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把“感谢”输入理性当中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30
手机版

  

  人生由好事坏事交织而成。正因为人生波澜万丈,不管好运厄运,如何对待眼前发生的现象,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

  人生的现状——人生是怎样的

  1、关于命运

   

  现在经济很不景气,可是,当被问道:“您的公司怎么样?”有人回答“马马虎虎”,也有人回答“非常糟糕”。

  也许,生产冰淇淋和清凉饮料的企业会说,“这个夏季天气酷热,我们的业绩空前大好”,即使同样的萧条,每个企业的情况也千差万别,截然不同。

  我们从一出生开始就有各自的“命运”。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了他将度过怎样的人生。

  而命运不仅限于决定个人,还决定了这个宇宙、世界、乃至日本这个国家。

  同时,不仅仅是日本,名古屋这个地区也有它自己的命运。即,在大的命运浪潮之中,又有每个人的命运在浮浮沉沉。

  在地球这一层次的命运巨浪之中,有日本这个国家的命运,也有地区的命运,问题是这些命运怎样交错重叠,反映在自己身上。

  在相同的萧条中,人们的兴盛荣衰却并不相同,体会也各不相同。

  一个人的命运就如同漂浮在巨大的命运浪潮中的一叶小舟。诚然,自己的命运本身也有起有落。

  然而,因为与大的浪潮重合,小船有时升上顶峰,有时却唰的一下落到谷底,这就是命运。

  首先,希望诸位明白,人生就像这样,有命运存在。希望诸位接受“大至世界,小到个人,都有命运存在”这一观点。

   

  2、关于因果报应法则

  (1) 人生的横轴——“因果报应”

  命运是贯穿人生的纵轴。同时,横轴则是“因果报应”法则。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食恶果,这一因果报应法则构成了人生的横轴。

  所谓善因、善果,是指人活着时的所思所行。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一切种种都会成为“因”。人的所思所想叫作“念”。

  我以前曾经讲过“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即人的思想心念变成了因,单是起了憎恶、怨恨的念头,就造下了因。

  而因必生果。“因”不会停留在“因”的形态而不改变。

  在佛教中,讲“因缘果报”,就是只要产生因,它就不会保持不变,而必然会产生对应的结果。

   

  (2)人们不相信“因果报应”的原因

  然而,因果报应法则的结果并不会立竿见影地显现。因此,我们不太认可因果报应法则的存在。

  为什么做好事的人要受苦,为什么行善的好人却不能拥有健康?相反,为什么有人动恶念、做恶事,外表看来却十分幸福?

  正因为这个原因,不管法师如何宣扬因果报应的法则,我们这些平凡的普通人都不相信。

  因果报应法则虽然存在,但对应的结果并不马上显现,这是有原因的。

  第一,结果的出现需要时间。

  结果或许不会在两三年中出现,但纵观人的一生,从二三十年这样一段长的期间看来,存善念、行善事就会产生善果,动恶念、做坏事就会自食恶果,十分清晰明朗。

  以我的人生经验而言,从三十年这一段长的时间段看来,作恶多端的人不可能一直兴盛下去;同时,好人也不会永远倒霉,必定会幸福。

  从三十年这样长的时间段看,因果报应大体吻合。

  可是,其中也不乏不吻合的例子,我曾经对此感到迷惑不解。正在此时,我读了一本书,就是之前对诸位讲过的《银桦灵训》。

  在英国伦敦,一个小镇医生叫来十位朋友,每周末在自己家中举办通灵会。

  据说这位小镇医生是一位灵媒,就是能呼唤灵魂附体的人,这个通灵会中经常出现一位自称银桦的印第安人幽灵。

  英国是高度文明的国家,在其首都伦敦,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医生——虽然只是一名小镇医生,竟然召唤灵魂。

  经常在这个通灵会中现身的幽灵会讲些什么呢?

  我对此非常感兴趣,于是买了一本记录了该灵魂话语的《银桦灵训》。其中,有一处清清楚楚地写到因果报应法则。

  “因果报应法则,是指思善、行善,自会结善果;作恶就会遭恶报。然而,有人因为因果并没有一一对应,对这个法则心存怀疑,不肯相信。但是从我(银桦)所处的世界看你们的现世,却是因果循环,报应分毫不爽。动恶念,做坏事的人自食恶果,存善念、行善事的人得善果,完全应验了这个法则。”

  这是一个叫银桦的幽灵的话的大意。当读到这一段的刹那,我恍若醍醐灌顶。

  我曾觉得,从三十年的时段看,现世中的因果报应理应应验,然而有时并非如此。

  既然造物主创造了宇宙,既然有神明,并且神明用这个法则来指引我们,为什么却不让因果报应一一对应,分毫不爽?一直以来我百思不得其解。

  但读了《银桦灵训》中的这一段,“从我所在的世界看,因果报应分毫不爽”,我恍然大悟。

   

  (3)“命运”因“因果报应”而改变

  在地球这一巨大的命运之中,国家存在命运,地区存在命运,个人亦存在命运。它们均在地球这一命运的巨浪上漂流。

  如果把命运当作纵轴,那么横轴就是因果报应法则。

  这两大人生要素决定了我们的全部人生。事实上,因果报应法则对人生的影响比命运更大一些。

  所以,虽然命运天定,但人生却未必完全按照命运的轨迹展开。因果报应法则具有改变命运的力量,所以,人生并非一五一十地按照天生的命运展开。

  思善行善,能得善果,因此,当命运中的低谷到来时,人本应落魄潦倒,却得以幸免。

  相反,命中福星高照,本应飞黄腾达,却因为恶念恶行而落空。

  也就是说,和命运这一法则相对的是因果报应法则,而命运由于因果报应法则的作用而不断变化。也因为如此,人们并不相信命运和因果报应法则。

  因果报应法则具有改变命运的力量。

   (4)相信“命运”和“因果报应”法则的存在

  现代教育把命运当作迷信,付之一笑。

  有人得病,有人遇到车祸,有人企业倒闭,有人经营一帆风顺,这一切都是偶然的产物,人生由许许多多的偶然交错重叠而成。

  天定的命运由于无法得到科学证明,被视为蛊惑人心的东西,与迷信一概论之。

  然而,自从人类有历史开始,命运就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既然有命运存在,人类就想预测自己的未来,一直对此加以研究。

  比如,用八卦占卦,叫作易学,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

  欧洲用星星占卜,占星术十分普及。它们都利用大量数据,企图预知命运、预知人的未来,也可以说是一门学问。

  人类自有历史以来,一直受病痛、不景气的侵扰。人们苦苦思索,为何有烦恼存在,于是认为有命运的存在。

  为了预知命运,中国卜卦术发达,欧洲占星术流行,人们把预测命运当作一门学问,苦心钻研。

  因此,虽然命运无法得到现代科学的解释和证明,但我觉得,它俨然存在,并且应该相信它的存在。

  否认命运的存在毫无益处。虽然它没有得到科学证明,但只有肯定命运的存在,才能更深地理解人生,掌握正确度过人生的方法。

  我毕业于理工大学,尤其喜爱物理数学,不肯接受不符合逻辑的事情,经营也一样。否则,京瓷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

  因为事事讲究科学,一直从事科研技术,我可以说是最讲求科学性、合理性的人之一。

  然而,就连我这样的人,也认为否认命运存在没有任何好处。不但没有好处,还会有害处,我相信,首先必须肯定命运的存在。

  事实上,我从来没请人占过卦,也没在神社求过签。我这么相信命运,却不喜欢占卜算卦。

  这是因为,我相信命运的存在,所以不愿意预知命运,宁愿保持一无所知的状态。

  人生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这就够了。

  因为知道太多不该知道的事情而左思右想,我的人生反而会变得一团糟,所以,我并不想知道自己的命运,只想尽力做到最好。

  然而,我认识一个人,他对占卜深信不疑,从个人生活到事业、健康,事事占卜问卦。

  这个人不但问自己的事情,每回占卜快结束时,一定要写下我的名字,问“这个人会怎样”,而且还把问卜的结果打电话告诉我。

  有一次,占卜人问了我的年龄、生日等各种信息后说:

  “呀,真奇怪。这个人真的是京瓷的年轻经营者稻盛先生吗?这个人现在的运气本来非常差,但却没有出现问题。大概是他去年帮助了别人,做了善事吧。否则,按照这个人本来的命运,今年他的健康状况会非常糟糕,甚至可能有性命之忧,不可能还这么健康。”

  据说他说了这番话。

  当时我还不太相信,认为怎么可能有这种事。现在想来,或许当时的确命中注定厄运来临,却因为思善行善,没有跌落低谷,得以维持原有的状态。

  命运和因果报应法则有时能产生相乘效果,使运气大大变好。有时会相互抵消,不产生任何变化。

  相反,有时还会雪上加霜,变得糟糕透顶。因此,思善行善并不一定会产生善果,念恶作恶也并不一定会产生恶果。

  也就是,由于命运和因果报应法则的影响,人生有时并不像1+1=2一样,能够直截了当地得出结果。

   

  

  3、怎样对待人生

  (1)人生“诸行无常”

  就像刚才所说的,人生由命运和因果报应这两个法则交织而成。既然人生由这两个法则构成,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人生中的种种现象?

  比如,在这场大萧条中,有的人一帆风顺,有的人挫折重重,有的人多病多痛,有的人家宅不宁,种种情况,不一而足。

  面对这些际遇,人们该如何处理?处理方式不同,人生将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变化。

  一个人天生的命运,及他在人生中所思所行得出的结果——即因果报应法则,这两个法则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有时,人会遭遇艰苦的境遇,承受苦难,有时,也会经历天大的幸运,无比的幸福。我们的人生就是由苦乐交织而成。

  在学习佛教时,首先提到的是“诸行无常”。

  今天活蹦乱跳,说不定明天就缠绵卧榻;今天经营风生水起,也许明天就运势衰败。

  世间的现象、眼前发生的一切并不是恒常不变,而是变幻莫测的。诸行指的就是一切现象,释迦牟尼告诉我们,诸行皆不能恒常。

  释迦牟尼还说,人生波澜万丈,所以人生来皆苦,皆是苦行。于是,释迦牟尼不是为了救赎自己,而是为了拯救苦难众生,选择了出家这条道路。

   

  (2)用理性深刻地理解

  那么,人生在世,应该怎么处理平时眼前的现象?一言以蔽之,无论遭遇是好是坏,都应以一颗感谢之心面对命运。

  但是,事实上要做到非常困难。

  譬如遭遇灾祸。对所遭遇的灾祸表示感谢——嘴上说起来容易,事实上,要让遭灾的人对灾祸心存感谢,简直难于上青天。

  如果没有经过长期修行,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是,无论是否修行,人都应该把“感谢”输入理性当中。

  如果放任自流,人只会满怀愤恨,止步不前。

  不管是健康还是任何方面,人一旦遭遇苦难、灾祸,必然会想“为什么偏偏我这么倒霉”。但是,要用理性抑制这种念头,把感谢的念头放进理性当中。

  

  

  另一方面,人们以为,在幸运的时候人自然会心存感谢,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好运的时候,人们常常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欲望更加膨胀。人性本来如此。所以,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更不可能产生感谢的念头。

  可是,无论遇到灾祸或幸运,在任何时候,人都应该心存感谢。以一颗感谢之心面对一切,这是绝对必要的条件。

  在遇到灾祸、苦难、噩运的时候,不哀叹,不沉沦,不怨恨,不抱怨,保持积极开朗,全神贯注地持续努力,这是绝对必要的条件。甚至,要感谢上天给自己成长的机会。

  而且,在受到幸运眷顾时,要心存敬畏,要想“我凭什么这么好运”、“我值得拥有这些运气吗”。

  只要心存感谢,自然就不会骄傲自负,自然就能保持谦虚的举止。

  幸运时不骄不躁,不妄自尊大,不忘谦虚,对当下的幸福、事业的兴旺心存感谢,是度过圆满人生绝对必要的条件。

  以怎样的心态对待人生中发生的好事坏事,这非常重要。可是,只有经过长期修行的人才能把握好自己的心态。

  像释迦牟尼这样的开悟者,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能保持感谢之心,而我们却完全相反。

  所以,至少要把“感谢”放在理性当中,这十分重要。

  譬如,今天的讲话将会刊登在盛和塾期刊上,诸位划出重点,抄在记事本上,常常记在脑子里。

  那么,一旦遇见好事或坏事,就算未必记得,但想起塾长曾经说过这些话,于是拿出记事本,告诫自己。我们只能如此运用理性,应对人生的际遇。

  修为深厚的人无需提醒,自然能用感谢之心应对一切,但我们这些凡人却做不到。

  所以,必须用理性记忆,理性地运用感谢。

  (3)无论遭遇任何命运,都要心存感谢

  用什么心态面对人生的一切际遇,这非常重要。

  

  比如,松下幸之助先生就是一个例子。松下幸之助先生在孩提时受了很多苦。小学中途退学,去当学徒,然后尝尽艰辛,创立了了不起的松下集团。

  家道没落,连学也上不了,只能去当学徒——在这样的逆境中,在遭遇苦难时,松下先生并没有愤世嫉俗,没有自叹自怜,而是积极侍奉东家,分外用心努力,尽可能让东家满意。

  面对逆境,他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坦诚开朗,拼命努力,正是这位少年创建了宏伟的松下帝国。

  与他境遇相同的孩子想必为数不少。正因为是孩子,才容易钻牛角尖。可是,少年时心怀愤恨、愤世嫉俗的人,必不会有大出息。

  正因为遭遇厄运也能坦然地接受上天赋予的命运和境遇,虽不至于感谢,但至少不妒忌、不怀恨,而是忍辱负重,乐观进取,拼命努力,松下幸之助先生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至于我,诸位如果读过《日本经济新闻》的《我的履历书》,也知道我大学毕业之前运气很差,人生中逆境不断。

  同样遭遇逆境,有的人能把它变成未来大发展的起跳台,有的人却因为应对不当,招致更严重的灾祸。

  也就是,人生因为选择的应对方式不同,变得截然不同。

  看看我们的行业,有的人成功了依然谦虚谨慎,结果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有的人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耽于享乐,结果企业破产。

  怎么对待人生中的大小境遇,决定了我们之后的所有人生。

  人常道盛衰无常。有些人经营中小企业大获成功,陶醉于成就之中,变得眼高于顶,生活糜烂,最终企业走向破产。

  但后来,经过痛定思痛,痛改前非,现在公司变得繁荣兴盛。

  人生由好事坏事交织而成。正因为人生波澜万丈,不管好运厄运,如何对待眼前发生的现象,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

  

上一篇:丈夫用妻子手机给其前男友发了句“想你了”,收到回复后,丈夫为何会愣住?
下一篇:林奕含逝世三周年:我们如何挽救下一个“房思琪”?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