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暗恋的校花变成按摩女郎,表白却被带进按摩室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2-08
手机版

  今天开门见山,给大家聊一部标新立异的台湾新片——《同学麦娜丝》。

  

  导演黄信尧的上一部作品,就是以黑马姿态在金马影展大放异彩、杀进豆瓣top250的《大佛普拉斯》。

  

  这部影片在形式上玩了不少花样,比如用黑白与彩色的对比制造讽刺段子,

  

  “有钱人的人生果然是彩色的”

  通过画外音给观众进行间离式解说,制造黑色幽默,

  

  以及那尊用来藏尸的大佛,都给观众留下了不少解读空间。

  

  整部影片用喜剧的外壳,包裹了一个悲剧故事,后劲十足,是2017年不可不看的华语佳作。

  而那个看似摸不着头脑的片名,其实也透着导演漫不经心的戏谑——这是他的短片《大佛》的加长版,所以就参考了苹果手机,把长片称为“普拉斯”(Plus)。

  

  这部作品诞生三年后,黄信尧带着新片《同学麦娜丝》(Minus)再次亮相金马影展,片名与《普拉斯》形成微妙的呼应,故事源自他2005年的纪录片《唬烂三小》。

  在导演慢条斯理的解说中,故事围绕他的四个高中同学展开。

  

  同学一号“电风”,在保险公司工作,虽然能力出众、兢兢业业,但总是眼睁睁看着后辈们升职加薪,自己还在原地踏步。

  

  他是同学里最普(正)通(常)的一个,靠父亲的丧葬费和自己的积蓄,勉强贷款买了一套房子。

  又在经常光顾的漫画店与妻子相识,迅速热恋、未婚先孕、举办婚礼。

  可以说,他还来不及细想如何赚钱养家,就走完了成年人的基本人生流程。

  

  同学二号“罐头”,是四个人里的大loser,曾因被异性嫌弃身材,狂吞减肥药进了医院。

  他渴望赚大钱发大财,钱包里没用的招财神器比钞票还多。

  

  虽然已经高中毕业多年,但罐头依旧对当年暗恋的校花“麦娜丝”念念不忘。

  有天工作时,他偶然发现,麦娜丝居然沦落成红灯区的按摩女,内心一阵五味杂陈。

  

  同学三号“闭结”,天生口吃,靠做纸扎人养活相依为命的祖母。

  为了给重病的祖母“冲喜”,闭结去婚介所物色对象,看上了一个叫阿月的女人。

  不论他说话如何结巴,阿月都能神奇地与他心有灵犀。

  

  

  不过就在两人准备办喜事时,闭结发现祖母忽然不治而愈,让他开始担心老人是不是“回光返照”了。

  

  最后一位同学铭添,名字起得甚是正能量(明天),但可惜他姓吴,是个十八线小导演,空有电影梦想,目前仍然一事无成。

  铭添一直相信,他的人生就是一张错失一位中奖号码的彩票——只差一步而已。

  

  而他的这一步,被当地的政客高委员猛推了一把。

  高委员为了保住自己的政坛地位,阴差阳错选中铭添这个素人,来做自己的竞选傀儡。

  小破导演就这么干脆地放下了伟大的电影梦想,朝着竞选的方向迈进……

  

  在这种波澜不惊的剧情里,导演布下了许多令人猝不及防的小幽默。

  比如,电风给新房配了个狭窄的迷你车位,每次停车都靠人肉推拉,累得气喘吁吁:

  

  

  但他毫不掩饰这番魔性操作彰显出的智慧,还兴高采烈地给导演解释,这个车位性价比到底有多高。

  

  比如,一心惦念校花却不敢行动的罐头,因为脑内剧场YY过头,一不小心与“著名动作片明星”加藤鹰先生邂逅。

  

  正当他不知所措地琢磨如何用散装日语与大神交流时,加藤鹰突然飙起了中文,还表示没关系,电影里会有字幕翻译……

  

  再比如,铭添接了一个大力丸广告,让罐头当男主角。

  期间他搬出导演的权威,大谈特谈“镜头语言”。没想到聊着聊着,反被罐头甩了一脸专业,搞得颜面当场扫地……

  

  

  除此之外,导演也不忘在片中开麦,高调刷一波存在感,跟观众分享自己的拍片心得。

  比如一人分饰三角的构想,在他的解释下都显得迷之高端,颇有前作《大佛普拉斯》调侃一切的精气神。

  

  不过在《大佛普拉斯》里,导演旁白解说的目的,是让观众时刻与电影保持距离,以旁观者的视角去观察人物、审视动机、冷静反思。

  而在《同学麦娜丝》里,导演的旁白则像是一个中年人在讲他身边的故事,把观众一步步拉近,代入四位中年男人的小确丧——

  电风碰上了蛮不讲理的黑道客户,讲原则的他看不惯上司拍马屁的怂样,拍拍屁股走人。

  炒掉老板之后,仿佛多年社畜生活积累的憋屈,瞬间都得到了解脱。路过一处人工湖时,他想也没想就跳进去游到了对岸。

  

  罐头考虑再三,终于鼓起勇气去找校花表白,结果却被校花带进了按摩室。

  

  在这关键时刻,他忽然不忍“消费”心中的女神,哭着跑出了门。

  

  闭结外出跑业务,途经加油站突然被一伙黑帮围殴,当场暴毙。

  事后大家才知道是黑帮认错了人,闭结就这么成了社会新闻里不明不白的死者。

  

  铭添为了竞选忙前跑后,与朋友们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整个人变得官腔官调,就连闭结的葬礼,都变成了他的拉票现场。

  当年最坚持理想的人,变成了朋友们最讨厌的模样。

  

  看到最后你会发现,片名里的“麦娜丝”,说的既是校花同学麦娜丝,也是人到中年无法逃脱的“减法”——你必须放弃一些原则、舍弃一些梦想,才能减少青年到中年之间的落差。

  但即便你小心呵护心中最后一块纯真之地,残酷荒谬的现实还是会给你迎头痛击。

  

  等你察觉过来,身边伙伴的数量早已“麦娜丝”(减少)了。

  你的朋友圈里,可能就有这样的男同学——

  他们从小做事认真讲原则,凡事都求一个“理”字,可长大后却处处败给“无理”,逐渐变得迷茫不堪。

  

  他们人到中年油腻不堪,事业家庭没什么起色,但谈起当年的初恋女神,却又比谁都更专一纯情。

  

  他们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人,从未做过伤天害理之事,却意外地成为了伤天害理的牺牲品。

  他们曾经心怀梦想,不顾他人眼光一路逆行,到头来却因一丝天降诱惑而利欲熏心……

  

  所以,即便《同学麦娜丝》的形式十分小众,但你依旧能通过导演的娓娓道来,感受到人物身上令人共鸣的真实感。

  实际上,纪录片原作《唬烂三小》,记录的正是导演的几位高中同学,从1998年到2005年间的变化。

  很多有趣的真实故事,都被他原封不动地搬进了剧情片里。

  

  

  而《麦娜丝》的片尾里提到的同学赖俊杰,有着与闭结一样的人生结局。

  28岁那年他因车祸离世,还没过上升职加薪的好日子,就匆匆与大家告别……

  

  《唬烂三小》

  可以说,脱胎于《唬烂三小》的《同学麦娜丝》,是导演对逝去老同学个人情感的集中释放,也是他人过四十后,对人生最直白的感悟。

  

  这也是为什么在影片结尾的葬礼戏里,铭添与两个好友发生争执时,导演怒拆第四堵墙,亲自跳进画面“暴打”起演员来。

  

  荒诞、夸张、突如其来……这是电影,也是人生。

  就像导演在最后念叨的——

  

  有时拍电影会拍到令人受不了,都分不清楚是电影还是现实人生,你可能会说这部电影太荒谬了,但对很多人来说,人生本来就是一派胡言。

上一篇:《新喜剧之王》首日票房近3亿豆瓣6.1,周星驰真的“过气”了吗?
下一篇:地球“眼泪”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