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压剧大批“上新”,11家影视公司24部剧待播,那些年欠的债都还上了?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1-16
手机版

  文/程梦玲  编辑/津平

  2015年共拍16000集电视剧,播出8000多集,50%剧目难以面世。

  2016年全年电视剧共计334部14912集,积压比例达到了7成以上,有10000多集电视剧无缘上星播出,只能出现在地方电视剧频道。

  2017年,立项备案的电视剧为4.65万集,生产完成并获得发行许可的电视剧总量为1.35万集,积压剧比例也在6成以上。

  2018五大卫视公布的招商片单,仅有47.2%的电视剧项目实现了真正的"落地"。

  而在2019年,难产多年的积压剧开启了组团“上星”的模式。

  《知否》、《都挺好》等亮眼剧的播出过后,一片利好的剧集市场开始换“旧装”。3月12日,杀青于2016年9月的《重耳传奇》登录浙江卫视,进行首轮播出。

  

  就在大家以为这只是偶尔几部积压剧“重获天日”的正常现象时,4月份市场又迎来一批积压剧组团“上星”,月初2015年拍的《封神演义》和《如果可以这样爱》先后在湖南卫视播出,月中积压两年的《因法之名》,接档《青春斗》登陆北京卫视,还有拍摄于2017年的《趁我们还年轻》也在东方卫视首播,2016年出品的都市情感剧《幸福,我们在路上》也传出4月下旬登陆安徽卫视的消息。

  除此之外,还有杀青于2015年,刘涛、马天宇领衔主演的都市剧《淘婚记》,两部张翰主演的电视剧《锦衣夜行》、《夏梦狂诗曲》,2016年出品的都市情感剧《幸福,我们在路上》以及宋茜与韩国演员rain主演的《八月未央》,都将有希望在今年登陆视频网站或上星卫视。

  

  两个月的时间,8部积压剧实现“上星”或网播,大量积压剧传出消息,积压剧似乎迎来了春天,有媒体甚至认为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之下,未来去库存化或许会成为主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1

  电视剧产量不足,

  是这些年“积压剧”问题的集中爆发

  国内影视行业虚火旺烧多年,数量上一骑绝尘,质量上却颇受诟病,剧情雷同、注水严重,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调控电视剧泛滥的情况,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2015年起将“一剧四星”改为“一剧两星”,限制平台每年的播出剧集,就在当年,拍完的16000集电视,有50%的剧目没有面世。

  然而国产剧高速生产的惯性并未能因此刹车,2016年全年积压比例更是达到了7成以上,2017年有所减缓,但积压剧比例也在6成以上,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积压剧越积越多,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统计至今2012-2017年间已出品至今还未定档的的积压剧共有24部之多,尤其以2016年、2017年最甚。

  

  大量的积压剧带来的后果是,资金压置,电视剧项目减少,2018年的新剧数量骤然下降,从2017年的241部到2018年仅有194部,为10年来最低,相比2012年的391部,减少了近200部。

  新剧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之前“上星”无望的积压剧,如今又被电视台重新看上了,可从根源上来讲,造成电视剧产能不足的原因正是大量的剧被积压。

  影视寒冬的阴霾笼罩了2018年全年,大家纷纷嚷着资本退潮,2019年的的银屏上必然是黯然失色的,的确2019年的新剧减少。可是退去的资本是去了哪里呢?大家总不会一直将钱揣在口袋里吧?

  事实上与其说是资本退潮,倒不如说是资本压置,大家都没钱拍电视剧了。前几年大量的积压剧,让众多影视公司连年亏损“滚雪球”式的越来越大,终于入不敷出。

  被积压剧拖垮的典型例子--唐德影视,在日前唐德影视公布2019年度Q1财报中,公司第一季度的净利润亏损3,790万元-4,470万元,同比下降了262.55%-283.02%。而其2018年度的全年亏损则超过5亿元,同比下降了近400%,而此次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电视剧《巴清传》的延播,在公告中,唐德影视方面也肯定了这一点。

  

  而由于电视剧《巴清传》尚未实现播出,相应合同款项回收滞后,对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造成不利影响,加之受影视行业景气度下滑的影响,公司债务融资成本较高,唐德影视今年还未有任何的电视剧项目启动。

  与唐德同为难兄难弟的还有欢瑞世纪,其制作的《天下长安》、《秋蝉》、《天枢之契约行者》、《听雪楼》等多部大剧都被积压,据欢瑞世纪的财报显示,其中《天下长安》、《天乩之白蛇传说》、《秋蝉》、《天枢之契约行者》这四部电视剧在2017年为欢瑞世纪创造了74.03%的收入,然而除了《天乩之白蛇传说》在无奈转网播出,(很快又被下线)其余四部至今没有播出消息,欢瑞也一度被传有退市可能。

  不仅仅只是这两个影视公司,包括新丽传媒、荣信达影视、柠萌影业、完美世界、华策影视(300133)、耀客传媒以及三大视频平台共有24部古装大剧被积压,在春交会一众影视剧项目海报中,古装剧项目海报难见几个,大制作更是屈指可数。“限古令”当然是原因,资金难以回流也起到直接影响。

  

  有业内人士透露,即使是像华策影视、慈文传媒这类国内顶尖的电视剧制作公司,一年满打满算,能够产出的剧集数量也不过10部左右。每年一两部剧的积压,时间一久,谁还受的了?

  一些影视大公司都难以支撑,更何况有一些小的影视公司,在这些积压剧的制作公司中不乏一些财力薄弱,资源和人才都极为短缺的影视小公司,一部剧的积压,整个公司都面临着破产,这就将一部分影视制作公司直接送出了这个行业。

  影视公司数量在下降,还存活的影视公司钱又因为积压剧难以回流,那么制作新剧的资金又从何而来呢?在影视行业整体产量下降和调整的大趋势下,谁又敢砸钱继续做大成本剧?

  2

  视频平台实行网剧分账保证剧集质量的情况下,

  “积压剧”真的能让卫视“喘口气”吗?

  据说有平台出价10万购买积压剧,像湖南卫视在播的两部作品《封神传奇》《如果爱》,都是以“甩卖价”拿到首轮播出版权,且在人气演员的加持下,收视率表现还比台湾剧较好看,在新剧产量不足,视频网剧抢占观众强势的情况下,这种低价的“积压剧”似乎能让电视台有缓口气的机会?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相关政策问题固然是造成积压剧的原因之一,然而一些积压剧自身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例如在2015年在播出的50%的剧目里,竟然就有80%的收视率达不到0.5%的及格线,而被挑选剩下的一些剧,质量就可见一斑,有的上线了,也难以得到观众的认可,此外一些积压剧,即使当时制作精良,积压多年,彼时服化道是否还能满足观众的审美?

  例如像湖南卫视播出过的《猎场》,以及江苏卫视播出过的《我们的爱》、东方卫视播出过的《守卫者浮出水面》等,从节目收视率、话题热度到口碑传播,反响平平,尤其安徽卫视播出的马天宇、郑爽主演《美人私房菜》,播出一半因为观众实在忍受不了无味的剧情而被停更。

  

  这些剧的播出无疑对于平台的口碑有着影响,或多或少给观众留有播放“烂剧”的负面印象。

  而就在此时,各大视频平台为更加迎合观众,纷纷推出分账网剧模式,根据点击观看情况,在规则框架内从会员费中抽取资金分账给片方。将之前的To B 模式转换成To C 模式,网剧制作完全根据观众喜好走,更大程度的满足观众口味。

  两相对比下,卫视的“积压剧”如何留住观众呢?当没有收视率的情况下,卫视的“议价权”更将被削弱,这样下去,将会是一个恶性循环。

  (麻辣娱投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麻辣娱投。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 HN666)

上一篇:空调品牌排行榜前十名,看欧洲杯选科龙睡眠王绝对不出错
下一篇:电视听歌软件免费的,来了解一下,赶快入手哦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