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大鹏主演电影《大赢家》?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不错,非常好看,用了400M流量看的。

  没看过韩版的。所以只评价这部。

  你们批评大鹏演技时,是不是忘记了,大鹏也拿过金马奖了?因为第一部《煎饼侠》就恨之入骨?

  大鹏后来的《受益人》《缝纫机乐队》《铤而走险》都不错吧,《我不是潘金莲》也行啊。有色眼镜能不能摘了?

  第一个牺牲的警察挺眼熟……这不是《受益人》里面的江科长吗?“托梦?”

  小机器人挺萌的,举手投降,盯着别人撒尿,对枪时候眼神。被行长转头。

  兄妹俩策划抢劫致敬《这个杀手不太冷》

  小孩子说实话致敬《皇帝的新衣》

  行长的转变,在于彩蛋部分“幸亏没有答应贷款”,应该是后面发现贷款人诈骗了。

  结尾两处转折,严谨说被家人冷落同事排挤才走上这条路,后来是家人准备蛋糕,同事偷偷拍他送花。

  代乐乐演的不是有夫之妇啊,是大龄未嫁剩女,所以喜欢特警也合理啊。

  伏笔挺多,看第二遍才发现的。

  孕妇孩子的姓……其实就是小两口子吵架而已,主要还是打劫之后老公夺路而逃气愤。

  警察全部牺牲,分别说一下,第一个是想快点下班,第二个是太大意,而且忽略对方有枪,后来他们俩开始认真对待了。第一批特警是开始认真了,但是还是大意,忽略双劫匪,和排除第一个 后不认真了。

  狙击手成功,是因为严谨不想玩了(害怕同事被开除),因为他们有一个下午时间,严谨不可能不露头。

  最后一批还是上当了,忽略四个特警的 。

  总体来说,警察的牺牲原因就一个……这次对手就是一个银行职员,小看对手了。

  老警察之所以认真,帮歹徒说话,应该是演习如戏了,感觉对方有理由。第二是考验下属。

  电影中出现社会问题。

  祖孙代沟,孩子的姓,家人安排相亲,同事关系,职场等等。

  一部合格的喜剧,你要愣是想学会什么道理,想瞎心了吧?个人感觉比《李茶姑妈》好看。《唐伯虎点秋香》有道理吗?

  喜剧先搞笑吧,不搞笑就太搞笑了。

  作为银行从业人员,我来说几句吧。

  1.我们支行,上到支行长,下到保安,每年都要签一份《联防共保责任书》、《安全生产责任书》。大家真的是只签了个字,没几个人会去看责任书里边儿的内容。

  2.每个季度要交一份《安全保卫登记簿》,基本上都是到季度末的最后几天,支行长把柜员叫到一起拿着各种消防、保卫器材嘻嘻哈哈拍几张照片,然后瞎编几个安全学习会啊、消防演习啊、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啊什么的,大家签个字,交上去也就足够应付了。

  3.这两年现场、非现场检查查得比较勤,大家的安全意识都稍微提高了一点(其实也不见得是安全意识提高,主要还是怕被罚钱吧),但是各种安全方面的花式违规操作也还是屡见不鲜。

  假如哪天真的突发火灾,我估计我们支行有一半人不会用灭火器。假如每天网点大厅里来来往往的客户里面有一两个有心人,认真观察一段时间的话,很容易就能发现一些可以利用的安全漏洞。之所以现在没几个人去抢银行,主要还是因为犯罪成本太高——抢不了几个钱;满大街的摄像头,得手了也无处可藏;被抓住了量刑很重。但真要遇到个不考虑后果的二愣子,抢几万块现金一把火烧了顺便伤几个人,还是很容易的。

  我为什么知道这些?因为我就是一名支行长。

  我为什么不去改变?你下面的人和上面的人都不当回事,下面的人应付你,上面的人也只需要你应付一下。反正这么多年也没真出过什么问题,大家都走个过场意思一下得了。

  大家真正关心的无非就是,行里下的各种乱七八糟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了?这个月能拿到手的有多少又要考核多少?天天给各种领导、客户赔笑脸装孙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到底要不要辞职换工作啊?

  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大部分人应该都参与过消防演练吧?想想你有认真配合过么?想想你是怎么对待你身边严谨较真的人的?是不是觉得他特别死板事儿逼?觉得他就是在针对你?觉得他总喜欢没事找事?觉得他特别讨厌?

  但凡我还想过得轻松一点或者再往上动一动,我的工作、上下级、同事、客户、社交等等,都不会允许我成为严谨那样的人。但这不影响我希望我身边真的有严谨这样的人存在,尤其是在某些关键岗位。

  先说说这个故事。

  故事来源于日本的小说《永不结束的游戏》,1991年日本根据小说改编电影。然后是韩国2007年的《率性而活》。

  再下来就是大鹏翻拍的《大赢家》。

  一个故事内核,三版故事。首先应当肯定大赢家在本土化ip上的进步。(对比龙虾刑警和深夜食堂)

  更改了情节之后增加了认同感,还有中国观众认同的特色笑料(大妈现场征婚)。

  都挺好。

  但是,更改以后的断裂,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大鹏饰演的猪脚,内动力不足,表现太浮夸。但整个故事又不是荒诞风。可以去对比下09年徐峥他们的《夜店》。

  大赢家笑料集中在一个很浅的阶段,无论是打动观众还是深化主题都不够力度。

  最后落为典型的大鹏喜剧,浅浅的,淡淡的。

  笑完想想还有点不得劲。

  

  小孩倒是敢说真话。

  是啊,大人们各有各的顾虑,各有各的苦衷,有些事做不得,有些话说不得,没办法。

  大家各有各的没办法。

  高二的时候,学校组织地震演习,其实就是趁着课间操的时候让赶紧下楼。

  谁都知道是假的,谁都知道没意义,可谁都明白这在事故发生的时候可以救命,当然,谁也不觉得自己就能碰到地震。

  所以,所谓的“地震演习”,就成了纯粹的流程,大家从容不迫地拿出单词小纸条(上边写着单词,是用于课间操站队的时候记单词用的),从容不迫地念着单词下楼,从容不迫地在教学楼前站队、听领导训话,然后上楼准备下一堂课,而这场演习,似乎从来没发生过。

  如果不是那天不知道谁在后面喊了句“着火了!”,这样的演习永远不会发生踩踏,也永远不会觉得平时那样的下楼会那么慢、老师把应急通道锁上而只开一扇门是多么要命的事。

  当然,着火自然是子虚乌有的事,假的,好事者闲得蛋疼喊着解闷的,所以事后严肃处理,写检查、做反省。至于连个火灾都能搞出踩踏,而真要是地震了会如何,这事,并没有人会考虑。老师觉得那哥们在胡闹,因为差点闹出事故,学生也觉得那哥们在胡闹,因为耽误了自己的学习时间。

  那这种演习有什么必要吗?

  《大赢家》翻拍自1991年的日本电影《永不结束的游戏》,有人觉得质量不如韩国2007年翻拍的《率性而活》,我看未必,这是先入为主的心理。

  我是后看《率性而活》的,对比之下看出了《率性而活》的很多不足,喜剧层面上还是《大赢家》做得好。

  首先对比下两部电影的海报和电影色调:

  《率性而活》的海报风格像韩国很多黑色犯罪片的海报,色调阴暗,暗部较多。而《大赢家》的海报主体为暖色,色调明亮,人物表情浮夸,喜感较强。这是两国电影风格上的特色,不信可以再看下面两张海报。

  再看两部电影的色调,《率性而活》色调比较冷峻,色彩黑白灰居多;而大赢家的色彩是比较浮华的,色温偏暖。相比之下,《率性而活》的风格比较偏向于揭露人性的犯罪片,《大赢家》的喜剧感比较强。

  《率性而活》里面有比较多的讽刺成分,出于国情或是求生欲,《大赢家》在定位上是不同的——就是要做纯粹一点的喜剧,所以把警察署长这个虚伪的角色改成正义的角色,喜剧效果上也是做了很多改进。

  比如,先对比下取景:

  《率性而活》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城市,银行周围稀稀疏疏只有几个围观群众,中间隔着一道栏杆,电台摄影师要隔着栏杆拍摄,场地限制,摄影的取景的范围很小,给人一种压迫感,这是影响喜剧感的一个因素。而《大赢家》里的银行在城市的繁华地带,外面就是大马路,围观群众规模很大,热热闹闹的,银行前面没有障碍物,视野宽阔,看起来没有压迫感。

  再看下布景:

  《率性而活》银行里的椅子有背对观众的,这又是一个造成视线阻挡的细节,演员背对观众,还挤在一起,这又是让人看起来不舒服的一个点。相比之下《大赢家》演员的位置就很明朗清爽,观众一眼就能看清,心理上会放松很多。看喜剧不就是为了放松吗?

  道具上《大赢家》也有一些小心思:

  无论是水枪代替猎枪,纸枪代替手枪,香蕉代替炸弹,还是人质一起吃的火锅,这些原作没有的东西都在让这部电影显得更加荒诞,更像喜剧。

  对了,还有萌萌哒的智能机器人,堪称电影里的搞笑担当。

  两部电影时长差不多,但《大赢家》的笑点更密集,《率性而活》里有的基本都有了,还又加入了很多,例如电动车逃跑戏,皮卡丘头套的戏……甚至还出现了“让领导先死”这样笑点,台词也是很大胆的。

  为了照顾各种类型的观众,还加入了女警盘腿制服匪徒和特警秀肌肉这样的香艳镜头。

  当然最重要是对于角色的改善,《率性而活》里扮演劫匪的是一个认真出名的警察,而《大赢家》改成银行职员严谨来扮演,这个改变使电影有了质的飞越——因为是同事关系,银行职员们对“匪徒”知根知底,所以一开始是怎么都认真不起来的,这就加剧了严谨要大家配合他表演的难度,故事的张力更大。简单来说,就是“匪徒”和“人质”的关系更加复杂,互动感更强,角色前后转变更大。

  《率性而活》里为了塑造主角的性格,用的是他给新任署长开罚单的戏,用了五分钟。而《大赢家》里只是用捡水瓶、扶正保安帽子、坚持按流程办事几个细节,三分半钟,就把人物立起来了,还顺便把银行的结构展现出来,叙事手法是比较高明的,镜头干净利落,节奏不拖沓。

  《率性而活》里的配角存在感都很低,一个半小时看下来没记住几个,银行女职员跟“匪徒”没多少互动,最后却跟匪徒产生了感情,这也是很难令人信服的。相比之下,《大赢家》里的配角个性鲜明,孕妇的作,老人对小孩的溺爱,于海娇对严谨的特别关注,严谨老爸的轴,看完后都印象深刻。

  严谨的妈妈在游说匪徒的时候不按套路出牌,顺便利用媒体的力量为自己的儿子相亲,更是电影的一大笑点,非常中国式父母了。比《率性而活》的问儿子图章放在哪儿更加搞笑、魔性。

  从大家把这次演习当做玩到认真对待,是必须有一个转折点的,这个转折点在《率性而活》里处理得不好,没有令人信服的促成因素。而《大赢家》的转折点比较明显,就在银行行长作弊抢了严谨衣服送人头,被小孩子揭穿后,大家的态度才发生了转变,开始认真配合严谨表演。这里我们看到一群大人都不如一个小孩有勇气,看到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社会现实,这样才比较打动人。

  《大赢家》也改善了一些设置上bug,躲在床单里混淆视线上了大巴,这比《率性而活》大家都撑雨伞的可行性更高。

  按常理来说,这样的电影结局要么就是假戏真做,主角对匪徒这个角色产生了强烈的角色认同,最后变成真的劫匪,携款逃逸;要么就是最后出现了真的银行劫匪。《率性而活》的结局是第二种,而《大赢家》的结局却是不落俗套、出乎意料的。观众被误导着,以为严谨的同伙就是妹妹,却不知道真正的同伙却另有其人,再回顾前面门卡住了和上厕所的伏笔,又觉得没毛病。

  严谨虽然认真,但是毕竟胆量和智商有限,无法一个人策划整个抢劫行动,估计很多还是于海娇的主意。于海娇扮猪吃老虎,恐怕才是最大的赢家。最后的花絮可以看出她其实是一个非常装的人。

  

上一篇:烧脑40度,我写下了《看不见的客人》的深度解析……
下一篇:突发!新加坡飞郑州、南京航班遭熔断,部分地区机票价格上涨!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