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世界2》登场恐龙图鉴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重爪龙,原意属名为坚实的利爪,沃克氏重爪龙的爪子比较其体躯而言真是庞大,重爪龙属于食肉的兽脚类恐龙,以前肢有大的爪而得名。重爪龙发现于英国南部,与其它的食肉恐龙有很大差别,除了前肢有大的爪而不象其它大型兽脚类恐龙那样前肢非常退化外,嘴和牙齿也类似于鳄鱼而不似其它大型兽脚类恐龙,可能也是象鳄鱼一样以鱼为食。

  迷惑龙,梁龙科迷惑龙属, 重量达30吨,据阿根廷新发现的恐龙大腿骨头,身高为4-5.5米高,身长为35米左右。这只恐龙比此前发现的最大生物还要重1.55万磅(约7吨)。不过迷惑龙是较温和的食草动物。而它身体后半部比肩部高,但当它以后脚跟支撑而站立起来,可谓高耸入云。它可能生活在平原与森林中,并可能成群结队而行。迷惑龙曾经一度和雷龙混为一谈,现已证明它们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恐龙。

  甲龙,意为「坚固的蜥蜴」,是甲龙科下的一属,当中只有一种,称为大面甲龙。甲龙的化石是在北美洲西部的地层被发现,年代属于白垩纪末期。虽然甲龙的骨骼没有完整地被发现,甲龙常常被认为是装甲恐龙的原型。

  异特龙,又名跃龙或异龙,是蜥臀目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异特龙是种中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龙,身长8.5米,最大9.7米,体重1.5~3吨最重3.6吨。它们生存于晚侏罗纪,约1亿5500万年前到1亿3500万年前。

  中国角龙,属于爬行纲恐龙总目的动物。中国角龙生活在晚白垩世的中国山东省。中国发现的第一具大型角龙类化石,可能属于尖角龙类,由徐星等人发现并命名。

  无齿翼龙,是种会飞的爬行动物,是翼手龙类的一种,翼展达7~9米,生存于BC7000-6500万年的白垩纪晚期,化石发现于美国的堪萨斯州和英国。

  沧龙--中生代海洋中最大的顶级掠食者。虽然它的历史很短,但却一路乘风破浪,把比它历史早远得多的上龙类赶尽杀绝,是海陆两栖动物。它生活于白垩纪的马斯特里赫特阶(约7000万至6500万年前)的海洋中,分布于世界各地。

  似鸡龙,意为“鸡模仿者”,是似鸟龙科下的一属恐龙,于上白垩纪蒙古耐梅盖特地层中被发现。似鸡龙最长可达4-6米及体重440公斤,是最大的似鸟龙科。似鸡龙的化石有很多个体,包括有臀部0.5米高的幼体至2米高的成体。

  美颌龙,又称细颚龙、细颈龙、新颚龙、秀颚龙,是一属小型的双足肉食性兽脚亚目恐龙。它约有火鸡的大小,生存于晚侏罗纪提通阶早期的欧洲,约1亿5000万年前。

  牛龙 ,又名食肉牛龙、肉食牛龙,属于兽脚亚目角鼻龙下目的阿贝力龙科,是一类大型的肉食性恐龙。由于头顶有两只触角,顾名思义为牛龙,模式种萨氏食肉牛龙。食肉牛龙生活白垩纪末期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食肉牛龙是种擅长奔跑的高速掠食者,是已知的奔跑速度最快的大型恐龙,速度可达每小时60公里,加上小腿较细、脑袋高、尾巴偏细、腿部极其长,也被称为白垩纪的猎豹。

  腕龙,是蜥脚下目的一属恐龙,生活于晚侏罗纪,因它的前肢比起后肢大很多。腕龙是曾经生活在陆地上的最大的动物之一,亦是所有最有名的恐龙之一。侏罗纪晚期的巨大草食性恐龙,名字的原意为“头部像手腕的蜥蜴”。一头25米长的成年腕龙,能把脑袋抬到距离地面13米的位置,相当于4层楼的高度。

  三角龙,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龙科的草食性恐龙的一属,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三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目前已有两个有效种:恐怖三角龙、T. prorsus,但还有其他属被命名。三角龙也是最著名的恐龙之一,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欢迎的恐龙。

  冥河龙,全长约2.4米,高约1米,体型和习性都很像野山羊,是一种头颅顶部、后部与口鼻部饰以非常发达的骨板与棘状物的神秘恐龙,命名源于美国蒙大拿州的地狱溪。

  剑龙,为一种巨大的草食性恐龙,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的食草性动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7-9米长,2.35米至3.5米高,2至4吨重。它们居住在平原上,并以群体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梁龙)等食草动物一同生活。

  龙王龙(雕像),是厚头龙科下的一属恐龙, 生存在白垩纪的北美洲。龙王龙是草食性的,头颅骨上铺满了小钉角及肿块,有长的口鼻。龙王龙有发展完好的上颞骨孔及厚装甲的扁平头颅骨,但缺乏了厚头龙科的圆拱。

  异齿龙(雕像),是二叠纪时期的肉食性古生物,一般大众将异齿龙联想是恐龙的一份子,但异齿龙其实并不是恐龙。更确切地说,它们被归类为盘龙目。

  双冠龙(雕像),是生存于侏罗纪早期的恐龙,双冠龙长达6米,站立时头部高约2.4 米。头顶上长着两片大大的骨冠,故名双冠龙。

  昆卡猎龙(雕像),也叫驼背龙,是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鲨齿龙科里的一属恐龙,生存于1亿3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的巴列姆阶。昆卡猎龙是种身体结构很特化的食肉恐龙,臀部前段的两节特别高,生前可能形成臀部的隆肉,可能具有视觉展示物或调节体温的功能。

  恐龙骨架(包括岛上灭绝的物种):埃德蒙顿龙,华丽角龙,单爪龙,原角龙,以及海底的暴虐霸王龙

  霸王龙,即雷克斯暴龙(Tyrannosaurus Rex),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霸王龙属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约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约4米。最高臀高可达到5.2米左右,头高最高近6米。平均体重约9吨,(生态*************.85吨,头部长度最大约1.55米。咬合力一般9万牛顿—12万牛顿,嘴巴末端最大可达20万牛顿左右,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

  伶盗龙(学名:Velociraptor)又译迅猛龙、速龙、快盗龙,属名在拉丁文意为“敏捷的盗贼”,是蜥臀目兽脚亚目驰龙科恐龙的一属,大约生活于8,300万至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坎潘阶。伶盗龙的模式种为蒙古伶盗龙,化石发现于蒙古国及中国内蒙古等地。第二个种为奥氏伶盗龙,是在2008年被命名,化石是一个发现于中国内蒙古的头骨。过去曾经有其他的种,但现多已不被承认。

  暴虐迅猛龙,人工合成恐龙,重要基因来自迅猛龙。高

上一篇:迪迦奥特曼的最终之战,三千万年前的对手,宿命的对决
下一篇:变化的意思是什么?变化的近义词反义词及造句,近义词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