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终于不再是神作,别让它赚取你廉价的眼泪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2-08
手机版

  《我不是药神》终于从豆瓣9.0降到8.9。

  这是我很高兴看到的。

  我始终认为《我不是药神》对不起9.0的高分

  无论,你认为我这是马后炮也好,还是蹭热点也罢。

  在《我不是药神》上映之前,从未有一部院线电影能够如此真实的展现社会中尖锐的话题,并且塑造出在国产电影中极度少见的非典型英雄。这一点是成功的。

  像《我不是药神》这种真实主义的电影,在美国并不吃香,最受欢迎的依旧是漫威电影和IP续集电影。

  

  为什么美国和中国如此差异?为什么又能在中国引起热议?

  在美国每年都有大量探索社会问题的脱口秀节目和影视题材,满足和提供大众的宣泄口。

  在中国恰恰缺少这种探索社会问题的土壤,由此可见,《我不是药神》上映之后,引起大规模的讨论和求证问题,也就不是那么奇怪了。

  《我不是药神》中徐峥角色,非典型英雄,塑造极其成功的同时,也是中国非常稀缺的。

  之前银幕中充斥着是《战狼2》中无所畏惧的个人英雄主义。

  

  徐峥的前后反差

  前半段,徐峥深陷中年危机的大叔,上交不起老父院费,下还要掏钱给儿子买球鞋,更被人催人房租,就这样一个大叔,在社会中随处可见,也是他贩卖假药的初衷。

  后半段,徐峥不断目睹病人惨状,以及好友的离去,他开始良心发现,走上英雄之路。

  这种先抑后扬的做法,让我们觉得感动,即使再普通的人,也能是英雄。

  

  《我不是药神》无疑消费着我们对于病人的同理和同情心,以及对于徐峥打从心底的认同,靠着骗取大家的眼泪来收获我们的好评和票房。这样有错吗,没错。但是很廉价。

  

  你以为,电影真的能改变现实吗?

  许多人认为《我不是药神》能改变所谓的现实,电影引起所谓广泛的热议,对慢性白血病人的同情和关注。

  难道,同情真的能当饭吃?

  《我不是药神》一亿捐三十万,到底能拯救多少人?

  这种行为,在我眼里无疑是种高级营销,绑架同情心的营销,

  让观众产生种幻觉,一张电影票就真的能帮助到病人。

  最后的钱,不还都是到资本家的兜里。

  又有人说,你这种嫉富心理,小人也。

  

  这种事情还少,不信你看看当年的红十字会。

  这类社会事件,奇谈叔看的多了。

  大家的记忆都很短暂,很少会有人对一件事情持续关注到底。

  更多的都是,当时的一股所谓的同情心。

  你以为,《我不是药神》真能像《熔炉》一样改变现实。

  别天真了

  电影就是电影,现实就是现实。

  

  举报/反馈

上一篇:幕后 | 为《独行月球》造“太空”的,原来是他!
下一篇:并非矮暴龙!化石研究显示:幼年霸王龙行动敏捷,牙齿如刀片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