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贺岁档40部片子混战 这次谁会称王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1-12
手机版

  昨日是周五,也是今年贺岁档迎来的第二个周末。

  十分夸张,仅昨天一天就有《坏姐姐之拆婚联盟》、《撒娇女人最好命》、《推拿》、《机器纪元》等7部新片上映。

  混战中,《撒娇女人最好命》占到最多排片,而陈意涵、陈学冬、池珍熙和钟丽缇等主演的《坏姐姐之拆婚联盟》上座率最高。好莱坞巨星安东尼奥·班德拉斯主演的科幻巨制《机器纪元》献上的科幻大餐也十分可口。而娄烨拿下今年六项金马大奖的《推拿》虽遭遇排片寒流,但口碑坚挺。

  从1995年《红番区》开创内地“贺岁片”风潮,20年过去,中国的贺岁档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

  曾经,冯氏喜剧独当天下

  1995年初,《红番区》在内地上映后,斩获3500万元票房,轰动一时。事实上,香港早有拍摄贺岁喜剧的传统。成龙开创的功夫喜剧,搏命的动作演出,加上幽默夸张的表演,成龙引领电影热潮三十余年。

  1995年引进的《红番区》,给当时并不繁荣的内地电影市场带来一股生机,让内地观众第一次感受到“贺岁片”的魅力。“其实,这和时代发展很有关系。当时港片很热门,这也是原因之一。”影评人谭飞分析。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冯小刚导演的“冯氏喜剧”异军突起。“冯氏喜剧”不少改编自王朔的小说,由葛优主演,代表了一种“北京市井文化”,尤其是台词令人忍俊不禁,蕴含黑色幽默,很快受到观众欢迎,成为不少人每年必看的电影。

  1997年末,《甲方乙方》登陆年末电影档,第一次以“贺岁片”自称。

  “当时‘贺岁片’的说法只能算是一种噱头,这种称呼主要侧重包装、宣传,没想到效益立刻出来,冯小刚在当时甚至‘一家独大’。”浙江星光院线老总富海芳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末的电影市场远不可和今天相比,当年一周只有一到两部新片上映,冯氏喜剧的出现,成为贺岁电影的领头羊,更是早于张艺谋、陈凯歌等大导演加入贺岁档大战。

  如今,“俗”喜剧当道

  和今天的喜剧相比,当年的冯氏喜剧以艺术性和冷幽默见长。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范志忠指出,虽然当年的冯氏电影偏小品化,但算得上是一种“精英化喜剧”。“和现在的一些喜剧相比,冯小刚的喜剧里,有些还采用了‘知识分子语系’,相对比较有思想深度。”范志忠说。

  如果说冯氏喜剧还带点“高冷”意味,近年徐峥、黄渤的喜剧片则更接地气,电影里常以通俗、直白的搞笑方式营造欢乐氛围,定位年轻观众,代表了“草根文化”。

  2012年贺岁档,徐峥的贺岁喜剧《泰囧》创下超过10亿的超高票房。高票房的背后,不仅反应了观众对喜剧的强烈渴求,更暗含了电影消费主流的变迁。

  “从前,大城市的观众看电影比较多,而近年,三四线城市的观众成为中国电影主力军。实际上,《泰囧》大多数票房是由这些小镇青年贡献的,像《泰囧》这类比较‘俗’的喜剧片在小城市更受欢迎。”富海芳告诉记者。

  除了大批小镇青年观众的加入,《泰囧》的大卖还与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很多年轻人养成在网上浏览,不深入阅读的习惯。不少年轻人并不追求思想深度,只要在很多情节上能引起共鸣,就会买单。”范志忠解释。

  40部电影混战今年贺岁档

  随着电影市场飞速发展,20年后的2015年贺岁档的电影数量和类型和当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放眼今年的贺岁档,有40部左右新片上映,华语大片有《太平轮》、《一步之遥》、《智取威虎山》等。几部华语贺岁片中,姜文的《一步之遥》最获业内人士看好。

  “姜文的实力不用多说,他拥有大批崇拜者。《一步之遥》无论从内容和概念上都很扎实,宣传也做得很好。加上姜文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者,他常常语出惊人,他说的话都可以直接拿来做文章标题,肯定会吸引大批观众。”谭飞说。

  姜文曾在发布会上预测《一步之遥》将拿下20亿票房,对此富海芳表示,就现在的内地市场,要达到20亿这个数字尚有难度,“《一步之遥》其实是歌舞类电影,我预测总票房将达到10到15亿,若能达到这一数据,也很惊人了。”

  而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贺岁档电影种类丰富,唯独稀缺喜剧片。几部华语大片都偏“重口味”,“小清新”的青春片《匆匆那年》有望脱颖而出。“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受众群广泛,张一白导演在青春题材上很有实力,加上宣传工作做得不错。”谭飞说。

  《匆匆那年》前日在杭州举行了看片会,果然是一部催泪大片,几乎戳中了每个人的泪点。该片光棍节预售仅次于《一步之遥》,加上王菲演唱了主题曲,更是引人关注。今晚,《匆匆那年》将在杭州举行提前点映,点映场票提前一天就几乎售罄。

  “《匆匆那年》很可能是今年贺岁档最大黑马。”谭飞预测。

  (来源:今日早报)

上一篇:十年内口碑最佳的10部电影,《暴裂无声》垫底,第一部早已封神
下一篇:影视大放送 足不出户享受视听盛宴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