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剧普通话配音究竟是香港人配的,还是引入内地后由内地人配的?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1-16
手机版

  幕后配音演员是影视剧生产过程当中的重要环节,香港的国语配音演员很多时候是同时参与电视剧和电影的配音工作。而香港影视剧国语配音演员的变迁,也反映了香港影视剧由盛转衰的过程。

  第一阶段:1949-上世纪70年代

  1958年,香港才有第一家电视台,而大家比较熟知的无线电视台(TVB)1967年才正式开播

  一直到70年代,港剧制作规模并不是特别大,因此对配音的需求量也比较小。当时的国语(普通话)配音主流的还是用于电影的配音

  当时香港电影最有代表性的便是邵氏这样的大制片厂,可以说一直到70年代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掀起之前,国语片一直占据了香港电影的主流市场。

  当时内地因为还比较封闭,当时的国语片主要出产到台湾、东南亚地区。

  而当时的国语配音员的主要构成,都来自于49年以前从大陆迁居香港的内地人,而其中很多本就是从演员转做幕后配音的。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60年代的金马影帝,后转行幕后配音的唐菁。

  唐菁,演员,原名唐振青,生于1924年,河南郑州人。1963年因《黑夜到黎明》获金马影帝。其后赴港加入电懋公司,并在香港定居。入行30多年,拍摄电影七十多部。后退居幕后做配音,后来更弃影从商。

  

  第二阶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这一时期,粤语片开始在香港电影市场占据了主流地位。这一时期的香港电影片商在拍片时往往都会制作国、粤两个语种的版本。当时由于台湾是香港电影最大的海外市场,因此为了符合台湾人的口味,当时主流的国语片配音都交给了台湾配音班底来进行配音。

  我们比较熟悉的周星驰御用配音石班瑜便是其中的代表。

  

  而就在这一时期,随着香港国语电影配音市场的衰落,再加上电视剧行业进入黄金期,很多香港电影国语配音远就转战到了电视剧市场,加入了当时的两大巨头,无线和亚视的配音组。当然,这一时期的香港国语配音圈子已经发展比较成熟了,除了49年前后移居香港的内地人,在八九十年代也从内地(少部分台湾)补充了很多新鲜血液进入国语配音圈。

  像我们比较熟悉的《上海滩》当中周润发的国语配音,便是由当时的著名国语配音员周思平完成的。

  

  到了90年代,TVB开始一家独大,不少亚视配音员都被挖角到了TVB国语配音组。

  下面这副合照便是当时大神汇聚的TVB国语配音组,可以说包办了我们童年时所听到的港剧声音,里面大部分都是差不多不同时期移居到香港的内地人。

  由于当时在香港国语配音相对主流的粤语配音还是小众,因此当时的国语配音很多都不是专业配音员出身,不少都是从影视演员,戏曲演员转行过来的。比如第二排右二的邢金沙(94朱茵版黄蓉的配音),就是从昆曲演员转行过来的。

  

  随便举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吧

  首先是最下面一排穿红衣戴墨镜的便是苏柏丽,也就是佘诗曼、蔡少芬的御用配音,像大家熟悉的《金枝欲孽》里的尔淳、《宫心计》里的刘三好,都是由苏柏丽完成的幕后国语配音。

  

  苏柏丽是天津人,90年从内地移居香港,这一时期的港剧配音员大多都是在八九十年代从内地到香港的。

  近些年,随着网络的助力,越来越多当年的港剧配音员被大家熟知,并且出现在了内地的节目上。

  

  比如这位帅哥,就是合照当中最上排最左边的,他叫张艺,西安人。一般是吴启华、陈锦鸿的御用配音,大家比较熟悉的《妙手仁心》里的陈至美医生、《创世纪》里的许文彪等等。他便是90年代从亚视配音组加入TVB的典型代表。

电影蜜蜂

  还要提一位便是第二排最左边戴帽子的大叔,他叫杜燕歌,北京人。一般是罗嘉良、林保怡等演员的御用配音,代表作有《创世纪》里的叶荣添、《金枝玉孽》里的孙太医等等。

  杜燕歌这些年也转战幕前,出演了不少TVB电视剧,比如金枝欲孽2里的戏班老板,他老婆就是TVB著名老演员韩马利

  

  

  当然,这张合照里的大神太多了,像邓萃雯御用配音潘宁(第二排左三)、李若彤版小龙女配音于小华(第二排右三)、黎耀祥御用配音黎泓和(最后一排左二)等等有空下回再慢慢介绍。

  第三阶段:九十年代末至今

  这一时期,由于台湾电影市场衰落,港片的主要外销市场转向了大陆。台湾配音演员渐渐退出了港片的配音,很多TVB配音员也开始转战电影配音。

  同时,由于TVB是出了名的工作强度大工资低,所以很多老一辈配音员如前面提到的苏柏丽也回到了内地发展。亚视更是直接倒闭了,国语配音组只剩下了TVB.

  当然,这里还得顺带提一下没在上面合照里出现的叶清,大家熟悉的陈浩民版段誉、无间道里的刘德华,乃至现在全职高手里的黄少天,都是由上海人叶清完成的,他也可以说是内地观众最为熟悉,曝光度最高的香港国语配音员了。

  

  当然,随着很多老一辈国语配音的离开,或者退居二线。

  很多年轻的国语配音也加入了TVB配音组。

  八九十年代老一辈配音员很多都是非科班出身,由师傅带徒弟这样传帮带性质带出来的不同

  这一时期加入的配音演员主要来自于内地科班,比如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孙中文,他也是王祖蓝的御用配音。

  

  这一时期由于TVB进入了衰落期,内地观众看港剧的越来越少,而且有了网上资源之后,很多人会主动选择听原汁原味的粤语版。再加上如今的香港电影为了借助内地市场,大多会采取合拍片的形式,国语配音大多已经转由内地的配音员来配,而不是从内地转到香港的那批国语配音员来配音,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甄子丹御用配音陈浩(也是今年大热动画哪吒的配音导演)

  

  所以缺了香港电影市场,外加tvb的衰落,所以孙中文为代表的TVB国语配音员的声音不像老一辈配音员一样被内地观众熟悉。

  关于香港影视的幕后配音,能深挖的东西还有很多,可以说,国语配音员的变迁也反映了香港影视业由盛转衰的过程。

上一篇:《龙门镖局》:网络剧和电视剧将分两类?
下一篇:历史题材电影《生死坚守》上映 谱写光辉英雄赞歌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