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和互联网时代的饮食男女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2-07
手机版

  不知从什么时候,“饮食男女”这个词语似乎成了许多人彰显某些本性的借口,总有一些错误,被冠上这个词语之后,不见得合理,却合情起来——人之本性嘛,许多本来错误的事情由此来看似乎也不是那么不可原谅的。事实如此吗?

  关于人性,早在几千年前的古人就已经开始了深入的思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的人性本善论和荀子的人性本恶论,至今都是人们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饮食男女”这个词语本身是直接来自于孔子的《礼记》,孔老夫子没有对人之本性做出善恶的区分,在他的观念里,关于本性的这些东西,大概就如日月更替、季节变化一般,是天生的存在,客观上没有是非善恶的区别。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

  “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孟子

  至于孟子,就给人的“本性”赋予很浓重的人文气息,孟子认为“性本善”,人一生下来就天生的拥有的仁义礼智四端,这就是生长在人的骨血里的、自然的存在。后来的荀子则是完全相反的,荀子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的,至于人类社会所谓的仁义礼智主要是拥有两个生产、生存的必备条件,一是人类的社会性,群居性,二是人虽不是生而为善,但是人天生具有智能,学习能力。一个是客观必然的要求,一个是主观具备的关键要素,二者兼具,创造了属于人类的特有的文明。

  不论是孔孟,还是后来的诸人,不论是生而有之,还是后来发展,都可以看得出先贤对于人之本性的肯定,人的喜怒哀乐、贪嗔怒怨,诸多情绪品性都是合情合理的存在,没人可以脱离这些。有了前人的肯定,不免有后人借此为自己的一些“为所欲为”找到借口——那是人之本性而已,又或者近来某事件中被经常提到的“男人都会犯的错误”,尤其是现在虚拟网络中毫无原则、底线的大放厥词——用饮食男女的话来说,很多所谓的发泄、一时糊涂、消遣等等,乍听起来着实很有道理,若是站在人之本性来说,也不是全然不对,仔细思索又极其站不住脚。

  人好断章取义,总是太快做出选择和判断,肯定人性中的一些不符合伦理道德的本能不假,人人逃脱不了人的本能中的某些不被“文明”认可的非主流行为意识也是真的。但是,认识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或者改进,并不是说意识到人的本能中有其“禽兽”的一面,那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去做一个禽兽。

  “饮食男女”并不是一个肯定性的词语,只是一个客观描述,作为拥有智能、智慧、文明的——人——认识到这些本性,接受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平衡。儒家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来平衡现世文明和本性的矛盾,慎独、克己复礼、格物致知等等,还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观点和建议;道家也有自己的方法,那就是超然物我,脱离作为人的“低级趣味”……就是我前面所说的那句话,我们认识到一些人性的弱点、不足,其实它们本身并没有好坏对错的标准,只是在人类——这个文明社会中,芸芸众生已经找到了一条可以更好、更舒适、更符合人类生存的标准法则,我们向善、向光、向往美好,所有这些的获得都需要每个人先教化心里的那个“野蛮人”,才能与世更好的生存生活。

  世间皆是饮食男女,这是警醒批评,并不是犯下错误后的理由和借口,不要用“某某都会犯的错误”这种话来搪塞自己的不自律的行为。满足自身欲求是人的本能,这和动物也没什么区别,而人与兽的最大区别又恰恰是在于,动物不需要文明的自制,它们是真正任由自己的本性。作为人,最起码还是要有这种自知之明的。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中小城市绿皮书:“东稳西快”发展格局显著 推进“双碳”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
下一篇:《寻梦环游记》里隐藏的小细节你都知道吗?最全汇总就在这里!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