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的夏天,钱报记者写下了他们眼中的秦怡:诚挚、谦虚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编者按】

  1990年8月,68岁的秦怡应邀来建德参加“新安江之夏”艺术节。谢伟东、杜荣进写下了,他们眼中的秦怡,刊登于当年8月14日3版的《钱江晚报》上。

  掌声过后,她缓缓地踱了出来。真不敢相信这就是著名影星秦怡:一副老态,个头也似乎矮了,再也找不到影片《女篮五号》中那个高挑个儿、端庄俏丽,围着红围巾的妙龄少女形象。时间老人太残酷了。

  她是应邀来建德参加“新安江之夏”艺术节的。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后,她坦率地说:“我这个人不太灵光。不会唱歌,不会跳舞。我给大家表演一段影片《雷雨》中的片断。电影里是两个人表演,现在我一个人独白,后排的同志可能听不懂,请大家原谅,耐心地听……。”诚挚、谦虚的表露,赢得了观众由衷的敬佩。

  我注视着老艺术家的表演。突然,她的双眼闪光,泪珠滚动,一滴滴地淌了下来。这是鲁妈进周府遇见周朴园的那场戏。老一辈的艺术家对待艺术就是这么严肃认真,连表演一个片断也不肯马虎。这和那些长于走穴捞钱的所谓“新秀”,逢场做戏,游戏艺术,相去何其远。秦怡下台后对我们说,她表演这个片断,不管多少次,都会激动得落泪。

  这位16岁登台表演,在银幕和舞台上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著名演员,身后留下了一长串动人的艺术形象:那敢与日本侵略者周旋的芳林嫂(《铁道游击队》),那为革命砍头坐牢何所惧的林红(《青春之歌》),那奔波在云南边陲的好医生依莱汗(《摩雅泰》)……最令人难忘的自然是《女篮五号》中那个敢爱敢恨的富家姑娘林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部体育题材的艺术片,征服过那么多的观众。

  秦怡显然没有忘情于这部好影片。她说,她正在拍摄一部新的类似《女篮五号》的故事片,片名已经几番更改,先是叫《亚运奇梦》,觉得不理想;后改为《亚运寻梦录》,好象一本书的名字;又改为《国魂》,觉得太大;有人提议用《相聚在亚运》,又太白。她说,绕了个大圈子,很可能回到《亚运奇梦》去。老剧作家艾明之和一位青年人合写的剧本,杨延晋执导。剧情是:一位老运动员得了脑瘤,生命的时间不太长了,听说中国举办亚运会,他要进行最后一次的长跑,为亚运盛会募捐。他在国外的旧时恋人得知了消息,赶回国内与他相会……这似乎是《女篮五号》故事的延续,但秦怡却说,不能说是续集,因为许多原来的《女篮五号》演员都不能参加。她在其中扮演的自然不再是妙龄少女、壮年少妇,而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妇人。她说,这是一部主旋律片,但是故事性观赏性还是很强的。

  当年秦怡拍摄的影片《女篮五号》,周总理和邓大姐十分喜爱。日前秦怡到北京去看望邓大姐。听说要拍一部新的体育片,邓大姐很高兴,希望快些拍出来。邓大姐感叹道:她已经好久没看电影了。秦怡告诉邓大姐,这部影片亚运会后不久就可以拍好。届时一定送盘录像带来。因为年龄的关系,秦怡近年来极少拍片,我们只是在电视剧《人在屋檐下》、《我是一片云》中偶尔看到她的形象。不过她说,这些年她依然把心血献给了影视事业。她创办了一个上海影视音像公司,没想到钻进了一条“蛀虫”,假借公司的名义谋私,挥霍掉了两三百万资金,害得她好苦。虽然她已经把这个家伙送上了法庭,但公司却陷入了困境。这让人想起了在深圳闯荡的著名影星黄宗英,不也让坏人骗去了几百万资金,搞得十分尴尬。艺术和经营,毕竟是两码事。

  可以告慰观众的是,这位老艺术家呕心沥血,终于建成了一座象样的上海电影艺术沙龙,了却了一桩宿愿。作为中国影协上海分会的负责人,她长期苦于没有一个合适的场所,接待来访的外国影视名人。象格利戈里·派克、阿兰·德隆、德纳芙等世界级影星来访,就只能住在大酒店里,那里毕竟缺乏艺术交流应有的氛围。秦怡和朋友们经过几年的奔波,无偿地投入了多少个白天和夜晚,累得白发也增添了些许,一座适于国际影视交流的漂亮的建筑物,终于矗立在上海淮海中路。谈起了这桩事,秦怡流露出难以抑止的喜悦。看来,影视艺术和这位艺术家已经终生结缘,难解难分了。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举报/反馈

上一篇:4S店一台车的利润有多少?老司机帮你算算这笔账
下一篇:万博体育官方网站登录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