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享有贤后美名,主张一夫一妻,因废立太子事件在后世饱受争议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她是古代婚姻观念非常超前的皇后,一生都要求丈夫和儿子恪守“一夫一妻”的婚恋原则;她是中国历史上幸福指数最高的皇后,丈夫一辈子只钟爱她一人;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后”,生前曾辅佐丈夫建国称帝,开创一代盛世;她聪明睿智、精明过人,却因晚年蛊惑皇帝废长立幼,致使帝国迅速覆灭而被后世史家诟病千载;那么她到底是谁?她出生在怎样一个家庭,她与丈夫演绎的帝后爱情神话,为何至今依然被很多人津津乐道?她对中国历史又有哪些重大影响,为何史学家对她有“哲妇倾城”的评语。

  仁寿二年(602年)的一天,尚书仆射杨素跪接一道皇帝诏书,在不长的诏文中,有这么一段话让人印象尤其深刻。

  “遍历川原,亲自占择,志图元吉,孜孜不已。遂得神皋福壤,营建山陵。论素此心,事极诚孝,岂与平戎定寇,比其功业,若不加褒赏,何以申兹劝励。可别封一子义康郡公、邑万户,子子孙孙承袭不绝,余如故。”

  这段话大概意思是说:杨素亲自勘测地形,挑选万年吉地,营建陵墓,尽心尽力,要论这份忠心和功劳,比剿灭叛匪和平定外族还大。如不奖赏,没法慰劳勉励杨公的辛劳。所以我决定封你一个儿子为世袭的万户郡公。

  为什么皇帝认为营建山陵的功劳比战场厮杀立下的军功还大?既然是营建山陵,这个墓主人究竟是谁?其实她就是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出身高贵,秀外慧中

  说起独孤皇后,那可是一位很杰出的古代女性,在煌煌史册长卷中,她的大名至今依旧熠熠生辉。独孤伽罗的父亲独孤信官拜太尉,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关陇贵族集团的核心成员。母亲崔氏则是北魏永昌太守崔稚孙女,而清河崔氏在隋唐时期被称作“五姓七望”之一,是全国第一等门阀士族。从父母双方的家庭出身情况来看,独孤伽罗那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官宦千金大小姐,既富且贵。

  根据唐代史学家李延寿《北史》记载,独孤伽罗自幼“雅好读书,识达今古”。由此可见,独孤氏不是一般的贵族小姐,她应该拥有很深厚的文化修养,既花容月貌,还秀外慧中。就在十四岁那年,父亲做主,将她许配给十七岁的杨坚。可能有人会好奇,既然独孤小姐有这么好的家世出身,为何独孤信偏偏相中杨坚,让杨坚做自己的乘龙快婿呢?这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杨坚的父亲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也是关陇贵族集团核心成员。这个在讲究门第的南北朝时期,叫做门当户对,天作之合。

  第二:杨坚的父亲杨忠是独孤信的老部下,早年就一直追随独孤信,可以说是独孤信的心腹爱将,这个叫知根知底,所托得人。

  第三:杨家既然和独孤信家关系密切,独孤信自然见过杨坚,根据史书记载,杨坚这个人呢:“性威严,外质木而内明敏;深沉严重,虽至亲不敢狎”,独孤信宦海一生,阅人无数,以他的洞察力,他肯定能看出,杨坚这人非同一般,未来必定前途远大。我觉得这个可能是独孤信特别青睐杨坚的重要原因,杨坚属于青年才俊、国之栋梁。

  夫妻同心,同甘共苦

  与显赫的独孤家联姻,对杨家而言,当然意义重大。不过从随后发生的事情来看,杨坚迎娶独孤伽罗,于杨家来讲,喜忧参半。喜当然容易理解,忧是什么呢?原来就在两家缔结婚姻不久,杨坚的岳父就摊上大事了。

  在杨坚娶亲的前一年,也就是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十月,关陇贵族集团的核心灵魂人物,也是北周实际创始人宇文泰病逝,因为自己的儿子都太小,宇文泰就遗命自己四十四岁的侄子宇文护辅政。第二年,宇文护索性废掉西魏恭帝,直接拥立宇文泰的嫡长子宇文觉为帝,至此,北周建立。因不满宇文护专权,北周大冢宰赵贵就联合独孤信意欲谋杀晋国公权臣宇文护,结果赵贵反而被杀,独孤信被逼自尽。如此一来,杨坚和宇文护间接有不共戴天之仇,他自然不肯依附权臣宇文护,于是宇文护就开始压制杨坚,让他做了整整八年的右小宫伯。

  杨家真正迎来命运的转机,始于建德元年(572年),就在这一年,北周第三位皇帝,周武帝宇文邕成功诛杀了堂兄宇文护。第二年,周武帝又选中了杨坚的长女杨丽华,做了东宫太子妃。在周武帝的重用和关怀下,杨坚进步很快,他在两次平齐战争中,都立有战功,职位不断升迁。就在杨坚春风得意之时,齐王宇文宪和心腹大臣王轨对周武帝说:杨坚这个人形貌非常,恐非人臣,愿陛下尽早图之。周武帝对杨坚就开始有了猜疑之心,不过很快武帝就因积劳成疾,一命呜呼了,杨坚暂时躲过一劫。

  北周新一代皇帝是杨坚的女婿,周宣帝宇文赟。为加强自身权力,继位伊始,周宣帝就任命岳父杨坚为大司马,后又转任大前疑,每当宣帝外出巡行,都留岳父坐镇京城,主持朝政,应该说此时,翁婿两人,关系和睦,君臣之间,相处融洽。不过这样的蜜月期很快结束。因为杨坚曾建议皇帝宽法省刑而获得朝野上下一致好评,这就让刚愎雄猜的周宣帝警觉起来,宇文赟这时就想了:你一个国丈,位极人臣,现在竟然利用进谏,来沽名钓誉,邀买人心,显然有图谋天下的不臣之心啊!

  有一次,杨丽华得罪周宣帝,宣帝就大发雷霆说:“你父亲在朝廷收买人心,你在大内笼络宫人,你们这对杨家父女到底想干什么,我早晚有一天会将你们杨家灭门”。一个皇帝对皇后竟然说出这种威胁的话语,就不难想象周宣帝恐怕对岳父早就心怀不满。

  不过以当时的情形,杨丽华只要马上做出惊恐害怕的样子,再磕头请罪,把话说得好听一些,没准就没事了。可是杨丽华偏偏是贵族小姐脾气,最不擅长取宠献媚。杨皇后此时毫无畏惧,一副不可侵犯的刚强表现,在宣帝看来,这就是公然在挑战自己的权威,宣帝怒不可遏。是可忍孰不可忍,宣帝马上就逼令杨皇后自尽。如果杨皇后真的领命死去,那就不光是杨后的个人悲剧,连同整个杨氏家族都会受鱼池之殃。关键时刻,有宫女把宫中的情况报告给了杨坚,杨坚马上找独孤夫人商议。最后独孤夫人毅然闯宫“诣阁陈谢,叩头流血”。见岳母在自己面前,将额头都磕出了血,宣帝这才恨恨作罢,就这样,靠着独孤夫人深夜叩宫、屈尊请罪,杨后才免于一死,杨家暂且得以保全。

  由于暴君周宣帝贪淫好色,所以继位两年就驾崩了。虽说是暴毙,因为此前一年,宣帝就禅位给自己的儿子宇文阐,因此他的死其实并未造成因皇位继承带来的政局动荡。就在宣帝宇文赟死亡前夕,宣帝的心腹宠臣,同时也是佞臣的刘昉和郑译,就趁皇帝昏迷,口不能言的时机,假借皇帝临终遗命,秘密起草一份让杨坚辅政的诏书。一番暗箱操作之后,一道所谓的宣帝遗诏就这样新鲜出炉,对外公布。

  幕后辅弼,助夫称帝

  可以说宣帝之死,给了杨坚出头的机会。此时的杨坚,借助“遗诏”,终于可以堂而皇之地站在政治前台,成为不受任何制约的帝国主宰,他的野心随着地位的攀升不断膨胀。虽说素来野心勃勃,但面对周武帝这样的雄略之主,杨坚也只能选择谨言慎行、低调做人。在与宣帝这样权力欲极强的君主打交道时,杨坚往往采取退让隐忍之策,尽掩锋芒。

  但是这期间独孤夫人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自从嫁给杨坚,夫妻二人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她真真切切感受到“树大招风”和“官大生险”这些道理了。从婚后独孤家惨遭变故,到丈夫被宇文护长期打压,再到杨坚被武帝宣帝父子两代皇帝猜疑,可以说杨家虽说表面赫赫扬扬、风光无限,但真实的处境则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大有一着不慎,就粉身碎骨之势。因此,丈夫杨坚这辈子都休想摆脱政治的纠缠,要想在尔虞我诈的险恶朝廷真正立于不败之地,就得获得更多更大的权力。

  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特别是丈夫已经成为辅政大臣和权臣,掌握着北周生杀予夺的大权时,再联想到仇人宇文护的结局,独孤夫人就想了,与其做大权独揽的权臣,何如颠覆北周,自己直接建国当皇帝呢?于是独孤夫人就派心腹对丈夫进言:现在你势成骑虎,很难两全,若想转危为福,只有化家为国、改朝换代。杨坚本来就野心勃勃,现在又有妻子的游说和鼓励,这就更加坚定了他改朝换代的决心了。

  有了取而代之的打算之后,杨坚就开始紧锣密鼓为登极建国做准备。为此对内他开始对毫无反抗能力的宗室成员,举起血淋淋的屠刀。对外则挑选得力干将,平定三方叛乱。等叛乱被平定之后,杨坚的政治威望空前提高、如日中天。他的官职也开始不断变化。从原来刚刚辅政时的假黄钺,使持节、左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上柱国、隋国公身份,增加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备九锡之礼,再到最后的假黄钺,使持节、左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上柱国、隋王。可以说到这时,杨坚除了没有皇帝的冠冕和名分,其他和皇帝没有任何区别,已经是无冕之王。待到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杨坚干脆直接废掉外孙周静帝,正式登基称帝,建立隋朝。

  夫贵妻荣,甘当幕宾

  杨坚称帝后三天,就迫不及待册封独孤夫人为中宫皇后。独孤夫人终于实现母仪天下的梦想。这也是天下所有女人的梦想。新朝初立,万物维新。面对新朝的万里河山,杨坚与独孤后二人也是心潮澎湃、踌躇满志。为了能将大隋王朝治理得欣欣向荣,国泰民安,这对夫妻也算是宵衣旰食、殚精竭虑。

  先引一段隋文帝勤政的文献资料:

  克己复礼,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宿卫之士,传飧而食,虽性非仁明,亦是励精之主。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隋文帝为了治理天下,自己非常辛苦,从早到晚忙到只能吃工作餐,而且为了让更多官员能参与朝政,他甚至将议政的人员拓宽到五品官,也就是中层干部,因此隋文帝算是励精图治的好皇帝。

  再来看独孤皇后是如何参与朝政。根据史书记载。

  上每临朝,后辄与上方辇而进,至阁乃止。使宦官伺上,政有所失,随则匡谏,多所弘益。候上退朝而同反燕寝,相顾欣然。

  这段话的意思是:隋文帝每次上朝,都有独孤后同车相陪,但是送到了大殿门口,独孤后就独自回宫。皇帝在大殿内与大臣讨论国事时,独孤皇后会派小宦官监听君臣处理朝政,并随时向自己汇报,如果皇后觉得皇帝有处置失当之处,就会派人,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文帝,而多数情况下,皇帝也愿意听从妻子的高见,如此一来,皇后就匡正很多决策失误。等到晚上,独孤皇后就早早等候在殿下,待到文帝办公结束,两人再一起回寝宫,在车上相互看对方,彼此都很愉快。

  后每与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宫中称为二圣。

  这段话是说:独孤皇后与隋文帝在讨论国家大事的时候,总能不谋而合,宫中的人都把独孤后和隋文帝一并称作皇帝。

  独孤皇后聪明睿智,一生参与朝政无数,不过有一件事对大隋王朝影响深远,不能不提,那就是她曾积极鼓动文帝废长立幼,改立二儿子杨广做太子。

  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一共生了五儿五女,长子杨勇早在开皇元年(581年)就被立为太子,因杨勇骄奢腐化,贪好美色,私生活不检点这些毛病,惹恼了母亲,致使母亲产生废掉长子,扶植次子晋王杨广为储的想法。为此独孤皇后联合宰相杨素,两人相互配合,内外勾结,想要扳倒杨勇。在经过长时间对太子不遗余力地栽赃和抹黑之后,开皇二十年(600年),对杨勇忍无可忍的隋文帝,终于做了一个痛苦而艰难的决定:废黜太子杨勇,改立晋王杨广为嗣。做了二十年的老太子杨勇就这样被晋王杨广成功逆袭,文帝晚年废立太子这件事直接改写了隋王朝的历史。正因后来继位的隋炀帝杨广滥用民力,刚愎自用、残暴不仁,才最终导致大隋王朝土崩瓦解、灰飞烟灭。

  白玉微瑕,与世长逝

  虽说杨坚和独孤夫人一生都相亲相爱,堪称古代夫妻恩爱的典范。但丈夫隋文帝毕竟是一朝天子。偶尔也会制造一些“桃色事件”。

  开皇中期,特别是平陈战争结束之后,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做了十多年皇帝的隋文帝开始懈怠朝政,他就想了:既然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我一个做天子的是不是也应该多多享受一下生活的乐趣呢。于是他就命杨素和宇文恺给自己修一座离宫别馆,用来避暑。经过两年时间的督造营建,开皇十五年(595年),仁寿宫终于竣工落成。

  既然仁寿宫用来休闲度假,驻跸至此的文帝自然心情愉悦,就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一个偶然的机缘,他看上了仁寿宫内的一位宫女。见这位宫女正值妙龄、花容月貌、气质超群。感觉不是寻常女子。找人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尉迟迥的孙女。这不由得使杨坚想起了当初的峥嵘岁月,一股豪迈之情和征服欲望瞬间涌上心头,于是文帝临幸了尉迟氏,而且还爱上了尉迟氏。甚至打算和她长相厮守。眼见着丈夫杨坚移情别恋,独孤后是妒火中烧,一怒之下就将尉迟宫女给杀害了。事后杨坚气得独骑狂奔,最后对宰相高颎说:“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虽说最后独孤皇后叩头请罪,两人和好如初。但这件事对妒忌成性的皇后打击很大,以至于后来她竟然破天荒允许貌美如花的宣华夫人陈氏进御。

  仁寿二年(602年)九月,就在仁寿宫,五十九岁的独孤皇后与世长逝。面对生活了四十五年的爱妻突然离世,文帝也是老泪纵横、痛彻肺腑。为了表达对妻子的爱意深情,文帝命当朝宰相杨素亲自监督营建皇后的陵墓,杨素原本就喜好奢华排场,现在又有文帝不惜重金的财力支持,因此营建完毕的泰陵不仅规模宏大,还气派非凡。隋文帝现场参观之后,龙心大悦,特颁布圣旨,对杨素予以表彰。因为行文开头已经交代,这里不再赘述。

  鹣鲽情深,美满姻缘

  通览独孤皇后一生,她和隋文帝杨坚鹣鲽情深,一生厮守,相濡以沫四十五年,这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都极为罕见。个人觉得能与文帝夫妇媲美的中国帝后,恐怕就只有后来的明孝宗和张皇后了。

  那么为何文帝一生都爱慕妻子独孤,独孤皇后身上又有哪些特别之处。能让杨坚穷其一生都自觉自愿坚守“一夫一妻”的婚恋原则呢。其实这里面也是有原因的。

  (一)独孤伽罗家族背景强大。要知道杨坚的父亲是独孤伽罗父亲的下属,而且独孤伽罗的大姐是周明帝宇文毓的明敬皇后。所以说人家独孤小姐嫁给杨坚,那属于下嫁,等于说杨坚家其实是高攀了人家独孤小姐。

  (二)独孤夫人漂亮。这个毫无疑问,独孤夫人的父亲独孤信因为容仪俊美,被时人称作“独孤郎”,为此还留下“侧帽风流”的美男佳话。而她的母亲则出身名门望族清河崔氏,根据遗传规律,父母二人基因都如此优秀,我们不难推断独孤小姐也一定是赏心悦目的绝代佳人。

  (三)独孤夫人个人素质超强。纵观独孤夫人一生,我们不难看出,她其实是一位极具政治智慧和政治才干的巾帼英雄和贤内助。甚至可以这么说:她的魄力和能力一点都不输给丈夫杨坚。正因为才华出众、胆力过人,终其一生,杨坚都把妻子视为自己事业上的高参和助手,对于妻子的高见和主张杨坚向来比较尊重。

  (四)独孤夫人和杨坚同甘共苦的经历。俗话说“患难夫妻情义重”。虽说杨家和独孤家都是当朝显贵,但是杨坚婚后月余,岳父独孤信就被逼自尽,父亲杨忠也饱受猜疑,自己也受连累,多年不得升迁。可以说这段时间就是杨坚一生中的至暗时刻。面对逆境,独孤夫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帮助丈夫多次渡过难关,开创局面,最终缔鼎大业。杨坚自然对夫人感激之至。

  (五)独孤皇后的价值取向很传统。独孤皇后其实是一个性格泼辣、热衷政治、权力欲很强的女性。按说这样的性格很容易与杨坚产生矛盾,因为杨坚也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人。独孤皇后虽说热衷政治,但是她选择甘居幕后,充当贤内助,也就是合理参政,只在幕后对王朝政治施加影响。这样的行事风格特别像后来的唐朝长孙皇后和明朝马皇后。

  综上所述:

  从性格上讲,独孤皇后其实是一个控制欲望非常强烈的女性,所有围绕在丈夫杨坚身边美女她都视为天敌,严禁她们与丈夫有染,这固然可以视作妒由情真,但是也应该指出:她的内心似乎缺乏安全感,因而把丈夫看作是自己的私属领地和独享禁脔,所以才不顾当时社会的习俗,逼丈夫发下“白首同心”的重誓。

  另外,独孤皇后陪伴隋文帝四十五年,在此期间,无论逆境顺境,杨坚的身后永远都有妻子这个坚强后盾。而独孤皇后也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才干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丈夫,帮助丈夫走出困境,迈向成功。正是靠着独孤皇后默默地支持和鼓励,杨坚才有幸在南北朝乱世的末期,开基立业,建立大隋王朝,成为人生赢家。同时又因独孤皇后没有政治野心、甘居幕后,只在幕后赞理政务,匡正时弊,不和丈夫杨坚在政治前台争抢风头,所以才赢得文帝一生的尊重和爱慕。

  不过晚年,在改立太子这件关乎国本的重大事件上,独孤皇后的确犯下大错,致使隋朝滑向万劫不复的深渊,那么太子杨勇又有哪些不堪的“罪行”让母后如此愤恨,以至于让孤独皇后萌生废立之意呢。欲知详情如何,且看下文分解。请关注账号:闲话古今。精彩内容,持续更新(完)。

  参考文献:

  1《周书》——令狐德棻(唐)

  2《隋书》——魏征(唐)

  3《北史》——李延寿(唐)

  4《贞观政要》——吴兢(唐)

  举报/反馈

上一篇:《海蒂和爷爷》:一部闪耀人性光辉的温情电影,你真的看懂了吗?
下一篇:翠鸟的资料50字.doc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