谁不想遇见互通的那个人呢?
我也把自己的日记拿给别人看过,其实意思很明显,你看吧,看了你也理解不了我。
“但万一你真的理解了呢?”
我在心里悄悄地说。
好了,不再废话,我们来做阅读理解。
第一个阅读理解就是,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
其实就是李天然复仇的事,也就是明线;
然后大家都在利用李天然,李天然是棋子,他们在下棋,这是暗线。
之所以大家喷《邪不压正》是抗日神剧,就是因为,下棋,是有规则的。
象棋里的车,就是能横冲直撞,而你帅只能在自己的小格子里转来转去;国际象棋里的皇后,就是想去哪就去哪,就是那么强,没有理由,只有规则。
所以李天然,必须是无敌的,必须能躲子弹,这是一个设定,在一开始就定好的。
大家肯定不同意,所以这片肯定烂。但你说完烂之后,还是得同意,这样我们才有的聊。
然后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下棋的事。
只不过有的人下的是象棋,有的人下的是国际象棋,有的人下的是五子棋。
大家各取所需,这就是影片背后的暗线,也就是大家看不懂得地方。
因为,故事里有太多台词、镜头、以及对手戏是为了暗线服务了。
姜文直接把暗线摆到了台面上:舞台中央,演着正戏,旁边沿着另一出戏。
观众们不是瞎子,所以看得到,他们以为是一出戏,其实是两出。
所以大家才看不懂,把故事分开来看,其实就清楚多了。
第二个阅读理解是,这些人都是谁?
时间,1937年;地点,北平;人物,人物就多了去了,咱们挑最重要的来说。
根本一郎:
明线里,他帮了朱潜龙杀了李天然师父一家,是起因之一。
暗线里,他是为了日本入侵中国做事。
朱潜龙:
明线里,他是故事的起因,李天然报仇的对象。
暗线里,他是汉奸,他要反清复明(借口而已,其实是想自己当皇帝),所以他要保命,杀死李天然。
李天然:
明线里,他是主角,他要报仇。
暗线里,他是棋子,他要报仇。
蓝青峰:
明线里,他要执行任务,弄死根本,救出张将军(应该就是张自忠)。
暗线里,他要有人站出来抗日。
关巧红:
明线里,他要帮助李天然报仇。
暗线里,他要通过李天然报仇走出自己的心结。
这样看,是不是清楚多了?
第三个阅读理解是,从中能解读出哪些深意?
《邪不压正》有太多值得把玩的片段了,而且作为民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这个影片还有不少地方在影射历史。我把自己琢磨了挺久的一些地方,顺着故事剧情,一样一样来。
第一,是朱潜龙和根本一郎杀人的事。
朱潜龙这个人,看名字,潜龙,说文解字里是这么解释“潜龙”的。
出自《易經.乾卦》,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潛伏隱藏的龍。比喻隱而未顯的聖人或遭時不遇的英雄。
在他和姜文磕头认祖的戏份里,他喊出了“反清复明”之类的口号,但很明显,他想做皇帝。他利用日本人铲除了自己的师父,可以说是铲除了“讲究”的旧有制度。我觉得这个角色有点袁世凯的味道,。
而根本一郎这个人,看名字,根本,一,郎,三个词都有“最初,最开始”的意思。其实归根到底是一个词,也就是所有事件的起因,日本对中国的觊觎之心——在影片里的解释是需要这块地种鸦片,然后卖鸦片挣军费入侵中国。
两人可谓狼狈为奸,一拍即合,他们本就是相互利用的身份,随时都可以把彼此当成筹码放到交易桌上。
第二,是吃饺子的事。
饺子,就是讲究。我们姜文扮演的蓝青峰,是个体面人,吃饺子就是为了醋。而这顿饺子,是他和朱潜龙一起吃的。蓝青峰找来朱元璋的相,还怂恿朱潜龙反清复“”明”,让他杀根本一郎,其实就是想让他抗日。
但朱潜龙虽然同意了“反清复明”的口号,他的内心却更注重他自己像“太爷爷”——他只是为了成事。至于复明不复明,那就不是他在乎的事了。所以在后续的剧情里,朱潜龙根本就没有动过根本一郎,拿“根本”的人头换李天然?他不是傻子,什么是口号,什么是该做的,瞎子吃饺子——心里有数。
另外,日记的事也在这顿饺子上。
第三,是关巧红脚的事。
她的脚,最开始是被美国人治。但最后却是美国人的中国儿子(到后来又成了中国人自己的儿子)继续帮她治,并真的治好了她,于是她能跑了,能跳了。
我一直觉得,关巧红代表的是“国家”本身。她骑自行车,有一种国家在高速发展的感觉。
而蓝青峰就是个想救国的人。
在电影里,关巧红,是唯一没和蓝青峰有对手戏的角色。
但他们却有很多共同点,例如都有两个儿子。
那么这两个儿子应该是指救国的两个思想“资本主义”和“国共合作”,但最后都失败了。
最后成功的那个儿子,是什么思想,也就呼之欲出了。
第四,是飞檐走壁的事。
为什么李天然天天都在屋顶上跑来跑去,脚不着地呢?
因为他所做的事一直都是空想,不是现实,都在天上。
但最后,关巧红从屋顶上跳了下去,应该是暗示“落地了”,这一切都会逐渐变成真的。
第五,是李天然身份的事。
他最开始是美国人的儿子,那时的他四处闹事,天天想着干死朱潜龙,见到朱潜龙就追,他偷根本的刀和印,似乎是为了挑拨朱潜龙和根本一郎的关系,但根本一点用都没有。而那时的美国人则一直希望他和朱潜龙不要发生冲突。
但是,当他的美国养父死了,他成了蓝青峰的儿子之后,他突然就收敛了,乖了,跑去敲钟。他的性格转换有些太突兀了。
第六,是酒的事。
这个酒到底是什么呢?
一个被救国的人不断喝去四分之一,最后还被关巧红(国家)自己喝干净的东西。
革新。
革新经过那么多年,被救国的人喝了那么多,早就从一瓶新酒变成了旧酒。
但最后靠的,还是这个国家自己,国家把这些酒都喝了进去,和酒融为了一体。
第七,是和日本人打的事。
李天然和根本一郎的决斗,其实可以理解为抗日战争。
最开始,李天然一直在让,因为李天然曾经偷过他的刀和印。
李天然躲过了前两刀,但第三刀根本一郎没有停手,最后他砍中了李天然,但李天然中了一刀并没什么事,根本一郎不是李天然的对手,被李天然打倒在地。
但是,根本一郎后面,还有一车人呢。如果不是关巧红带了两个人,把那一车人全给干掉,李天然怕是活不下来。
而关巧红带来的那个人,就是一直从天上给关巧红钱的人。
给中国钱,最后还帮中国人干死了日本人,而且一个本来就在车上,一个却从远处跑过来。
我能不能理解为,一个是美国,一个是苏联?
最后一个,是影评人的事。
影评人是太监,是文盲,就会那么几句。关键是演董公公的史航还是曾经的大影评人。
很讽刺对吧,这也是作证我日记观点的一点,这段剧情根本和电影的故事没啥关系,但这毕竟是姜文的日记呀,在日记里喷喷人,也是很正常的。
虽然我写影评,但我没觉得被冒犯。他有这个权利。
其实写到这,我的阅读理解做的也差不多了,虽然还有很多猜测,但我自己也不确定,就再琢磨琢磨以后补上。
总体而言,这篇阅读理解基本上全靠胡蒙,大家看个乐子。
《邪不压正》这部电影,对姜文而言,绝对是输的。
因为现代的观众们认可的戏剧理论,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写《 演员的自我修养》)的“伪真实”,也就是沉浸式的观影体验,而姜文很明显搞得是布莱希特的“间离”,创造真实,打破真实。
他时时刻刻提醒着观众,我这是电影,是假的,你是观众,看出我要讲什么了吗?
这里推荐一下姜文的一个访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s41177sx?from=search&seid=11042181508851750173&spm_id_from=333.337.0.0
对姜文而言,他在五子棋的棋盘上下围棋。
按我们的规则,我们早就赢了,而对姜文来说,这盘棋才刚刚开始。
最后,一本日记,还不是自己暗恋的女生的日记,而是一个大老爷们的日记。大家不要过分解读,看看就行了,狗头。
上一篇:第132章 白无常
下一篇:聊聊《新神榜:杨戬》里那些本该更加立体的配角们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