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品必须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1-06
手机版

  达芬奇-抱貂的女子好的作品必须具备三个特点:独特的艺术语言、真实的生活感受、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三点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先来听听各行业的大咖们对此的说法吧,徐冰是中央美术学院原副院长,他在许知远的《十三邀》中说,“之所以艺术作品能够存在,就是因为它不能被第二种东西取代。过去所有大师的说话方法都没法用,任何时候你都要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必须要找到新的说话方法,这新的说话方法就是艺术的表达法。艺术家必须找到这样一个东西,才能称作是好的艺术家。”

  另外一位音乐人卢中强,在一席的讲座,讲述《民谣在路上》的时候,也分析了民谣音乐家的几大特质电影蜜蜂:“第一,要有非常非常好的辨识度;第二,要有非常非常强大的体系,这个体系其实有音乐、有天分,也有后来的所有对生活的积淀。”

  姜文在“圆桌派”上聊到创作的时候也说“创作这件事情,他就离不开主观,否则要托尔斯泰干嘛?要马爷(马未都)干嘛?要王朔干嘛?要博尔赫斯干嘛?他的脑子和他的眼睛看到的世界,你有幸也拿这本书说过一把博尔赫斯的瘾,了解马尔克斯这么看待事情,这是有意思的,这叫创作。经过他的表述或者经过达利或者梵高的画,会告诉你天是这色儿的,他的钟时间是流下来的,这可是有了不起的地方,所以没有主观是不行的,不会主观就不叫创作,那么主观到什么程度,主观从哪儿来这是很有意思的?”

  “从哪儿来?你必须有大量的对生活本身就所谓客观的认识吧,博尔赫斯瞎之前可是看了很多东西,看到连中国的红楼梦他都迷,所以他有他的话语权,他有他可以变形的这种权力。” 主观现实就是艺术家看到的现实,再通过他的手法表达出来,没有艺术家的创作,我们看到的只是自己眼睛能看到的世界。而与我们的差异性就是艺术家的独特性。

  找到新的说话的方法,非常好的辨识度,姜文说的主观,就是我们所说的独特的艺术语言,艺术家也好,作家也好,音乐人也好,都要有在各自领域里找到独特的语言逻辑、说话方法和辨识度。我们前面也提到过多次艺术语言,那么什么是艺术语言?他的独特性又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

  艺术语言的作用首先是创造艺术形象,其次是他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作艺术语言。各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例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这些艺术语言,不但是创造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段,并且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在艺术鉴赏活动中,不但欣赏它们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同时也在欣赏经过精心构思、富有创造性的艺术语言。

  正是艺术语言,使艺术家头脑中的审美意象物态化为艺术形象。艺术语言的运用,对创造艺术形象起着直接的作用。如电影镜头画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不同的镜头画面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艺术形象。艺术语言不但可以创造艺术形象,而且自身也具有审美价值,所以,各门艺术的艺术家们都致力于艺术语言的创新与探索。从这种意义上讲,艺术的创新也必然包括艺术语言的创新。

  艺术家从来不是凭空出现的,他有非常具体的存在依据,那就是从纵向上看他所在的文明,他出生以来经历过的外界环境和自身成长阅历,从横向上看就是发生在当下影响着或者仅仅进入到他视野、脑海中的事物。就像世界上不可能有同样的两片树叶一样,也不存在任何两个人会有相同的经历。所以艺术家的差异性看似本然,是艺术家们自带的属性,那么独特性为何又如此重要,不是必然的吗?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艺术语言的独特性,一个是艺术语言的完整性。如果不完整,无法形成系统的艺术语言的话,就无法体现出独特性,所以独特性里面要求完整性,这是大部分艺术家所不能完成的。

  当代艺术的评论家们就绞尽脑汁地在帮助艺术家找出这一点。就现实情况来看,我们经常可以一眼判断出毕业展上某件作品师承是哪位老师,因为就艺术的表现来看是有迹可循的,山应该怎么画,树木应该如何排布,人物如何造型,甚至落笔用法,笔墨干枯,皴染之法都来自于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有一个共同的面貌,得是特别了解熟悉这位学生的人才能从老师的众多学生中一眼识别出他的作品。这种识别的难度或者说差异性较小的区间不足以形成画家的独特性。这个时候都不是真正的创作,是在模仿老师的方式完成一幅画面。独特性是艺术家存在的根本原因,齐白石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吴昌硕说:“学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

  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钢琴曲一代代艺术家要生存,要从前辈中跳脱出来,很多时候都是打着反对上一代的旗号,在艺术史中有一个很有名的俄狄浦斯情结,通过反对上一代甚至是自己的老师来完成自身艺术价值的生成。不断地反对上一代就衍生出了一个新的词叫做“隔代相似”性。这也是艺术史的规律之一。其实这也是文化艺术的整体规律,中国的文脉也是如此,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就是反对汉赋的华丽,而为古人和古文招魂,但是又不是因袭,而是“师其意而不师其辞”。所以艺术家在追求个性的时候,在找寻自己艺术语言的独特性的时候就会用到这个方法论,自然而然也会形成某种整体的面貌,整体面貌的形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流派、画派。

  举报/反馈

上一篇:《爱上我的衰神》成8.6高分黑马!TVB精品短剧陆续有来
下一篇:周润发称《澳门风云》如大卖 三年不接戏(组图)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