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版《不可饶恕》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这是1992年上映的一部西部片。在美国电影学院推荐的20世纪百佳电影中排名第98。导演和主角都是伊斯特伍德。这位老兄擅长拍西部片,拍了不少烂片和好片。这部电影我觉得是他拍的最好看的片子之一。

  一个小镇上,俩混混晚上去嫖妓,玩的不爽,将一个妓女刺伤。镇上的警长小比尔息事宁人,让这俩赔了几匹马了事。妓院的老鸨咽不下这口气,几个人凑份子悬赏一千块杀死他们。各路杀手陆续应邀而至。过气的杀手威尔为了赚俩钱花,叫上老朋友奈德和一个年轻小子,三人一起开始了这趟赏金猎人之旅。之中小比尔处处刁难节外生枝,让这个故事曲折有趣了起来。

  从影片的整体情节看,仍然没有脱离老套的西部片窠臼,看了开头基本上揣测出最终的结局。不乏英勇的侠客,作恶的混混,不法的警察以及吃瓜的群众。而影片所追求的并不是传统西部片中情节的刺激和场面上的恢弘,而是着意在人物心理的刻画。威尔曾经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匪徒,在妻子克劳迪亚的帮助下,改邪归正,戒了酒,安心打理家庭。妻子去世后,他抚养儿女,努力维持着这个贫穷简陋的家。可他除了杀人之外,别无长技,无奈之中听到悬赏的事情,不禁动了心。他对老友奈德说:“我接下这笔生意,并不表示我会重新走上歧途,我这么做是因为缺钱。”在他的观念和经历中,杀人并不一定是因为仇恨,仅仅是一项工作。何况这次所杀的对象确实做了该死的事情。所以只要去认真做事就好。对于威尔和奈德这两个老杀手来说,杀人已经成了生活的日常,不值得惊诧也不值得炫耀。而那个年轻小子初出茅庐,纯粹是为了寻求刺激,还生怕这两位看不起他,夸耀说曾经杀了五个人,其实他连杀人的场面都没见过。他问奈德:“你杀过几个人?”奈德答道:“不记得了。”又问:“你不回答我的问题吗?”奈德不屑的说:“关你什么事?”等到他最后终于杀死了一个人,他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对威尔吐苦水:“我真的有点害怕,后来马上就不怕了。这是我第一次杀人。”威尔冷眼看着他,说:“喝口酒,小子。”小子猛灌一口,又说:“感觉很不真实啊,他再也不能呼吸。他死了。”这时,威尔才告诉他杀手真正的感受:“杀人的滋味并不好受,你夺走了他的一切和他的未来。”并不浪漫,并不刺激,眼看着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自己的枪口前倒下,考验着灵魂的定力,不仅不值得对人炫耀,还要忍受心灵的折磨,真正的杀手从不愿意谈起这些事情,在他们的生活中,杀人远非是美好的回忆,更谈不上什么成就感了。如果不是为了生活,很少有人去接受这份残酷的职业。

  在不多的对白里,影片尽量使用镜头语言来表达人物的性格发展。当威尔结束了这项任务后,一个女子给他们送来酬劳,并告诉他:奈德已经被小比尔拷打而死。此时,威尔感到的是震惊。如果是在咱们的影片中,主人公一定是暴跳如雷并指天发誓:“我一定要报仇!”云云。而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非常克制的威尔。他的目光紧紧的注视着女子,问道:“没有人杀奈德,他回南方去了。怎么会有人想杀他?是谁杀他的?”一连串的问题,是问那个女子,也是在问自己,他不相信自己的好友会死去,仅仅在一天前,他们才依依相别。他从小子手上夺下酒瓶,大口喝了起来(在此之前,他已经戒了十年酒了,半路上,奈德劝他喝酒驱寒,他都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然后冷静的放下酒瓶,慢慢塞好瓶塞。转过头去对小子说:“把你的斯科菲尔德手枪给我。”威尔接过枪,检查了子弹。对女子的疑惑和小子不停的追问一概不理,跨上马,策马远去。观众们从上面的镜头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威尔愤怒极了!这种愤怒和悲伤,用不着慷慨激昂的诉说,一切尽在不言中。这种表达比那种豪言壮语来的要深刻的多。这是编导手法的高明。

  威尔此行和前两天不同,他不再是当做自己的工作去做了,也不再是那般老气横秋的模样了。在两天前,他是为了钱去杀人,这其中所产生的一些枝节,生病以及被小比尔痛揍和屈辱,某种程度也是通常工作中可以预料到的波折,毕竟钱不是那么好挣的。这些他都可以承受。而现在则完全不同,甚至他也并不是因为哥们义气这种道德信条才有此行动的。这里的原因只有一个:他是为了老友去讨公道。他是为了和奈德多年的友情。为此他又找回了早已丢弃的那种豪情那种残忍那种无所顾忌。为了老友,他不在乎金钱,不在乎滥杀无辜,不在乎袭警的重罪,不在乎自己的身后。所有的法律道德都抛在脑后,只凭着自己的生活原则和信条去行事。正义只存在于自己的心中。

  影片中有一个角色,就是大老远赶来的英格兰鲍勃。仔细想来,他不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通过他这一天在小镇上的倒霉经历,一是告诉我们小比尔就是一个披着法制外衣的狂徒;二是无情的嘲弄这位绅士杀手,三是让我们担心威尔来到此地依然会照此办理。果然。鲍勃来到此地,西装革履豪情满怀,半路上就略显身手,心说打这俩小混混不再话下,一千块钱手到擒来。没承想这里没有在英国时的那种习惯,即没有挑战也没有决斗。刚下车就被小比尔打了个七荤八素惨不忍睹。受了一顿痛苦之后,临走时他大呼:“我诅咒你们这些野蛮人!”当威尔一行三人骑马来到小镇上时,背后离去的火车车窗前,坐着的就是满脸伤痕垂头丧气的鲍勃。编导在这里故意让我们看到的是英国和美国两种文化的差异。英国人讲究的是法制礼节和贵族精神。泡个咖啡也要有仪式感。即便死之前也要衣冠楚楚,也要死个明白。美国人可不管那么多,什么法律道德,都不是约束我的绳索。美国讲究的是实用主义,不去考虑衣冠是否齐整,持枪姿势是否优雅,被杀的对象是不是该死。不管用什么手段,达到目的就是一切。手持一铝杯咖啡先行动起来再说。细想起来他们也不是非理性的。他们也在思考,他们的理性并不是用现行的法律道德准则来衡量的,他们只是遵从自己的内心。美国人崇尚英雄,同时也暗暗的崇尚暴力。他们的祖宗虽然来自英国,但这些清教徒们或多或少都有些暴力和反体制倾向。野蛮就野蛮吧,拳头里出老大。这种基因延续下来,造就了今天的美国人。如摩尔这样的英雄,是美国人早已崇拜的对象。正因为这种羡慕和推崇,这部电影才能够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不过到了现在,武器越造越厉害,理性却越来越少了。

  影片有一段插话,否定了西部片中的一个近乎程式性的情节。那便是谁拔枪快谁就是胜者。影片借小比尔的嘴说:“听着,孩子。大家都以为拔枪拔的快就是神枪手。拔枪快是很不错,但是头脑冷静更重要,处变不惊的人才不会发生危险,越急的人越容易失手。”

  影片的拍摄很有特色。尤其是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以及中间那段血一般的暮色中,人们缓缓策马而行的剪影。非常美!

  本人评分:7.8。

上一篇:职场中懂得抓住机会,是成功的第一步!
下一篇:原创曼联3-2逆转!滕哈格「神换人」赢球却显无奈,两人低迷恐失主力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