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话中国历史上的“篡位”
(原载《历史学家茶座》第五辑)
由于长期以来,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皇位袭替,自有礼法规定的长幼尊卑次序。篡夺帝位者,往往被视为谋逆不道,社会舆论给予的总是较为负面的评价。最典型的莫过于王莽与曹操,前者被当作虚伪的楷模,后者则被当作奸臣的象征,要不是史学家郭沫若仗义为曹操平反,他的奸臣帽子恐怕还得戴上若干年。
如果仅从表面现象去探讨中国历史上的篡位事件及其中的主角,所展示的不过是文明的篡位与血腥的篡夺两种。文明的篡位,就是没有发生流血或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就实现皇权的转移,古代搞的“禅让”把戏即属这一类;血腥的篡夺即是通过发动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引发长久的战乱,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最后才实现皇权的转移。篡夺皇位的事件,也不过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而已,无需评判谁是谁非,深究这个问题也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如果从心理学层面去解读篡位事件及当中的主角,则有许多东西值得人们重新思考。
如篡位行为的评价问题。私心人人都有,无论是什么样的统治者,都视天下为己业,在心里肯定是希望皇位能够传至子孙万代,不容旁人觊觎的。因而新王朝建立的过程中,统治者总是想尽各种招数,大造君权神授的舆论。或者是借用相士的话说,其长相奇异,贵不可言;或者吹嘘说,皇帝出生的时候,满屋红光,其母梦见日月;或是杜撰遭遇困厄之时,获神人相助之类的神话。其目的无非是要尽力神化自己,反复强调自己是应天而生的真龙天子。同时还利用手中掌握的强大的宣传机器,向广大臣民灌输封建正统思想,构筑一道道维护皇权的精神大堤。
由于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人们已深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毒害,在心理上是不认可篡位行为的。“篡位”一词的解释,就是通过非正当手段或非法手段,夺取政权。篡位者不可避免地要承担着“篡位”的恶名,于是在篡位前,他们总是会想出各种理由,以向世人证明其篡位的合理合法性。
王莽利用的是“泰山石无故倒立”等谶图符命,鼓吹“易姓受命”;曹丕宣传的是许昌“黄龙现”,“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的预言。是故新旧王朝交替之际,是谶讳学说最为盛行的时期。最后,演出了不同版本的“禅让”故事,仿佛经他这一导演,马上就可以洗清其篡位的恶名,自己立马成了尧舜一般的明君。其实,天下并非一家一姓所独有,所谓天下之大,有德者居之。当统治者失德之时,王朝的覆灭是早晚之事。利用谶讳制造政治预言,不过是篡位者测试民意的手段而已。
一般而言,只要是贤德之人,通过篡位,取代腐朽没落、残暴异常的统治者,对于社会发展和百姓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因而其篡位行为本身并无不当之处。只有那些本身无德无才,却妄窃大位,造成社会的动乱与倒退,黎民遭殃,其篡位行为才应受指责。对生活在古代专制社会的老百姓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好皇帝,至于谁篡位,篡谁的位,他们是不在乎的。制造舆论及掩饰事实真相,不过是那些篡位者心虚的表现而已。
又如篡位主角为何多是较有作为者国产剧?除却上述第一类篡位者之外,第二类与第三类篡位者大多数都较有政绩,他们有的完成了半壁河山甚至是全国的统一,还有的则通过自己的文治武功,开创了一个盛世的时代。这当中的原因,既有篡位者本身的才能素质因素,也有明显的心理因素。
从篡位者本身的才能素质因素看,他们篡位前都居高位,在他周围早已形成一个势力集团,皇帝或年幼无知,孱弱无能,已成为一个政治摆设。篡位者实际上早已获得了皇帝的权威,只不过没有完成登基称帝这道手续罢了。他们对严重的社会危机有着清醒的认识,对纷乱的社会也有治理的雄心与抱负。故篡位后大多能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以整顿社会秩序。
如王莽篡位后,立即从经济、政治制度等进行了改制,企图按自己的理想,改造社会。只不过药不对症,他的改制,未能挽救社会危机,当然也没有给百姓带来什么好处。他希望借此获取更大声望的企图落空,天下百姓因而对其原先的节俭、卑谦的态度产生了怀疑,他由此成了最大的伪君子,千百年来不断遭到人们的讥讽。隋文帝杨坚在篡位前,被封为隋国公,以左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的名义,总揽朝政,后又封为隋王。周静帝软弱无能,杨坚轻易地将他废掉,自己做了皇帝,建立隋朝。他做皇帝后,不仅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而且进行了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他实行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对后世均有深远影响,经济也获得发展。时至今日,人们还对隋朝为何在如此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的财富困惑不解。
从心理因素看,由于受儒家学说的影响,人们喜欢以伦理道德作为价值评判的尺度。在儒家看来,篡位很显然是不道德的行为,尤其是那些杀兄诛弟弑父的篡位者,要受后世史家的口诛笔伐,背着千秋骂名做皇帝,滋味并不好受,心理压力也是很大的。
因此,他们在篡位成功后,一方面为突出自己,总是千方百计歪曲、掩盖事实,令后人无从了解真相。如唐高祖李渊,他的功绩明显被淡化了,仿佛唐朝的开创几乎全是李世民的功劳;明成祖登基后,即下令修改《明太祖实录》,对自己多所溢美。另一方面,他们篡位后,似乎在心理上十分在意人们议论他们的篡位行为,因而处心积虑地要在实践上向世人证明,自己比前任更有作为,是王朝的合理继承人和真正的开拓者。因而其在位期间,保持了旺盛的进取精神。开启了贞观盛世的唐太宗自不必说,明成祖在边疆的经营开拓方面,业绩就已经超过了其父明太祖,延续了明太祖创造的强盛繁荣局面。
有意思的是,唐太宗以其杰出的业绩,成功地转移了人们对其篡位的议论,在人们心目中,他是一个善于用人纳谏,富有文韬武略,治国有方的模范皇帝。而明成祖尽管努力开拓,建北京,经略边疆,遣郑和下西洋,修《永乐大典》等,业绩都傲视明代诸帝,可人们对其“靖难”夺位之举,似乎耿耿于怀。遣郑和下西洋,人们想到可能是为了寻找建文皇帝;他亲提劲旅数征蒙古,有史家曾载宫人骂他“阳衰”,引发人们对他是否是因阳萎而找借口远离后宫的联想。大概明成祖勇武、刚毅过人,而仁慈逊唐太宗远甚。他夺位后,泄一时之愤,对政敌惨烈地报复,对他的英武形象造成了永久的损伤。
总之,“篡位”现象是封建社会里,权力结构的自然调节,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自身的综合实力决定一切。一般情况下,都是新生势力战胜腐朽势力。因而不少情况下,“篡位”并不一定会造成历史的倒退,相反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
上一篇:1952年我军一连长在看纪录片时大哭,指着屏幕:她是我妻子
下一篇:厉害了!TVB今年的大剧 部部都是大制作和豪华阵容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