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给咖啡加点糖》、《周渔的火车》到《人间喜剧》,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3月30日更新:《人间·喜剧》排片大幅度缩水,估计票房也要垮了。

  这个输的心服口服吧,《老师·好》现场笑声氛围确实比《人间·喜剧》好得多,这个问题很现实的。()

  

  先说结论。与开心麻花系列作品比较的话,大致属于中偏上的水准。

  如果兼顾电影艺术、喜剧笑果、演员咖位多个维度,我个人排序为:《驴得水》>《夏洛特烦恼》>《人间·喜剧》>《西虹市首富》/《羞羞的铁拳》>《李茶的姑妈》,供参考。(注:《人间·喜剧》出品方是万达而非开心麻花)

  是否值得去电影院:想去还是可以去的。毕竟《复联4》之前,院线没几个像样的娱乐电影,如果你这1-2个星期打算周末去电影院放松,没有太多选择,十有八九还是会选《人间·喜剧》。

  不出意外的话,影评界会照例批评电影价值观三俗,但市场反馈照例喜闻乐见。实际上,老百姓愿意消费的东西,真的没那么高大上。无论我们喜欢或者不喜欢这部电影,它最终还是会获得良好的票房成绩。

  出乎我意料之外。这部电影导演是孙周。

  由于孙周这些年作品稀少,所以90后等年轻一代,大概已经不熟悉这个名字了。

  其实,孙周生于1954年,比《地久天长》导演王小帅足足大一轮。孙周是属马的狮子座,王小帅是属马的双子座。孙周和张艺谋同辈,第五代导演;王小帅跟娄烨同辈,第六代导演。但实际上孙周和王小帅都是80年代从北影毕业的,前后脚。

  孙周作为63岁龄大叔头发浓密,硬生生比秃头的王小帅看上去更像是小一轮,多气人。

  请允许我多八卦几句。因为导演孙周本人背后的故事比电影更耐人寻味。

  孙周和巩俐,山东老乡,从小就认识按孙周自己的说法,巩俐和他从小就认识,感情一直很好。(地点山东,孙周是摄影师巩俐是群演,时年巩俐14岁、孙周25岁——不妨感受一下)

  在巩俐的时间轴里上:

  1995年,与张艺谋合作《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杀青后分手;

  1996年,与黄和祥闪婚;

  1999年,拍摄孙周导演的《漂亮妈妈》,讲单亲妈妈独自抚养聋哑儿的故事;

  2001-2002年,拍摄《周渔的火车》,讲一个感性女人穿梭在两段爱情之间的故事。

  2003年,与黄和祥离婚。

  其中,1999年-2002年拍摄孙周电影期间,先后传出与孙周、孙红雷相恋的绯闻。

  这个事情年代久远,很难、也不必深究是非。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孙周拍《漂亮妈妈》、《周渔的火车》,毫无疑问是为巩俐量身打造,而拍完这两部电影之后,孙红雷和丁嘉丽分手了,巩俐离婚了,孙周没和巩俐在一起,孙红雷也没和巩俐在一起。彼此之间的情愫显然非同寻常,彼此对彼此人生轨迹的影响,要超出普通朋友。

  巩俐谈孙周:“孙周很懂我,他对我的吸引力很强,能和他生活、工作,都是很幸福的事情”。

  

  

  《周渔的火车》首次送审,正值那段时期审查尺度放宽,孙周见状得寸进尺,补拍更多大胆出位的激情戏场面……这波操作很是骚气《周渔的火车》这部电影,即使拿到今天看,仍然十分诱人。孙周要求巩俐演出“周渔”的不确定的感觉,“因为爱情本身不需要因为所以”。巩俐在孙周的指导下,把一个女人的偏执与纠结演绎得丝丝入扣。而现实生活中,巩俐在拍完“周渔”,也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的女人,最终既没有选择孙周,也没有选择孙红雷,却越发成熟美丽。

  就像电影里说的:当你在两个男人中犹疑不决时,你以为都是爱,其实都不是。

  换句话说,从《漂亮妈妈》到《周渔的火车》,孙周或许是第五代导演里唯一具有女性主义思维的导演。虽然张艺谋、姜文也挺喜欢拍女人,但似乎张艺谋把女人当物件、姜文把女人当女超人,在他们作品中,女性是被男人豢养或崇拜的“女神”;孙周的电影里,女人则是可以犯错、可以迷茫、可以成长的,层次分明的独立个体,是一个与男性绝对平等的“女人”。也就是说,孙周对女性的理解,更平权、更细腻。难怪巩俐会说,和孙周“一起生活、工作,都是很幸福的事情”。

  巩俐在那个特殊时期,能得到孙周的照顾,非常幸运。当她与张艺谋分手时,公众不仅怀疑她个人生活能否顺利、同时对她的职业生涯也产生巨大怀疑。此前她只有在张艺谋作品中才表现出色(《霸王别姬》、《唐伯虎点秋香》电影很厉害,但巩俐在影评中的表现均一般),难免被怀疑为依附生长在张艺谋身上的蔓草,离了张艺谋毫无成长空间。

  所以,《漂亮妈妈》、《周渔的火车》简直是雪中送炭,以一个非常恰当的舞台,让巩俐充分证实自己独立的实力。这两部电影,一部是从生存角度展现女性的自我成长,一部是从爱情角度展示女性的自我成长。巩俐凭《漂亮妈妈》获得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百花奖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

  如今,巩俐与法国籍音乐家男友出席法国总统晚宴,孙红雷与王骏迪刚生完宝宝晒小公主萌照,孙周与妻子——湖畔大学毕业生、阳光印网创始人张晓梅——成婚十年了,日子平静和美……大家都活出了更好的自己。

  孙周的妻子是:湖畔大学毕业生、阳光印网创始人张晓梅孙周本人在广告圈的活跃程度要高于电影圈,很多品牌如孔府家酒、百年润发、三九药业、南方高科、中国移动、奥迪、金六福、光明等品牌广告片都曾出自他手。13岁的宁静就是在帮孙周拍广告片之后,被相中进入演艺圈的。后来孙周结识妻子张晓梅,也与他在广告圈的交流有关。(注:《人间·喜剧》里,孙周不遗余力的帮老婆打“阳光印网”广告)

  孙周弟弟是大家熟悉的孙淳。讲道理说,孙淳原本攻气十足,可到了大哥面前,莫名其妙气氛就变“攻”为“受”了,就像姜武在姜文面前一样。你大哥永远是你大哥。

  孙周和孙淳夫妻俩都没要小孩。作为山东人的孩子,这个问题肯定让老人们耿耿于怀。值得注意的是,孙淳养狗,狗子老死之后,孙淳用克隆的技术手段,重新“复制”了原来的孩子。

  我想说的是:大概是因为兄弟俩六十未生子,且孙淳做过克隆流程,所以,有关“精子”、“代孕”、“克隆”等元素,应该是孙周熟悉且关注的话题。大概也是孙周选择做《人间·喜剧》的原因之一。毕竟以孙周&张晓梅夫妻的身价,根本不差钱。

  《人间·喜剧》是一个无功无过的商业片。换句话说,是“行活”。没有必要展开篇幅写影评解析。唯一让人好奇的点在于,63岁的文艺片导演孙周,既然不差钱,怎么接商业喜剧片?要知道,当年孙周《给咖啡加点糖》,几乎是中国都市文艺片的鼻祖。(不用搜了,全网没资源)

  

  

  记得我是在黑白电视机上看到这个电影,当年不过10岁左右年龄。你能想象80年代末一个P大点孩子看到这种讨论“人生虚无主义”的晦涩文艺片……内心会有多迷惑崩溃吗?

  好在我这个人,对影视语言非常敏感。尽管当年的我完全无法GET导演试图传达的哲学意义,但我很天然的“识货”,能感受到“虽然我看不懂,但这是一个好片”。我带着困惑,深刻记得完整剧情,以及部分概念化的经典画面,例如片尾的毫无意义、四下飞散的气球……相反那个年代看过各种流行武侠电影,剧情全忘了。 所以,30岁拍《给咖啡加点糖》、《心香》,40岁拍《漂亮妈妈》、《周渔的火车》,这种文艺到极致的导演,到了60岁居然拍《人间·喜剧》——真是很难猜懂他的心思啊。

  “喜剧”,真实的含义,往往就是“悲剧”。

  于是了解孙周背景的情况下,你不难能察觉到,《人间·喜剧》不同于《西红柿首富》、《羞羞的铁拳》、《李茶的姑妈》等麻花喜剧,它底子上,还是悄悄打着文艺片导演的思想烙印,对世界的解读,是非常悲观甚至冷漠的。

  “我的事都是小事,照样压死人”例如,主人公濮通卡在洞里的情节,意喻着我们每个人进退两难的尴尬人生。

  总体而言,孙周+麻花喜剧,有利有弊。坏处是,作为文艺片导演,孙周处理节奏不太跟得上喜剧节奏,有时候会显得拖沓、尴尬和无聊,喜剧笑果不如传统麻花系。好处是,孙周通过结局巴爷杨台竣一生一死对比,主动批判“传宗接代”生殖癌价值观,影片立意拔高了不少。靠着结局那一点点高光,硬生生把这部电影从“纯三俗喜剧”深坑里捞了出来。 【以下有剧透】

  坦白讲,整部电影前85%都没让我入戏,直到最后杨台骏坐在巴爷坐死的椅子上、认真阅读巴爷死前最爱看的那本《如何做一个好父亲》——一瞬间让我心动了。巴爷的死,是执迷还是解脱呢?而杨台骏,一定要巴爷用死亡点化,才能顿悟吗?

  杨台骏对杨小伟,始终是一种“大号练废了,重新开一个小号吧”态度——网上非常流行这种说法——实际上把它当笑话说说也罢了,如果现实生活中真这么想,就意味着对现有子女残忍、彻底的否定和不信任,这让子女情以何堪啊。

  而且,“大号练废了”,表面上看,问题在于“大号”——太废了;仔细想想,不对啊,重点不是“大号废”、而是“(WHO)练废”——明明是你在操盘游戏,“废”是你,不是大号,因为你很废,重新开一个号,练下去仍然是“废号”、再练10个也是“废”、再练100个也是“废”……

  好在杨叔聪明人。眼看着小巴耿耿于怀死了、小巴心心念念当好爸爸的一腔子愿望也带走成空……那么究竟是“做父亲(生殖)”更重要呢,“做一个好父亲(陪伴)”更重要呢?杨叔一刻间通透了。人生事情就是这样,执迷一辈子,开悟不过一瞬间而已。

  别看杨台竣跟杨小伟搞得跟死仇似的(“钱重要还是儿子重要?”“不把钱给儿子最重要”),其实矛盾开解,只不过需要相逢一笑而已。肯定会有不少人觉得荒谬,觉得这种剧情处理很尬,怎么浪子回头说来就来呢?不合情理吧?

  你还别不信,《极限挑战4·走进桂林》真人秀,有个活生生的例子。山村里有个留守儿童杨启彪,平时发脾气、懒、和同学打架,是典型的“熊孩子”,按说也没有太大挽救价值,反正有“社会替你教育”嘛。可孙红雷细心认真处置这件事,让人动容。

  

  

  表面上,孙红雷只不过是做了建立桥梁、让杨启彪对同学们表达心声这一件微小动作。可实际上,这是孙红雷先期调研小朋友心理情况,知道小朋友的心结在于担心自己被看不起、被欺负……所以,帮杨启彪开启一扇门窗,让杨启彪明确知道,同学们对他的看法没有像他担心的那么糟、同学们对他还有着许多善意的期待和鼓励——那么着,当杨启彪鼓起勇气、颤抖着说出“(我能做好)请不要看不起我”时,他的心结打开了,后面的一切,水到渠成。

  我就是这一集被孙红雷圈粉的。

  回到《人间·喜剧》,结局时,杨台竣开始认真思考杨小伟的心结是什么、真正需要什么,那么只要他能给到杨小伟这一点点,后面的事情,也水到渠成了。

  这一切是真实符合亲情伦理的。

  如上,当影片结尾开始自主反省、否定“传宗接代”陈腐观念时,影片也终于好险脱离“恶俗喜剧”标签。就这一个优点撑着,也可以不被叫做“烂片”了。最后,说点其它。老戏骨金士杰、任达华表现出色。

  艾伦尽力了——虽然直言有点伤人,但他再怎么尽力,确实达不到沈腾那种喜剧气场,独立做为男主角有点辛苦。

  王智(秋雅)没感觉。

  鹦鹉史航裸镜警告。

  保姆诗诗和两位小偷的剧情有点断线,没结局。

  电影里,“生殖”和“死亡”这两个元素反复融合交织,让人不禁联想起我们武汉市独树一帜的花圈寿衣性用品店。所以导演孙周底子里毕竟是个文艺片导演,搞得那么哲学。

  片尾“打铁花”属于导演孙周夹带私货的特别剧情。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跟剧情没有太大关系,纯属导演个人偏爱。2018年孙周曾经为徐福记拍广告片,题材也是“打铁花”,甚至男主角也是“杨小伟”(鲁诺)。孙周到底是有多迷“打铁花”啊。

  

  

  导演王小帅甚至不计同档,为着“打铁花”帮孙周吆喝、推荐:

  或许这激情四射的“打铁花”,像极了人类射精时的畅快迸发,也算应题,象征着几位主人公在精神和人性层面的赤诚相见、痛快释放吧?

  说起来耐人寻味。

  孙周拍《给咖啡加点糖》,是1987年,历史进入80年代末重要拐点。

  孙周拍《周渔的火车》,是2002年,是一个可以在大荧幕上看到全裸漏点的宽松时期。

  孙周拍《人间·喜剧》,是2019年,电影市场空前强大,电影创作空前迷茫。

  这就是历史。默默东流,不可回头。

  ……

  就这样。

  周末无聊的话,不妨“看看”。其实前两部更值得“看看”。

上一篇:《我和我的父辈》徐峥这只“鸭”不仅巨会玩梗,还用喜剧包装出了“双减”时代教孩子的
下一篇:影视教育须强化价值引领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