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部老宋拍视频 为川北民间文化立传 第05版:大地周末 20220729期 四川
视频中,川北民间艺人在制作傩戏面具。
《川北旧事》拍摄古法酿造丁缸酒。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一个斜挎包、一顶遮阳帽,跨过沟坎、越过风浪,宋开华行程上万里,用他浓浓乡音将那些被湮没的民间故事、历史传说娓娓道来。这些记录南部县山水、风俗文化的短片便汇集成了《老宋说南部》系列短视频,至今已发布175集,累积点击量数百万。
现年73岁的宋开华,因此被称为南部的“活地图”。实际上,他的脚步不仅踏遍南部县村社、山沟、旷野,从2014年至今,为挖掘和保护川北民间文化,宋开华常年奔走于阆中、仪陇、剑阁、盐亭、通江等地。
“这些传统技艺、文物,再不挖掘保护、用影像记录下来,以后恐怕再也看不见、听不到了!”宋开华心里着急,和他一样想守护川北民间传统文化的还有南部籍企业家王新。王新曾担任过村里的电影放映员,在外开办企业积累一定资金后,始终挂念家乡,用影视留住川北民间文化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二人志同道合,于是王新担任出品人,宋开华则身兼导演、策划、撰稿多职,自2016年开始了川北民间传统文化纪录片《川北旧事》的拍摄。
7月26日,室外38℃高温,室内《川北旧事》第28集《皮影雕刻技艺》正在加紧制作中。计划拍摄30集的《川北旧事》,以近乎白描的镜头语言,真实记录或再现传统手艺、山歌小调、农事活动等。令宋开华欣慰的是,这些视频发布后,感动了很多人,也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将它们纳入非遗保护项目,让一个个快消亡的川北民间文化传统被更多人看到,喜欢,传承。
走村串户拍摄 留住民间文化
嘉陵江自北向南流经川北地区,两岸的人们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繁衍生息,形成了傩戏、灯戏、剪纸、小调、山歌等文化活动。然而随着岁月变迁,这些民间文化濒临失传。
宋开华是南部县西水镇香炷山村人,退休后的他一心扑到民间文化搜集整理上。“地方文化,是一个地方独特的印记,是一个地方的根和魂,要是消失就太可惜了!”宋开华说。
为了采访搜集素材,宋开华常年奔走于川北各县(市)的山山水水。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习惯性向老乡询问村里有没有啥故事、传说、文物古迹,然后一一核实、记录。他也走过无数没有人烟、杂草丛生的荒地,受访对象从七八岁的孩童,到上百岁的高龄老人。凭着走村串户、踏破铁鞋的劲儿,收集了上百个拍摄题材。
《川北旧事》陆续推出的大坪剪纸、吼拐、川工木雕、乡傩面具、摩崖石刻等纪实视频,搜集到的一些老传承人的现场表演、农事民俗活动的再现场景,弥足珍贵。
为纪念嫘祖,川北地区人们用“送丝蚕”的表演形式祈求消灾避难、植桑兴蚕。如今这个习俗几乎消失了,只有南部县西水镇宋家坪村还保持这个传统。摄制组用镜头记录下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听民间艺人讲述他们过去在各家各户唱丝蚕的酸甜苦辣。
最新一集《镌刻在石头上的红色记忆》,宋开华和摄制团队辗转通江、巴中、仪陇、苍溪、阆中等地,找镌刻在祠堂、庙宇、照壁以及石柱、石牌坊、屋基石等上的红色标语。“这些革命标语,不少横亘悬崖峭壁之上,风化后就再也看不到了。我们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收集资料、实地查看、写文案、拍摄,将散布在川北大地历经数十载风雨洗礼的红色标语汇集呈现,让这些见证了革命发展的标语,在当代仍彰显红出色文化的力量。”宋开华说。
摄制组还吸引到不少90后大学生加入。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摄影专业的王力就是其中之一,现担任技术总监。2017年底,王力放弃大城市工作进入摄制组,在他看来,抢救性记录古老的文化和技艺刻不容缓,和拍摄商业大片相比,他更愿意记录下那些跟年轻人渐行渐远的文化遗迹。
老宋摆“龙门阵” 摆到农民心坎里
如果说《川北旧事》是庄重大气的纪实专题片,那么《老宋说南部》则显得灵活多变,熟悉的乡音,老宋的“龙门阵”又开始摆起咯。
“今年的夏天连续高温,我来说说南部一种民俗‘撵旱魃’。”在最近一期视频中,宋开华介绍起一种失传了的川北大型民间传统活动“撵旱魃”。过去,每遇天旱少雨,人们都要去龙王庙或关帝庙求神祈雨,成百上千村民通宵达旦边走敲边喊“撵旱魃,撵旱魃,撵走旱魃有雨下”。活动现场人山人海,吼声震天,场面壮观、热闹、有趣。
嘉陵江支流西河在南部县境内长202公里,这些视频素材,就是靠宋开华一步步走出来的。《老宋说南部》内容包揽了南部县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如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记录下山水南部的今朝往昔。
上世纪70年代,西河升水镇碑垭庙处截流筑坝,建起了当时西南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升钟水库。21世纪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升钟水库被升钟湖替代。
“修升钟水库,不但淹没了大量的田地,还淹没了许多村庄和场镇。”宋开华说,淹没在升钟湖底的人文历史故事有很多很多,他通过走访查阅资料,讲起升钟湖底的敬家坝、青杠垭等的历史往事。
湖底的故事是升钟湖移民的乡愁记忆,视频发出后引来众多点赞评论。“有的乡民看了很感动,激动地问我咋把曾经的地名、人事,说的那么清楚,不是听我摆,连他们自己都快忘了这些尘封的往事。”
令宋开华高兴的是,探寻升钟湖底的故事,他并不形单影只。南部县升钟湖民间文化研究协会,正将淹没了的村庄、溪流、人文等故事,挖掘出来整理成书。
不为繁华易匠心 弘扬传统文化
“是什么,让你坚持下来的?”宋开华碰到太多这样的问话。拍摄《川北旧事》动用了上千名群众演员,他们的憨厚质朴、真情流露牵动着老宋的心。其中不乏一些老艺人,择一事,终一生。他们不为繁华易匠心的执着,深深触动着他。
南部县建兴镇,76岁的杨召才艺名杨麻子,右眼失明、左眼视力0.3,无子无女,只有一位老伴相伴。尽管身体残疾,但从1963年至今,杨麻子在近60年的岁月里坚持曲艺说唱。“可以说,杨麻子是深藏在民间的曲艺大家,川剧、评书、金钱板、花鼓、清音等,他都信手拈来。”宋开华说,每逢赶场日,杨麻子就雷打不动地从永庆家里出发,步行30分钟坐上公交,来到建兴镇茶馆。如今安安静静坐下来听曲艺的人越来越少,但只要还有一个观众他都声情并茂认认真真地唱下去。
杨麻子的舞台,在乡村院坝、旷野,也在各地茶馆、集市。“只要咽喉还有三分气,就要继续传承古老文化。”这是平凡的曲艺人杨麻子最质朴的执着。
《杨麻子曲艺》发布后,杨麻子的名声传开了,也招来了学生,让曲艺传承后继有人。“制作的视频发布后,能促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乡亲的日子越过越好,对我们来说就是最555电影网大的鼓舞。”宋开华说。
南部太霞乡王华英祖辈四代以烤酒卖酒为生,因其酿酒的工具主要是土缸,当地人把土缸叫丁缸,所以又叫丁缸酒。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酿酒工序多、成本高,退出了历史舞台。摄制组将丁缸酒以土锅、土灶、柴火、泉水、竹筒酿制的技艺进行了全方位展示。片子播出后,引起不少人关注。西河丁缸酒被列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新生产,享誉他乡,订单不断。
如今,宋开华还在整理另一部纪录片《西河流韵》的素材,而《川北旧事》的后两集也锁定了民间小吃、古法榨油。“可以拍摄的素材太多太多,我们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记录更多的民间传统文化。”在宋开华看来,他做的这些并不是多了不起的事,在南部还有很多像他这样的人在努力,他说:“群众喜欢乡土文化,需要人去挖掘整理、传播传承,发扬光大。”受访者供图
上一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电视纪录片《祖国在召唤》即将播出
下一篇:5月音乐APP排名:“四大天王”依旧领跑产业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