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栩栩如生的帝后,盗墓贼找到20斤金子,文物部门却有意外发现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清中后期,不仅清朝“国运日衰,连皇帝的子嗣也变得越来越少。1861年,慈禧与咸丰皇帝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淳以清朝最后一个“皇帝的儿子”身份即位,称为清朝第十位皇帝,年号“同治”,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公元1874年1月12日),19岁的同治皇帝在北京紫禁城养心殿驾崩,光绪五年(1879年),同治皇帝和自己的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埋葬在位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惠陵,1945年,日军投降后不久,当地土匪趁乱挖开了同治皇帝的地宫,尘封64年后的惠陵地宫再一次被出现在世人眼前。栩栩如生的皇后、用麻袋装出来的包括同治皇帝印信在内20多斤珍宝、石门后两具被猜测为殉葬人的2具神秘尸骨被人们演绎出各种传说在东陵一代流传。

  同治皇帝 最后一个以皇帝身份即位的皇帝,死后74天,皇后也被慈禧逼死

  同治皇帝名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庙号清穆宗,是清朝立国后的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的第八位皇帝。1860年咸丰皇帝在承德去世之后,爱新觉罗载淳以皇帝“唯一儿子”的身份顺利即位,同时,同治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个以“皇帝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他之后的光绪、宣统都是以“过继”形式继承皇位。

  即位之后,爱新觉罗载淳的年号曾经被定为“祺祥”,随后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成功夺权,随后改年号为“同治”。

  同治皇帝行乐图

  陪同治皇帝入葬惠陵地宫的,还有他的皇后阿鲁特氏阿鲁特氏 (1854年7月25日-1875年3月27日),蒙古正蓝旗人(后因封后而抬旗入满洲镶黄旗 ),阿鲁特氏的入宫,很大程度上和他显赫的家族背景有关,阿鲁特氏是大学士赛尚阿的孙女,顾命八大臣郑亲王端华外孙女,不仅如此,由于同为顾命八大臣的肃顺是端华的弟弟,所以肃顺也是阿鲁特氏的叔外祖父,不仅如此,阿鲁特氏还是慈禧太后的死对头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姑表外甥女。这一系列显赫的身份为阿鲁特氏进宫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因为这些具有显赫身世的长辈日后都成了慈禧太后的死对头,直接导致了同治皇帝死后,同治皇后阿鲁特氏的悲惨结局。

  阿鲁特氏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选秀女时指立为皇后。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日,以惇亲王奕誴为正使,贝勒奕劻为副使,册立为皇后。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子刻,入宫行合卺礼。 同治十三年(1874年)穆宗“龙驭宾天”后,同年十二月德宗光绪帝即位,被尊为嘉顺皇后,此后不久,年仅22岁的同治皇后阿鲁特氏就被慈禧逼死。

  阿鲁特氏

  惠陵是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和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的合葬陵寝,位于景陵东南三公里处的双山峪,载淳在位十三年(1862-1874年),生前一直未建陵寝。死后,于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清廷选择双山峪为 万年吉地,二月二十三日确定陵名为惠陵。自光绪元年八月初三动工,至光绪四年九月竣工(1875-1878年),历时三年零一个月,共耗银4359110.89两。承修大臣醇亲王奕譞、 左都御史魁龄、户部侍郎荣禄、署理工部侍郎翁同龢等。

  同治惠陵虽是清晚期营建的皇帝陵,但所用木料均为楠梃木,木质坚硬,俗有"铜梁铁柱"之称,大木构架至今保存完好。

  盗墓贼打开同治皇帝和皇后的棺木,用麻袋装出20多斤金子

  1945年11月19日,以土匪头子王绍义为首的盗墓贼趁乱挖开惠陵地宫,由于选址得当加上工程质量相对较好,同治惠陵地宫内并没有积水,盗墓贼依次打开地宫里的四道石门之后,先把摆放在同治棺木前供桌上的金表、珠宝等随葬品用麻袋装好之后,盗墓贼挥动斧头,凿开了同治皇帝和阿鲁特氏的棺木。

  同治皇帝和皇后的棺木被打开之后,盗墓贼发现两人的尸骨都没有腐烂,尤其是阿鲁特氏,面容栩栩如生。面对眼前两具栩栩如生的帝后尸体,盗墓贼们并没有迟疑,随即开始大肆掠夺棺木中的随葬品。

  惠陵盗犯供词略称:三十四年十一月间,奉司令命,征集民夫挖掘惠陵,用炸药把石门炸开,第一层有四个架子,分列两旁。一边是皇帝翠印一颗、皇后翠印一颗,一边是书籍及印刷板之类。第二、三层没有东西。第四层有棺两个,用斧锤等将棺劈开,由皇棺内取出半斤重金墨匣一方、重四两金八卦一个、美国赠品四边镶白珠可走半年之金表一个、朝珠白缂各两串、二十四颗的白珠子两串、翠扳指一个、金火盆一个、翠烟袋一支。在后棺内取出凤冠一顶,白玉镯、金镯各一对,翡翠、珍珠、玛瑙及木质朝珠各一串,重三两金九连环一件,凤凰簪子一件,玛瑙扳指、金镶白珠戒指、翠牌各一个,长翠簪一件,其他零星物品无法统计。”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5月29日《华北日报》

  尽管同治帝后入葬时清王朝已经走进了末路,但给两人陪葬的珠宝玉器仍然不少,盗墓贼把从棺木中掠夺出的宝贝装进麻袋带出地宫,根据事后交代,这些用麻袋装出来的宝贝后来用香炉当容器,给在场的盗墓贼分了,从墓中拿出来的黄金至少有20斤。

  (民国)三十四年十二月清三陵被盗,一、同治惠陵,棺两口。一同治,一陪妃,面目如生。金棺前供桌上同治翠印一、金表一。棺内外珠宝、玉翠、金属等品,用麻袋装出,再用香炉量分,金子约二十余斤。——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4月22日《世界日报》

  第四扇石门后,人们发现可能是殉葬者的尸骨

  1952年,清东陵成立文物保管所,文物工作者开始着手修缮清理被盗的地宫。当处理善后的文物工作者再次进入地宫时,发现地宫修建的简洁庄严。地宫内共有九券四门,石门上雕刻八大菩萨,券顶和四壁上没有雕刻。当善后人员进入摆放同治皇帝、皇后棺木的金券时,发现地宫内一片狼藉,当年栩栩如生的同治皇帝已经成为一具白骨,阿鲁特氏也被后来进入地宫的盗墓贼剖腹取金,现场惨不忍睹。

  ······当时景陵、惠陵均已被盗,先去景陵,发现洞口里有水和乱条石,就没下去,又去惠陵地宫,手执着火把,一道钻进地宫的有唐建中、李和民、赵蔚(均为警员)等,地宫过道里空空荡荡,几道石门前一无所有,进到最里面,看到两具棺椁。同治皇帝居右,只剩一把骨头了,也没有什么衣物,皇后居左边,皇后尸体没烂,有长发,衣服被扒光,俯身躺在棺内,棺前还有一些黄色的丝织碎片。我们出来时,让当地民兵、干部将洞口堵上。时过两三天,又有民兵、干部来报告,说娘娘(皇后阿鲁氏)从棺中被拉出来,腹部也被剖开了,从肠子里把金子取走了,传说皇后生前是吞金死的。” ——1946年参与处理善后人员回忆

  惠陵

  令人意外的是,地宫内除了同治帝后的尸骨之外,在地宫里第四道石门后,人们还发现了两堆尸骨,由于没有任何可以参照的遗物,对这两堆白骨的身份,人们也是莫衷一是。有人说,是后来进来盗墓的盗墓贼分赃不均被打死后扔到地宫里,也有人说这就是当年同治皇帝、皇后去世后,慈禧太后杀掉殉葬的宫女太监。

  由于没有直接的证据,关于这两堆白骨主人的真实身份,至今仍然没有确切的答案。

  举报/反馈

上一篇:清空自己
下一篇:《远征OL》全服跨服PK 深海之战今日公测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