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番外版:韭菜局中局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30
手机版

  上一期视频“《让子弹飞》:割韭菜的经典案例”中讲到,囤积居奇,是投机商人的惯用手法,有为政府必然会打击投机行为以恢复市场秩序,只是当时处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和军队都在参与投机以求更大程度的牟利,同时也在不断上演着“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戏码。

  在民国时期,各种苛捐杂税不说,国民政府盲目效仿西方追求现代化,勉强建设起来的薄弱的工业基础,生产的初级工业品只能靠内部消化,而为了抵御外寇需要的军事物资则需要真金白银,或者是稀有的工业原材料,农业方面则是能够出口的经济作物才能交换得来。

  那么首先是货币改革,推出法币并赋权,要求市场上流通的贵金属兑换成法币,收集起来的贵金属便可以到国际市场上买买买。

  其次,薄弱的财政收入无法满足各地的军事开支,军队中出现了大量的贪污腐败的行为。

  另外经济作物的种植必然压缩粮食的生产规模,百姓食不果腹是常态,苛捐杂税又让百姓丧失了劳动积极性,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必然支撑不了庞大的财政开支,在各种巧设名目之后都无法缓解收支不平衡,剩下的做法就是印钞。

  印钞不是万能的,哪怕换一种钞票(金圆券),只要配方不改,通货膨胀无法避免,印得越多,通货膨胀就更严重,当钞票成毛票的时候,生存的必需品——粮食——价格就要上天了,各种行政军事系统就要瘫痪。

  我们回过头来看法币的沉沦,动荡的环境使工业无法升级,国民政府依仗政府强权通过价格剪刀差从百姓手中换得粮食,以权谋利,会形成路径依赖,升级工业能力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行为在当时的国民政府几乎被所有人嗤之以鼻。

  而国民政府在购买军事物资的时候必然也遭受到对方高级工业品的剪刀差。既然钞票不能无止境的印下去,那印多少合适?

  国民政府并没能有效完成国家大一统,却一味效仿西方发展现代化经济,发行的纸币先是以贵金属为锚,后来以外汇(美元)为锚,随着贵金属以及外汇的消耗减少,哪怕不继续印钞,纸币贬值是为必然,更何况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印钞速度是节节攀升。

  贬值意味着通货膨胀,那么私人资本就会出现“脱实向虚”的行为,也就是投机倒把。

  试想一下,实业的利润率是固定有上限的,利润率跑不过通胀率,那就是生产越多,亏得越多。

  于是资金就会离开实业,转向投机,搞囤积居奇。一方面是实业减少供给也就跟着减少,另一方面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商品被囤积起来进一步减少,因为都是必需品,那么这些商品的价格就会面临更严重的供不应求而陡然走高。

  如果政府出面救济,低价抛出货物,那大部分还是落入到投机商人的手里,因为百姓手中可支配的资金有限。而且国民政府的官员也都同时下场做买卖,营私舞弊让国民政府无法集中力量打压投机行为,最后被官商勾结的腐败无能搞垮了国民政府的信用。

  这里我们要注意投机商人的资金力量是巨大的,哪怕国民政府没有腐败行为,如果没有接近无限的物资锁死市场的游资,那么政府的抛售行为一停,市场的定价权又会落入到投机商人手中。

  那么什么是接近无限的物资?

  投机行为主要集中在白米、白面、白纱这些物资炒作上,因为这些都是民生不可或缺的,这些物资靠百姓生产,又要从百姓手中征集,这需要强大的动员能力和政府强权。

  另外,投机行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要打击投机行为就要在短时间内把物资从零零散散的农村集中起来并长途运输到大城市附近。

  而在应对投机行为时,策略也是十分重要的。

  低价抛售,在物价不断攀升的时候可以说是“逆势而为”,在投机商沆瀣一气的时候,很难一击而溃,抛出的物资量级必须足够大才行。

  于是采取“顺势而为”的做法,逐渐提高粮棉物资的价格,诱导投机商的注意力集中在粮棉的物资储备上,投机商杀红眼的时候定然也会使用借贷,从而锁死市场上游资。

  待到吸收了一定量的游资之后,便会开始低价抛售、。

  同样的,资金成本会迫使投机商在吃不消的时候抛出存货,从而稳定物价。

  全文完,喜欢的话,就点个“赞”。

上一篇:整容液游戏完整版游戏简介
下一篇:不一样了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