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日本一动物园发现母长臂猿“独居怀孕”,饲养员险些背锅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2-16
手机版

  独居母猿竟然怀孕?这是猿性的流失还是猿德的沦丧?到底谁是孩子的父亲?

  日本长崎县的动物园爆出一件大新闻,一只独居的母长臂猿竟然怀孕了!

  这让大家不可思议,难道猿类已经进化出孤雌繁殖了?

  这明显不可能,哺乳动物几乎就没有可以自我怀孕的,更别提长臂猿和人类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它们的生殖方式就是两性繁殖。

  于是大家将目光放在了动物园的另外5只公长臂猿以及饲养员身上。

  长臂猿荡秋千

  

  谁是孩子的父亲

  雌性长臂猿MOMO是长崎这家动物园的明星成员,因为性格温和喜欢攀岩走壁深受游客们的喜爱。

  由于动物园有数量指标,所以不可能任由长臂猿们自由交配,于是园区选择将雌雄长臂猿分开关在笼子里,防止它们擦枪走火。

  灵长类动物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般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基本上可以做到一年四季都发情。

  MOMO的笼子对面有1只雄性长臂猿,它的嫌疑最小,于是被排除在外。

  长臂猿一家

  

  嫌疑落在了它周围的4只雄性长臂猿身上,它们的笼子和MOMO相邻,但是为了避免打架,笼子的铁丝网都是双层的。

  饲养员专门测量了笼子铁丝网的大小,以及笼子之间的距离,综合下来,雄性长臂猿的生殖器似乎还达不到隔着笼子交配的程度。

  既然无法通过笼子的铁丝网交配,那么母猿是如何怀上的?

  大家这个时候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饲养员,难道、莫非、可能是他?

  当地动物园的笼子间隙

  

  MOMO的饲养员是一位小伙子,年轻还单身,一些人怀疑是不是他让雌性长臂猿怀上小猿的。

  当然这个结果被动物园强烈反对,很简单,长臂猿虽然和人类同属于灵长目人猿总科,但是已经分家近2000万年,不可能还能产生后代。

  而且可以明显看出,MOMO的孩子就是一只正常的长臂猿宝宝。

  长臂猿幼崽

  

  人类搞不清楚关系会用亲子鉴定,那么对于这个找不到爸爸的小家伙,也可以使用。

  于是动物园献出终极大招,比对相邻4只雄性长臂猿和小宝宝的DNA,看看到底是它们谁的孩子。

  经过鉴定,长臂猿宝宝的确是其中一只雄性的孩子,真相水落石出,饲养员终于不用背黑锅了。

  虽然找到了孩子的父亲,但是大家还是不明白,这只雄性长臂猿是如何与MOMO交配的。

  基因鉴定

  

  动物园仔细查看了关长臂猿的笼子,发现在MOMO的笼子上有个洞。

  原来长臂猿的笼子并不是全部铁丝网结构,在一些地方是用木板隔绝。

  一个角落的木板出现了一个洞,尺寸刚好够雄性长臂猿的生殖器通过。

  终于,轰动日本的独居母猿意外怀孕事件真相大白,动物园表示他们饲养长臂猿的数量已经满了,但还是悉心照顾这只幼崽。

  笼子上的洞

  

  动物园的限制

  这件事情也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关注,那就是动物园不允许园区内的动物们交配,于是就出现了各种隔离。

  动物和人不一样,它们被本能驱使,生育本能上来了,那可真是拼了老命也要交配,比如自然界的袋鼩,雄性直接交配到生命的最后一秒。

  动物园这种直接将雌雄动物强行分开的做法,可能会伤害到动物本身。

  为此动物园也很无奈,因为动物太能生了,如果不加以限制,那么很快动物园就会被各种幼崽充满。

  拼了老命也要交配的袋鼩

  

  从人力、物力、财力来说,很多动物园都会招架不住,因此大部分动物园都会选择人为干预动物的繁殖。

  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对动物园和动物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人工饲养的动物基本上已经无法回归野外,某种程度上说,它们对于改善野生种群数量也没有多大帮助。

  它们生或者不生,影响都不是很大,一些人甚至建议为动物园的动物实施绝育手术。

  动物园里面的长颈鹿

  

  动物学家们表示,动物园里面的动物基本上不会放归,而是作为生物样本提供研究。

  理论上不应该绝育,反而需要它们适当繁殖以提供更多样本。

  动物园的这种做法,也是充分考虑到了自己的容纳量,如果动物过多,动物园照顾不过来,对园区所有的动物来说并不是好事。

  此外,动物园不让动物自由繁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动物园的一些动物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

  动物园的斑马

  

  前面说到过,动物园不是不让动物交配,而是人为控制交配。

  动物园的基因池很小,一些动物经过了好几代的繁殖,彼此之间具有血缘关系,如果不人工干预,它们就会近亲繁殖。

  比如一些管理不善的动物园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生出来很多病体。

  为此动物园会给每一只动物采集DNA制作“身份证”,在繁殖之前会通过基因比对,看看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血缘关系。

  正常老虎(左)和近亲繁殖的老虎(右)

  

  繁殖基地

  当然,也有一些动物园需要动物生生生,最好越来越多,这种类型的动物园叫做繁殖基地,比如我国最著名的当属专门繁育大熊猫的基地。

  这里每年都会诞生很多熊猫幼崽,通过筛选,会选择将一些强壮的个体野放。

  此外,繁殖基地也会接纳一些野外受伤的个体,让它们来改善基因池,做到更好地培育。

  繁殖基地的作用就是保存一个物种的基因库,人为改善它们的生存条件,等到基因库被优化之后,再考虑改善野外种群数量。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比如大熊猫在野外的种群数量在上个世纪并不乐观,在5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不到10只。

  动物学家们估计,野外的熊猫在历经12代之后就会互为亲戚,这对它们的繁衍是极为不利的。

  于是,它们通过引入外来的熊猫的策略,改善一个地区的基因池,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防止野外出现近亲繁殖。

  因此对于繁育研究基地来说,他们希望动物多生。

  人工繁殖大熊猫

  

  除了大家都熟知的熊猫繁育基地,还有东北虎、丹顶鹤、藏羚羊等珍稀动物的繁育研究基地。

  像MOMO所在的长臂猿,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一共16种,全部都是保护动物。

  这次日本动物园出生的小长臂猿虽然不会被放归野外,但是对于研究长臂猿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样本。

  灵长类动物中,除了人类和某些种类的猴子,其他的基本上都处于濒危状态。

  长臂猿在地上行走

  

  背黑锅的饲养员

  这次独居母长臂猿怀孕闹出乌龙,害得饲养员被怀疑。

  一些人之所以怀疑饲养员,是因为从古至今就有流传,说人类和一些其他灵长类动物生了孩子,比如神农架的“猴娃”、美国的“大脚怪”、喜马拉雅的“雪人”等等。

  历史上还真有疯狂的科学家搞过人猿杂交实验,所使用的对象是猩猩。

  但是实验结果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因为人已经和猩猩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

  所以,那些什么“猴娃”并不存在。

  喜马拉雅雪人

  

  这是因为,人类虽然属于类人猿这个演化分支,但是与各路亲戚早早就分家了。

  和我们分家最晚的是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大约在600到400万年前,这个时间足以形成生殖隔离。

  猿是灵长类动物演化的重要一步,因为从大约3000万年前开始,一支灵长类分支不再使用尾巴,而是依靠双臂力量在树上飞跃,人类某种程度上,就是这支猿类的后代。

  我们和长臂猿是远亲,早已经不是一个物种,甚至都不是一个科的生物,何来繁衍呢?

  人猿总科的分类

  

  只能说饲养员因为这些传说,背了好大一个黑锅。

上一篇:《婚姻保卫战》剧情介绍19-21集
下一篇:《暗黑者》古校长带你必看十大分析报表!!!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