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行动》火了 真实的禁毒民警是啥样的?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2-08
手机版

  他们玩微信,但从不晒美食、家人,只发跟禁毒有关的资讯

  他们中也有“方新武”,曾面临百万元的现金诱惑

  大河网讯(大河网·河南商报记者 高鹏 王春胜)《湄公河行动》的热播,禁毒民警再次进入人们视野。刚毅、果敢、睿智、与犯罪分子的心理博弈,都令人印象深刻。

  在我们的身边,也“隐藏”着这样一群与毒贩、吸毒人员打交道的禁毒民警,他们的工作也如电影中那样令人提心吊胆吗?他们是否也整日经受着心理上的煎熬和焦虑?近日,河南商报记者走进郑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与几名在禁毒一线摸爬滚打10余年的禁毒民警畅谈,了解他们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了解这一神秘的职业。

  【危险职业】受伤是常事,曾被毒贩打的双眼视网膜脱落

  “片头出现的‘滥用药物人员’这个词,而没有用吸毒人员,就显现出了《湄公河行动》这部片子的专业。”对于这部十一假期热播并广受好评的电影,禁毒支队副支队长孔玉也很认可。

  10月10日,在禁毒支队院内,河南商报记者见到了6名禁毒民警,脸庞黢黑的他们均在禁毒一线摸爬滚打超过10年。

  涉及毒品的犯罪行为,均是重罪。正因为罪行较重,也使得贩毒分子成了亡命之徒,无形中,禁毒警也成了警察中最危险的警种。曾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的刘跃进称,缉毒警察在各个警种里面牺牲率最高,比刑警还高。

  与中国边境的禁毒警不同,孔玉他们面对的毒贩,带枪的较少,更多的是携带刀具。

  “每个人都受过伤。”孔玉说,受伤最严重的一名民警,双眼被毒贩打的视网膜脱落,“他当时独自面对一名毒贩,反抗激烈。”

  而在孔玉看来,每次民警实施抓捕时,都会面临三方面的危险。其一,毒贩身上的枪支刀具;其二,则是毒贩本身严重性传染疾病的危险,“毒贩如果咬你一口,或用针头扎你,就会染上病。”其三,则有可能面临毒贩的自残甚至自杀行为。

  【博弈毒贩】

  伪装“买家” 与贩毒人员再三周旋

  作为禁毒民警,对贩毒行业的一些专业术语也需了然于胸,“一条代表一公斤,海洛因称为4号或白的,甚至也有用弄一瓶酒表示买毒品,形式多样。”孔玉说。

  2015年3月,禁毒民警刘新“经营”(注:警方前期侦查及与毒贩接触的过程)的一起贩毒案件终于有了起色,线人小志告诉他,来自开封的铁蛋急于出货1公斤冰毒。

  化装成买家的刘新通过小志与铁蛋主动接触,“中间更换了几次接头地点,最后在长江路的一个澡堂把他堵住了。”刘新说,毒贩十分多疑,他虽与对方从未见面,但正是靠着掌握对方的心理取得对方信任,成功将其抓获。

  他说,有时为了让毒贩放下戒备,禁毒民警也会化妆成快递员、环卫工,以取得信任。

  稍愣一秒,就有可能被捅

  一次,禁毒民警宋强跟同事以交易为名,前往成都与2名毒贩碰头。

  “对方选了一处很偏僻的地方,看到我们的人不对劲后,就嚷着‘你干啥’试图分散注意力,边嚷手往裤兜里摸。”凭着职业的敏感性,宋强掏出枪抵在了毒贩的头顶,使得对方放弃了抵抗。

  事后证明,这两人的身上都配有刀具,“有时就是那一瞬间,稍一愣后果就不敢想。”

  飞车抓捕,危险系数最高

  今年7月,禁毒支队获得一重要线索,有2名毒贩从广东运送约3公斤的冰毒过境河南。“我们掌握了毒贩驾驶车辆的车型,但他们一路不断更换车牌。”孔玉说。

  根据判断,毒贩极有可能走京港澳高速或大广高速,宋强跟同事在高速卡口蹲守了40余个小时,最终在河南河北省界某交汇处与对方打上了照面。

  “起初他们想闯关逃跑,我们用盾牌将挡风玻璃砸破后,他们才停下。”宋强说,他们从车门的夹层内,搜出了被隐藏的毒品。而除了车辆,住处、人体、鞋子、车胎等都是毒贩们藏毒的地方。

  前不久,宋强和同事在郑州东区抓住了2名年轻的毒贩,当面对警察时,这两人驾驶趴赛疯狂逃窜,被堵无路后,两人又跳进臭水沟试图逃跑,宋强和同事们也跳进沟里一路跟随后将两人抓获,当场查获了1公斤毒品。

  蹲守偏远村庄半个多月,捣毁一制毒原料加工厂

  今年8月,在郑州某偏远的村庄,毒贩不会料想到,他们加工易制毒化学品的一举一动,竟完全暴露在禁毒民警的视野之内。

  在长达半个多月的时间内,耿飞就在工厂旁的一处民居内蹲守,凭借摄像头的记录,掌握了毒贩们从进原料到加工出货的罪证,并成功捣毁该工厂。“条件是恶劣了些,但心里想着能把他们一网打尽,那种兴奋感一般人体会不了。”耿飞说。

  由于长相憨厚老实,体型稍胖的耿飞也会经常“化身”小摊小贩,气质、表情拿捏的十分到位,也正因他的“演技”出色,从未被毒贩识破。

  毒贩急于转移财产,许下100万元的金钱诱惑

  今年28岁的小武,在《湄公河行动》播出后,让禁毒支队的队友们给他起了个新外号:方新武。

  “你看他的脸盘像不像,他可是我们队里长得数一数二的,除了比方新武黑点。”提起小武,大家都拿他打趣。

  曾经,小武也面临过巨额的金钱诱惑。

  当时,小武单独看管一名毒贩张某,看小武年纪不大,张某便主动找他搭话,唆使小武拿手机让他打个电话,“我打一个电话,就给你100万。”张某说。

  原来,张某本打算干完这一票就移民海外,被抓后,他想通过电话通知家人,尽快转移非法财产。最后,小武抵挡住了这个诱惑。

  【铁汉柔情】妻子怀孕6个月时他在外办案,抓获嫌疑人前滴酒不沾,抓获成功后喝蒙了

  肤色黢黑,身材精瘦,眼光锐利,这是禁毒警察给人的第一印象,“我们看谁都像坏人。”孔玉说。

  禁毒警察经常出差,且侦查周期长。2012年,宋强前往云南边境侦办一起特大制售贩毒案件,在山里待了100多天。那时,他的妻子正怀着6个月的身孕,由于老人身体不便,妻子自己开车去做产检、孕检。

  跟他同行的孔玉说,宋强当时十分焦虑,情绪变化也大,中间也劝其先回去照顾妻子,但被拒绝。把毒贩抓住的那天,平时滴酒不沾的宋强喝蒙了。

  等宋强下飞机时,他的妻子已经临盆。

  《湄公河行动》中有一个片段,张涵予饰演的高刚一人独处时,会拿起女儿发来的小视频默默观看。而在这些禁毒支队队员们的手机里,也会用微信跟家人聊诉衷肠,“有时也发个照片。”孔玉说。

  不过,翻看他们的微信朋友圈,除了禁毒教育类的资讯,他们从不发生活中的点滴,也不晒美食,更不让家人“露面”。

  【他们眼里的毒贩、吸毒人员】对吸毒人员宽容,对贩毒人员“零容忍”

  孔玉介绍,目前郑州在册的吸毒人员有6000多人,但更多的瘾君子“隐藏”在不为人知的地方,见不得光。

  缉毒的时间长了,孔玉和他们的同事也对毒贩、吸毒人员有着清醒的认识。“有可恨的地方,也有可怜之处。”孔玉说。

  曾经,一名被关押在监狱8年的犯人出狱,上午回到郑州,下午就开始吸毒。“复吸的几率确实很大,他们摆脱不了那个圈子。”

  夫妻双双吸毒的案例,也不鲜见。孔玉说,他们曾抓获一家三口吸毒,“父母让孩子从小就帮忙买毒品。”作为人父的宋强说,有时他看到吸毒的小孩仍很受触动,“他们还没进入社会,人生可能就毁了,多可惜啊。”

  在禁毒民警们看来,毒贩是可恨的,用他们的话说,就是“零容忍”。“他们每贩卖出去一克毒品,就可能害了一个家庭。”孔玉说。

  【看待选择】选择了这个神圣的职业,就不后悔

  禁毒工作的辛苦,必然会换来对家庭的照顾不周,不过在这些禁毒民警看来,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得接受,没什么可说的。

  宋强说,每一次“经营”、抓捕毒贩的过程,都令人焦虑,生怕每一个环节出现纰漏。“我们的行话是‘没有毒品,没有案件’,必须人赃俱获,有时关键时刻一过,一个案件就废了。”

  “直到今天,我依然觉得我们的职业很神圣,也从没后悔过选择干禁毒。”刘新说,这种自豪感,既来自于打击犯罪分子的成就感,也来自社会的认同感。

  在他们看来,禁毒民警这个警种,是深受老百姓尊敬的,也是一份有意义的职业。

  面对与他们“朝夕相处”了十几年的毒品问题,他们也同意刘跃进的一个观点:光靠公安,毒品问题解决不了。

  一方面,对于贩毒分子,要坚决打击。而对于吸毒人员,也需要整个社会的接纳和宽容。

  (注:文中受访民警均为化名)

上一篇:第一个将“旭日旗”,插上南京城墙的是谁!
下一篇:沈石溪:用文字为孩子们呈现一个不一样的动物世界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