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两面的“疯狂科幻”,改编电影的新鲜尝试。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30
手机版

  在我看来《疯狂的外星人》在加入了新的元素的情况下,很好的继承了“疯狂”系列的内核。

  首先是新的元素——外星人,也就是科幻。

  我想很多人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一定对片头“本片改编自刘慈欣小说《乡村教师》”这句话怨念颇深,相信不光是大刘的书迷,就是刚读了《乡村教师》的读者看了《疯狂的外星人》之后估计都是一脸懵逼的——这哪里是改编?!懂不懂尊重原著?面目全非完全不一样了好吗!

  其实我个人很庆幸宁浩导演能这么“改编”,同时也很佩服他能在保持原本的故事主旨的情况下把剧本“改编”成了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荒诞喜剧。我相信宁浩导演一定是把《乡村教师》看了一遍又一遍,投入了很多自己的思考,最终诞生出了自己的《疯狂的外星人》。期待看到影视化的《乡村教师》的书迷大可不必失望,反而该感谢宁浩导演,他把《乡村教师》这个巨大的IP揽入怀中,在有了足够的体会以后又把原著放走,在此基础上大胆而自信的“改编”出了一个电影姊妹篇。既给电影行业添了产业,又给广大书迷留了念想,我觉得已经很好了。

  为啥我把《乡村教师》和《疯狂的外星人》叫姊妹篇,因为这俩科幻故事基本的情节处理是一样的(情节对比在最底下,剧透预警,谨慎阅读),都是来自外星的高级文明在短暂接触之后看不上人类文明,并欲将之毁灭。但后来在更深层次地了解了人类文明之后又改变了看法,甚至冥冥之中惺惺相惜,最后彼此之间又相安无事了。刘慈欣作为原著作者,选择了“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切入点,可以说充满了人文关怀,令人动容。而宁导则秉承了一贯地风格,选择了市井底层的小人物作为切入点,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能引发一些思考,应该是比较成功的尝试了。

  宁导其实比很多人都更懂《乡村教师》,但因为种种原因他没有这么拍。两小时不到的电影里塞入了这么多的内容,仍然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同时还不失原著的故事主干。所以在我看来这就是科幻,只是它荒诞喜剧的外在风格太过浓厚,让人忽略了其中的科幻故事主干。

  然后就是“疯狂系列”的内核,私以为“疯狂系列“的内核是要表现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生活的挣扎和坚持。小人物的处世方式卑微而顽强,在各种逆境的压力下,如果他们还能继续坚持一些东西,这份精神就显得弥足珍贵。

  在”疯狂系列“中小人物的逆境被更加放大了,原来他们要面对的是失业的焦虑和生活的出路,结果阴差阳错的就被卷入更大的麻烦之中,莫名其妙的就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像巨大财富的遗失啦,接二连三的“凶杀”啦,人类文明的命运啦,这些巨大的逆境能把任何人瞬间摧垮。

  而且其他卷进麻烦的各种人物都比这些卑微的小人物看起来要厉害危险的多,从国际大盗到江湖骗子,从黑帮毒贩到狡猾奸商,从外星文明到外国特工,这些人都是法外之地的过江龙和地头蛇,资深的违法犯罪分子。就是这些人物突然闯入小人物主人公的生活,把原本就困难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

  但其实这些厉害人物也不好受,环境的落差使他们如飞龙落入青蛙栖身的枯井,简直就是降维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在同一个环境里闪转腾挪,最先守不住的就是那些来自高维度的厉害人物,他们最先陷入“疯狂”。倒是作为小人物的主人公能够保持最后的冷静,发挥着自己的生存智慧,守住一些以前看似没什么意义的底线,最后安然无恙的走出困境。这时候两相对比,小人物的闪光点就凸显出来了。

  《疯狂的石头》里大家都因为石头而疯狂抢夺,结果努力护厂的包世宏守住了责任得到了石头;

  《疯狂的赛车》里大家都为了毒品而疯狂追逐,结果为师父尽孝的耿浩守住了师恩得到了清白;

  现在到了《疯狂的外星人》,C国为了交好外星人而疯狂寻找,结果脑筋不活的耍猴人守住了手艺得到了认同,被外星人平等相待。

  “疯狂系列”一直都在讲同一个故事。

  总结一下:

  我认为《疯狂的外星人》是一部佳作。加入了新的元素和含义,同时继承了前作的内核。

  如果说《疯狂的石头》是1的话,那么《疯狂的赛车》就是1.5,“赛车”比前作有更复杂交错的人物关系,更刺激的情节,更荒诞的剧情,但其实没有加入更多的含义。而《疯狂的外星人》则是进行了一次两种元素的杂交,既有《乡村教师》的科幻元素, 又有宁浩导演的“疯狂”元素。这种方式,无论对于宁导还是整个中国电影来说都是很新颖的尝试,带有实验的性质。它产生的结果是一体两面的,从标题里就能看出来:从“疯狂”来说还仍然是“疯狂系列”的故事内核——小人物在大逆境中跌跌撞撞的挣扎坚守,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小人物的顽强力量;从“外星人”来说,这部电影就带有了前作所没有的含义,外星人的种种境遇让我们对于“生命”、“文明”、“等级”、“文化”之类的更高的主题产生了一点点的思考。所以一部电影,从“耿浩”的视角看是一个故事,从“外星人”的视角看是另一个故事,在我看来这就是“1+1=2”的效果了,《疯狂的外星人》算是一个进步。

  当然肯定有人觉得这部电影其实是“1+1≈1”甚至是“1+1<1”的效果,想同时讲好两个故事,其实最后两个故事都没讲好,反而让人觉得怪怪的。这点我想说见仁见智吧,在我看来这次宁浩导演已经做得足够好了,能看出来他为了把两个故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在设定上做了很多巧思,整部电影充满了灵感和创意,这些是目前内地的电影很缺少的东西。之前的很多商业电影,能够尊重原著把一些情节好好表现出来观众就要烧高香了。而把原著改编成电影的同时能够大胆得去进行二次创作并加入自己的鲜明特色,在我看来《疯狂的外行星人》对得起宁浩导演手里的改编权,也对得起他自己的才华。和同业相比这部电影的完成度非常高,至于其中那些所谓“别扭”东西,其实并不别扭。

  我相信时间会证明这是一部好电影。

  (未完待续)

  以下是《乡村教师》和《疯狂的外星人》之间的情节对比,大量剧透,谨慎观看!!!

  《乡村教师》情节梗概(剧透预警!!!):

  《乡村教师》讲的是银河系里最高级的文明在经历了与另一个系外文明漫长的战争以后,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没有灭绝敌对文明,而是决定在银河系的一个角落划定隔离带来驱逐对方。隔离带的建设需要摧毁沿途大量的恒星系,出于对生命的尊重,这个银河系最高级的文明对沿途的恒星系进行了生命排查,存在合格文明的予以保留,不存在的予以毁灭。他们排查着,毁灭着,就来到了太阳系······

  在地球上某国西北的一个山村里有一位乡村教师,一生都在为山村的愚昧和村里娃们的未来深深的忧虑。他在自己生患绝症以后仍在坚持上课,就是为了让娃们多学习知识。在最后油尽灯枯之际,他燃烧生命教了娃们牛顿的物理三定律,嘱咐娃们一定要记在脑子里。

  命运的时刻到来了——在银河系最高级的文明排查到地球生命的时候,围在教师遗体旁的娃们正好就是抽样的的对象。刚开始一问三不知,于是太阳系就要被毁灭了。结果在最后一刻阴差阳错地问到了牛顿三定律,娃们倒背如流,高级文明悬崖勒马,挽救了太阳系和人类文明。

  最后一段是我最喜欢的——银河系最高级文明发现虽然人类这个生命体很低端,和其他银河系文明生物相比没啥特长,但仍然在贫瘠的银河系外围发展出了不错的文明,靠的是一些个体作为媒介将知识在两代之间传递,这种太古时期孕育文明的媒介机制叫做“教师”。高级文明由此对生命和文明的发展很是感慨,想岁月,看今朝,颇有惺惺相惜之感,然后就对地球采取了隔离保护的措施以便以后好好观察。(以上大概就是乡村教师的梗概,希望看过没看过的都再看一遍,好作品值得回味。欢迎大家指正)

  《乡村教师》就是这么一个温情的故事,哪怕没有外星人的情节,光是乡村里教师和娃们的故事就足够让人触动。而加入外星文明的描写更是引发出了对生命和文明发展的深刻探讨,教师的意义在文明发展的宏大背景下得到了极大的升华,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再说说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剧透预警!!!以下剧情梗概是给看过电影的小伙伴看的···欢迎指正~):

  为了和《乡村教师》对应,我私自为这部电影取个别名儿,就叫《西南猴王》~

  电影讲的是银河系最先进的文明要与地球建交,为表诚意,派出大使双方交换DNA。虽然名义上是建交,但其实外星大使对这个任务很抵触,觉得自己是高级生命,它甚至不想告诉这些“低端生物”自己的名字。结果意外发生,大使连“人”带船坠落到了地球上,地点不明,生死未卜······

  在地球上某国东南沿海的一个游乐园里有一位耍猴艺人,一直都在为自己的事业和行业的未来深深的忧虑。他在自己“精明”的小伙伴的点拨之下仍然坚持研究耍猴,不断给自己的耍猴手艺添砖加瓦,推陈出新。在自己的手艺濒临灭绝之际,他仍不放弃信念,在继承了祖辈手艺的基础上刻苦钻研“巴普洛夫定律”,誓要将“五畜奶奶”供奉到底。

  命运的时刻到来了——外星大使偏偏坠落在耍猴艺人的仓库里,于是在眼里只有猴的手艺人那里外星大使得到了个新身份:“骚骚猴”。在接连体验了“人耍猴”、“耍猴人”、“猴耍人”、“人猴耍”的角色互换之后(同时还有酒桌文化的全方位入侵···),外星大使终于忍无可忍,在世界······公园里大闹了一番,要对这帮“低端生物”予以毁灭。结果在最后一刻巴普洛夫显灵,耍猴艺人让外星大使悬崖勒马,又拯救了人类文明。(唉我为什么要说又呢?)

  最后经历了这么一遭的外星大使,重新苏醒之后终于对人类这帮“低端生物”有所改观,知道了“中华有神功”,所谓不打不相识,除了你们的DNA, 文化(比如酒文化)我也带走了。因为认同所以告知名字,咱们之间的那些事,都在酒里了~

上一篇:人大出版社会计学基础第五版答案
下一篇:看《小偷家族》,会让你暂时放下内心的道德观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