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分!今年最好的国产动物纪录片,别说暑假没看过
话说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大人似乎是无可避免的,在和他们的共同话题与日俱减。
三年前,拍童鞋还挺愿意赏脸看看我给她推荐的书单和纪录片,如今,想让她“屈尊降贵”是何等奢侈。
不过,我还是发现了一个重大的突破口,就是关注一切有关动物的纪录片,如果是好看的,推荐给一个热爱动物的拍童鞋来说,那简直毫无抵抗力。
最近B站的一部动物纪录片《众神之地》横空出世,据说是全华班拍摄团队制作,好奇它和BBC的差距有多远,老母亲火速跑去看了看。
口味一向挑剔的豆瓣打出了9.3的高分
没想到收获了一波巨大的惊喜,光是点开第一集,看到西藏冈仁波齐辽阔的神灵之山,配上空灵悠扬的乐曲,我的毛孔就已经被震撼得抖擞全开。
于是一口气看完了整部纪录片,发现它讲述的原来不仅仅是动物,还蕴藏了浓厚的中国味道的文化价值底色。
它选取拍摄的动物也别有深意:
雪山使者野牦牛
大海精灵白海豚
雨林始祖亚洲象
森林王者东北虎
刚好是从中国的西北,到东南,又从西南到东北,四种古老动物分别构成了这几片土地独特文化中的重要一环。
相比较BBC动物纪录片精美华丽的画面,《众神之地》的气质因为有了中国色彩而截然不同。
它是带着“灵”和“神”的古韵,讲中华民族的前史,文化的源头,也是在描绘天地、生灵、人间相互交融的故事。
这么优秀的国产纪录片,不安利给我们土生土长的华夏儿女看一看,还真有点说不过去哇。
然而片子的导演却说,
我们的定位其实是不够严谨的,或者感性大于理性,我们放弃了观测相对成熟的熊猫、金丝猴等动物, 选择这几种动物,完全是出于某种自大、乐观和浪漫主义想象,无视了很多实际的困难。
想想也是啊,这些大型哺乳类动物基本都生活在极端的环境里,很难靠近它们,就算偷偷跟拍也会有巨大的危险。
可也正是这种浪漫主义想象的坚持,最终成就了这部片子的珍贵吧。
如果不是这部纪录片,我大概很难直观地感受到,我们人类活动的足迹已经扩张和侵犯到了这些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古老动物的领地。
喜欢在海深10米左右,距离海岸线不远生活的中华白海豚,生存就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我对它过去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白色的哺乳动物”上,但其实它刚出生时,全身都是深灰色的,在以后的日子逐渐变成浅灰色、灰白色,直到老年,基本就变成了白色;
又因为它们经常在水里运动,让皮下血管持续充血,有的老年白海豚看起来就像是粉红色的精灵。
原来粉红色海豚是这么来的
可这差不多,已经是我们人类所能了解的大部分了。
虽然它们存在我们海洋里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唐朝就已经有记载,沿海地区还把它们亲切地叫做“妈祖鱼”,可人类一直无法靠近它们做更多细致的研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渐渐消失。
因为它们生活的区域,现在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海域,捕捞、养殖、工程建设,甚至旅游娱乐,各种活动不间断地冲撞着它们的日常生活。
它们的觅食变得越来越艰难,有时候是跟着渔船偷吃渔民捕捞的鱼,却很容易被渔网勒住,或是被船底的螺旋桨打伤;
有时候是潜入人类饲养生蚝的区域,在迷宫般的蚝排之中寻找食物,但也给它们自己带来非常大的危险。
几乎每年都会有人发现,粉红色的老年白海豚误入内河无法返回,可人类对它们展开全力的救助,想把它们驱赶回海洋,却又鲜少成功。
参与过多次救助的专家冯抗抗说,
很多时候,我们也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事情是对的。无力感常常袭来,因为我们对它不了解,不知道它到底有没有强烈的求生意愿,也不知道它的身体是否足够强壮来支撑我们救助它的过程。
这就是大自然最遗憾的相遇吧,当我们还对它还有许多未知的时候,它就在和我们匆匆告别了。
纪录片把大自然哭泣的一面,披露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在伤感中思索,人类如此快速地扩张,有了收获满满的A面,又是否曾侧过身去看看失去的B面?
也许有人不太明白一个食物链顶端的物种灭绝,对我们人类意味着什么。
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看,一条从深海延伸到陆地天空的食物链,将所有物种串联在一起,处在金字塔顶端生活的物种,是被一层又一层底层生物支撑起来的。
这些顶端物种,是在用自己的存在,昭示着环境的健康程度,一旦它们的生活和存续出现危机,也就意味着区域生态已经失衡,而人类也将面临着被这种失衡环境反噬的危险。
就像长期生活在全世界海拔最高地方的野牦牛,它被称为“山神的家畜”。
“相传,藏族先民在刚刚登陆高原的时候,无法立足,因而求助于山神。
山神将野牦牛分成了两派,它们一部分下山,帮人类驮重物,贡献自己的毛和牛奶,另一部分则继续选择留在山上,卧冰踏雪,保持着远古以来的生存习惯。”
上个世纪八十时代,一场大雪把青海一个村子的家牦牛饿死冻死了大半,牧民们只好从外地重新引进牦牛,但它们已经严重退化,个子矮小,体质弱,甚至无法撑过高原上的一个冬天。
如果连牦牛都无法撑过冬天,而人的生存也会出问题。
幸好野牦牛及时的出现,它们和家牦牛本是各自生活的两个族群,但离群索居的野牦牛时常会在发情期冲入家牦牛的队伍,留下野性的基因。
混血牦牛的诞生,可以阻止家牛的衰退,还让它们长得更加健硕。
可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混血牦牛不再像家牦牛一样温顺和听从指挥,让牧民在它们身上挤奶或是完成卖牛交易。
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牧民智达把绳索投向一只混血小牦牛时,就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
因为它基因里流淌的是野牦牛的血性和暴烈,即使装车以后,也在不断地用头猛烈地撞击货车的铁栏杆。
悲呛的撞击声引来了不远处的野牦牛,它勇猛地向小牦牛奔赴而来,像是要解救自己的孩子,小牦牛也仿佛感受到了这种野性的呼唤,挣扎得更加激烈。
可神奇的是,一路向前的野牦牛居然又在距离相隔百米的地方,突然停住脚步,转身又朝相反的方向离去。
它是敏锐地觉察到了什么?还是想用自己的离开,劝说小牛放弃挣扎?
它就站在不远处凝视着牦牛群,投向悲壮而又怜悯的眼神。
可倔强的小牛依然宁死不屈反抗到最后一刻,最终倒在了人类的车厢里,这是牧民养牛从未见过的景象。
我也被这复杂又神秘的一刻深深震撼到了,人类和大自然原始野性的关系,似乎可以很亲密,似乎又需要保持距离。
这微妙之处的平衡,最能永恒的,或许就是保持对神灵、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
正如纪录片里旁白所说,
“大自然中,每个物种都有他们的一席之地。这些食物链顶端的动物,是这块土地最精妙的设计。
他们曾经是文明的图腾,也是人类和大自然沟通的桥梁。他们的呼吸和心跳,传递着天地神奇的信息。”
可1998年,也就是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个虎年,中美俄三国科学家和林业部门认为,中国境内已经没有了东北虎种群。
这大概也和人口增长、林区面积减少以及无节制的大量捕杀动物有关,森林的生态环境已经无法再给东北虎留有一席之地。
北师大虎豹研究团队的专家冯利民说,
一个地方如果只有50只梅花鹿或者200只狍子,你只能支撑这只老虎生活一年,如果它每年都有这么多猎物吃的话,那么你要十倍的基数才能支撑。
这就意味着你需要500只梅花鹿和2000只狍子,才能支撑一只老虎的生存。而一个森林的生态系统要养活着500只梅花鹿,那么你这片森林的整个结构又要非常完整。
这就意味着,东北虎的消失,它不仅是如何保护一个动物种群的问题,是要面对整个生态系统治理的科学和艺术。
研究团队从2005年一直扎根在东北的林海雪原里,他们和森林共同生长,也耐心等待着。
直到21世纪的第一个虎年,名为十月的雌虎第一次出现在研究团队的视线里,并引来了雄虎和它的定居,才真正见证了这片森林完整的生态结构已经成功搭建起来。
如今又一个12年过去,研究团队通过长期监测和跟踪,记录了超过100只在中国境内生活过的野生东北虎个体,国家公园腹地的珲春市也率先重现了“诸山皆有虎”的历史风貌。
看着这将近20年来研究团队的记录一点一点呈现在屏幕前,我不禁感叹,人类终于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每一个经过自然之手点化的物种,都是存留于世的神迹。
众神之地,并非只在冥冥之中,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地球的每个角落。
去做维持平衡的一环,就会得到神迹的护佑。”
想起中国文化传统深处,始终倡导的是天地人和,阴阳平衡,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哲学智慧,可我们的步伐走得太快,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把属于灵魂的东西抛下了。
这部纪录片,或许就是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停下匆忙的脚步,去听一听大自然真实的诉说。
万物皆有灵。
-End-
亲爱哒,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就是缘分,我是三个女儿的妈妈小莉。
我毕业于播音专业,和三个娃一起读了 2000多本 绘本,在这里,我每天都会更新一个故事音频,分享我的育儿故事,这个小小的公号也因为妈妈们的传播,吸引了 百万妈妈 关注。
做妈妈的路上,让我们彼此依偎,共同成长。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