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饼披着黄金甲,滋味自然不一般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2-09
手机版

  对于金华人来说,酥饼不只是小吃,承载的更是家的温暖。

  金华酥饼色泽金黄,形似蟹壳,鲜香诱人的梅干菜味儿让人在店外几米就垂涎三尺,连害怕油脂的人,也很难抵挡这份诱惑。

  在古代,读书人进京赶考,生意人外出经商,都会带上它当干粮。

  据《金华县志》记载,金华酥饼的首创者是唐朝开国功臣之一程咬金,有一天他为了防止没卖完的烧饼变坏,就把剩下的烧饼放在炉内一个劲地烘烤。第二天起床一看,肉油都烤出来了,饼皮也变得更加油润酥脆,就成了酥饼。

  看上去小小的酥饼,实则大有考究。周末,我约上三两好友来到有名的“酥饼村”——金东区曹宅镇大黄村,一探究竟。

  01

  刚迈入大黄村,阵阵香味便顺着春风袭来。这股香味,触动的不仅仅是味蕾,也是记忆中无法磨灭的儿时岁月。

  我不自觉地走近,只见炉内的酥饼,烘焙得油光光,黄澄澄的。

  “来,拿几个尝尝!”师傅见我探着脑袋,停下手边的工作说,“刚烤了一个多小时,现在吃,味道最好了。”

  眼前的这位师傅姓黄,曹宅镇大黄村人,17岁起便开始学着做酥饼。做酥饼很辛苦,每天一坐就是7个小时。如今,20多年过去了,当初一起学艺的小伙伴都已经转行,只有他坚持了下来。

  酥饼的传统手工制作过程繁琐复杂,包括选料、饼胚制作和烘烤等需要通过近18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

  揉面,摘胚,填馅,撒麻,贴炉……24年来,黄师傅每天都在重复着这些动作。

  02

  说起酥饼的传统制作工艺,原本话语不多的黄师傅马上打开了话匣子:

  “酥饼的传统做法就是‘老面发酵’,与现在的酵母菌发酵不同。这种方法做出来的面食质地细腻,香醇可口,胜于一般发酵的产品。”

  老面需要头一天就开始发酵。“不要小看了这团老面,没有经验和悟性,可不好弄。”黄师傅说。

  然而,光有老面还不行,在取出来用时,还需要往里头倒入小苏打,可以减少面粉发酵产生的酸味又能使面团变得有韧劲、有弹性。

  准备工作就绪后,黄师傅将醒好的面团摊开打薄,抹上厚厚的土菜油,撒上干粉。瞬间,香浓的菜籽味充斥着店内,与儿时的记忆撞个满怀。

  伴着这香味,黄师傅掀起面饼的一角卷成长条,再揪成一个个长度似小拇指长的小面团。土菜油依附在面团上,被层层包裹着,这样做出来的酥饼色泽金黄,口感香酥。

  “相较于一般的油,土菜油的成本会略高一点。”当我问及为什么用土菜油的原因,黄师傅挠了挠头,憨厚一笑,“做一门手艺就是要做好。”

  填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见黄师傅拿起一块面团,按了两下,一手托着面皮,抓了一大把馅料,塞的面皮都塞不下了才作罢。

  馅料是由新鲜的猪肥膘肉搅拌了梅干菜而成。他一点点地把馅塞进皮里,揉成包子的形状,最后再用手腕间的力量轻轻压平。

  包好的酥饼要刷上浆水,再撒上黑白芝麻。这样一来,烤制前的准备工作就全部完成了。

  03

  做酥饼讲究,烘烤的过程也有诸多学问。

  “传统金华酥饼使用木炭烘烤而成。”黄师傅将饼坯贴于经红泥烤制的炉内壁,内燃木炭。他说:“木炭烘烤慢却均匀。烘烤一个小时的酥饼更香、更酥、更美味。”

  烧好了锅炉后,等到温度到达一定程度,就需要进行“洗炉”。

  所谓“洗炉”,就是通过高温水洗将炉壁进行消毒,同时将炉内调整到最适合的烘烤温度。

  试过温度,黄师傅麻利地挽起衣袖。他那沾了水的手在高温炭烤炉里进进出出,把酥饼胚子均匀地贴到炉壁上。

  接着,就是耐心地等待着酥饼出炉。

  “炉子的温度很重要,温度高一点,烤出来的酥饼可能会干一些,而炉温低的话就会松软一些。”

  作为一个老实巴交的手艺人,黄师傅说不出酥饼的烘烤具体需要几度,但平时的经验却让他在制作酥饼上从未出过错。

  “这些小小的细节都影响了酥饼的口感。”

  木炭在炉中噼里啪啦作响,我看见师傅的右手早已被高温烫的火红。而多年不变的姿势也让他的颈椎和脖子落下了病根。

  眼瞅着这样的景象,我最终还是没忍住问他,“师傅,您有想过转行吗?”

  “想是有想过,但做酥饼的时候,我最开心。”

  伴着阵阵热浪,炉内的酥饼由白嫩变得酥黄,这些小小美味的“肚子”也慢慢地鼓了起来,格外可爱。

  时过境迁,如今的酥饼生产逐渐走上了工业化,一天可以从流水线上诞生几万个。而纯手工制作的酥饼,虽然量少,但其中蕴含的金东匠人的认真劲儿与人情味儿却没有丝毫减少啊!

  举报/反馈

上一篇:过气十年,这次他终于翻身了
下一篇:"人耳鼠"早已是事实 "人兽杂交"绝非科幻片(图)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