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宫女为何要联手勒死熟睡的嘉靖皇帝?背后原因细思极恐!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2-07
手机版

  1542年的一个凌晨,嘉靖皇帝和曹端妃云雨一番后,已经安然入睡。此时,有十六个宫女却悄无声息地溜进寝宫,拿着花绳搓成的粗绳一把套在了皇帝的脖子上。

  

  众人分工明确,将皇帝的手脚死死按住。在睡梦中的皇帝被窒息的痛苦惊醒,开始大声呼救起来。宫女杨金英怕声响太大,干脆拿了一块黄绫塞住皇帝的嘴巴,让他只能瞪着眼,不甘地呜咽着。

  不知道是不是太过紧张的缘故,众宫女看皇帝被勒了许久还没有断气的征兆,便手忙脚乱地又在套绳上打了个结。一不小心打成的死结成了皇帝的救命稻草。任凭众人再怎么用力拉扯,死结越拉越紧,可是对于皇帝的伤害却没有丝毫加深。

  杨金英看皇帝还在挣扎,一发狠,直接拔下头上的发钗,重重地扎在皇帝身上。其他人看到后,也纷纷效仿。不多时,皇帝身上就被扎得血肉模糊。

  这时有个叫张金莲的宫女胆怯了,趁别人不注意,偷偷跑了出来,一溜烟就来到方皇后跟前禀报了这次刺杀行动,想以此来获得宽恕。

  方皇后听闻大惊,赶紧率宫人来到曹端妃的寝宫救驾,此时的皇帝早已经浑身血淋淋地昏死过去。

  

  她一边解开皇帝脖子上的死结,一边赶紧命人传召太医过来诊治。太医看着只有一息尚存的皇帝,死马当做活马医,下了一贴猛药。

  六个时辰后,皇帝才悠悠转醒,还吐了一大堆的紫黑淤血。一条命是保住了,可是接下来差不多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他都不能正常说话,一切事宜都由方皇后代为办理。

  方皇后在简单审理之后,就下令抓捕了动手的十六个宫女,连带她们的全族均被赐死。不但如此,她还以知情不报罪赐死了皇帝的宠妃曹氏和宁嫔王氏。而为皇帝诊治的太医虽然得到了加官进爵的恩赏,可是回去不久后就惊惧而死。

  这就是明朝有名的“壬寅宫变”的事情始末。在这次宫变之后,嘉靖皇帝直接将宫里的所有花绳黄绫都封禁在库房之中,还将寝宫迁移到西苑,并驱散了身边所有的宫女,更是二十年都不再上朝。

  

  那么为什么这十六个宫女为何会冒死弑君呢?这就要从嘉靖皇帝的荒唐行事说起了。

  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崩逝,因没有子嗣,秉着“兄终弟及”的原则,朱厚熜被推上了皇位,即明世宗,年号嘉靖。

  嘉靖皇帝在登基之初,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包括清理庄田,修改科举制度,革除外戚世封等,内容广泛,而且成效显著,一度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

  可是时间一久,他就开始迷恋上了方士之说,一心追求长生不老而荒废朝政。

  为了实现长生的目标,他听信谗言,认为在丹药中混入少女的经血就可以事半功倍。因此他开始在民间广征十三四岁的少女入宫,只为了收集她们的经血。

  为了保证血液的纯净,他还下令只允许这些少女吃桑叶、喝露水,其他食物连碰都不许碰。如有人违背命令,则一律处死。

  随着嘉靖皇帝服食的丹药日益增加,他的性格也越来越冷酷暴躁。不但对宫女们非打即骂,即便是后宫嫔妃,也活得战战兢兢,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触怒圣颜,人头落地。

  

  嘉靖皇帝的残暴是“壬寅宫变”的根本原因,但区区宫女怎么有胆量和能力来弑君呢?幕后是不是有人指使呢?

  对此,后世有几个推测。

  推测一:宫女为了泄愤,与其苟活等死,不如先下手为强。

  宫女们的动机的确充分,毕竟在后宫中,她们命如草芥,生死存亡都掌握在别人手上。可是对此观点,我觉得有以下几个疑点:

  首先,无论此次宫变是否成功,其实这些宫女都难逃一死,甚至祸连全族。如果不发动这次宫变,至少还有一丝生机,她们真的愿意只为了拉皇帝同归于尽而不顾全族人的死活吗?其次,皇帝的行踪属于机密,哪里是这么容易就能探听到的?除非她们未卜先知,知道皇帝当晚会住在曹端妃的宫中,然后伺机刺杀?第三,如果只是一两个 宫女偷溜进寝宫还说得过去,十六个宫女都能成功进入寝宫就不正常了。那些宫里的守卫难道不会排查阻拦?更不用说在打算勒死皇帝的过程中,又不是全无声息,怎么会没有一个人前来施救呢?

  所以综上所述,宫女是此次事件的指使人这个观点就明显站不住脚。

  

  推测二:妃嫔心中积怨已久,指使宫女弑君以泄愤。

  这个比上一个推测更有说服力,但还是漏洞百出。

  首先,不论王宁嫔还是曹端妃,她们都只是依附在皇帝这棵乔木上的丝萝。一旦皇帝崩逝,她们之前再受宠,荣华和地位都没了保障。皇帝虽然对她们也是冷酷无情,但只要不触怒龙颜,安享富贵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她们为什么要跟自己过不去呢?其次,虽然她们有指挥这次事件的能力,也能调查清楚皇帝的行踪,调离皇宫的守卫。可是事情发生的地点在曹端妃的宫中,她是不是真的蠢到要在自己的地盘动手呢?

  可能大家会说,那是不是与曹端妃不合的王宁嫔动手栽赃呢?王宁嫔有皇子,可是她还是没被册封为妃,心中未免怨恨皇帝。

  细想一下,王宁嫔对皇帝可能的确心有怨恨不假,可是如果皇帝被杀,她的儿子就能坐上皇位吗?她连妃位都没爬上去,宫中也不是没有比她位高又有皇子的女人,她杀皇帝为什么呢?就只是为了泄愤?

  且事后宫女们在审讯时一口咬定是曹端妃指使,王宁嫔真有那么大的本事,可以有办法让宫女至死不松口地为了维护她而嫁祸她的对手?这事显然不可能。

  

  纵观这件事情的始末,最大的得益者是谁呢?毫无疑问,就是方皇后。在我看来,她也最有可能就是那个真正的幕后黑手。

  我们先从结果来看,方皇后在此次事件中,得到了哪些好处:她以施救者的身份登场,又传召太医,成功保住了皇帝的性命。不但如此,她在皇帝还未恢复正常的那段时间里,雷厉风行地处置了所有宫女,并趁机处死了自己两个强有力的情敌——曹端妃和王宁嫔。

  这是皇帝侥幸活下来后她实际得到的好处,而如果皇帝在此次事件中不幸丧生呢?她能得到的利益就更大了!

  皇上崩逝,不管谁继承皇位,她都能名正言顺地升为皇太后,带来的地位和荣华只会比现在更甚。而对于那些曾经夺宠的妃嫔,她更能一句话定生死。尤其是皇帝死在宠妃的宫中,她动手的理由也会更加名正言顺。

  所以对方皇后来说,谋划这件事情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那么,皇后下此决心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嘉靖皇帝的残暴。

  方皇后是嘉靖皇帝的第三任皇后。前两任皇后的悲惨下场时时烙印在方皇后的脑海中,这也为她谋划此次宫变埋下了伏笔。

  

  嘉靖的第一任皇后陈氏在册封后不久就怀孕了,这本是让人喜悦的事情,可是陈氏却日渐忧愤。因为在她怀孕期间,皇帝有了其他宠妃,对她的陪伴就自然少了。

  有一次,皇帝竟当着她的面,轻浮地摸着边上宫女的手 ,这就让陈皇后凤颜大怒。不好当众发作的陈皇后重重放下手中的茶杯以表达不满。

  谁知皇帝不但不停止动作,反而高声斥责了身怀六甲的陈皇后。不解气地他还一脚踹在陈皇后高高隆起的肚子上,害得她当晚就流产血崩而逝。面对陈皇后的崩逝,皇帝没有丝毫的悲伤之情,转眼就晋封了新宠张氏为后。

  张氏登上后位之后的确享受了一段时间的风光,但她的好日子也没有持续太久。因为皇帝又移情别恋了!

  当时太后娘家之人在外兴风作浪,皇帝知道后,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因为皇帝不是太后的亲生儿子,他又想借此机会对太后责难。

  张皇后知道此事后,多次劝阻,皇帝一怒之下将张皇后丢进了冷宫。不久之后,郁郁寡欢的张皇后就在冷宫病逝,而皇帝还是没有一丝怜悯,甚至只是用妃嫔的礼制将她下葬。

  第三位登上后位的就是方皇后,她也是在张皇后在位时得到了皇帝的宠幸。就像一个循环,登上后位的方氏也失宠了。后宫中风头正盛的人变成了端妃曹氏和宁嫔王氏。

  眼看皇帝对自己日益苛责,方氏慌了,她不想再步后尘。碰巧因为“取经血”这一荒唐的事件弄得宫女怨声载道,她发动这次宫变的决心就更加坚定了。

  

  其实还有一个小细节也能看出方皇后就是此次事件的幕后主使。就是那个叛逃的小宫女张金莲,为何她会舍近求远,径直跑到方皇后宫中求救呢?除了因为皇后是后宫之主,比较大的可能性就是这是在向指使者报告事情进程的行为吧 。

  再者,方皇后并没有将审讯拖延太久,雷厉风行地就处决了所有宫女和她们的家族,连施救的太医也离奇的惊惧而死,这就不得不猜测是不是方皇后用杀人灭口来掩盖事实了。

  嘉靖皇帝恢复正常后,不但不褒奖方皇后及时救驾的功劳,反而不住地责骂她不该杀了自己心爱的妃嫔。可见方氏这个皇后当得实在是不容易。

  五年后,方皇后所在的宫殿无故失火,宫人赶紧将此事禀告给了皇帝。可是皇帝虽然赶到了现场,竟然不允许任何人采取施救行为,就这样眼睁睁看着方皇后在火灾中丧生。

  究竟是因为皇帝觉察到了那次阴谋背后的主使,还是只为了给曾经的宠妃出气,个中缘由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只是方皇后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湮灭在后宫的高墙中,实在是可悲可叹!

  

  伴君如伴虎,无论是身在高位的皇后和妃嫔,还是命如草芥的宫女,出生在那个年代,生活在那个环境,终究也只是一群可怜人罢了!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历史背后的故事!

上一篇:半夜偷偷浏览不良网站时,以为别人会不知道?你还是太年轻了
下一篇:《行尸走肉》衍生剧《行尸走肉:死城》发布剧照 聚焦玛姬和尼根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