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米高山上的“幼儿园”,11个人的教室|视频

栏目:健康教育  时间:2022-12-11
手机版

  教师节:在5000米高山牧场上的一堂课|视频

  白露至,秋风起。

  9月7日,滴滴答答的小雨,在工布江达下了一整夜。第二天,当温暖的太阳翻过雪山,光芒洒在娘蒲乡的高山牧场上,增添了许多美丽的色彩。只有泥石路上坑坑洼洼的积水,才能看到昨夜那场雨留下的痕迹。当地的农牧民笑着说:“我们这里挨着天呢,晒得很。”

  教师节:在5000米高山牧场上的一堂课

  走近蓝顶白边的铁皮房,轻轻推开虚掩的铁门,发出“刺啦”的响声。此刻,18岁的藏族姑娘白玛拉姆,正在给屋里的小朋友代课,教她们最基本的识字。因为门口的动静,孩子们分了心,纷纷扭过头来,瞪大了眼睛,天真而又好奇。她们,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么多人了。

  这里是工布江达县娘蒲乡朝朗村幼儿园夏季临时教学点,海拔4860米,西藏林芝海拔最高的村级幼儿园之一。今天到访的是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工布江达县工作组的中山援藏干部、医生和教师,他们还带来了牛奶、米油、药品等捐赠物资。

  条件的艰苦,写在了每个孩子的脸上。红通通的小脸上,都泛着黑。十来平方米的“教室”,坐着11个小朋友,有大班也有小班。孩子们没有玩具,老师更没有教具。只有5岁的旦增拉姆摊开了一本书,发黄的纸张,很是有些皱皱巴巴,许多字迹也根本看不清。

  教师节:在5000米高山牧场上的一堂课

  每年到了夏季,因为雨水丰足,当地的农牧民就会赶着牛马,来到此处的高山牧场。为了方便家长接送,孩子们上课的地方也从村委会搬到了牧场,这一呆就是三个多月。尽管村里的海拔也有4600多米,尽管村里并没有专门的幼儿园校舍。

  这天,来自中山的援藏教师刘俊杰,准备了一堂科普教育课。他希望通过小实验,让小朋友认识生活中的空气以及风是怎样形成的。他走到黑板前,低头准备拿粉笔书写,忽然转过身问起一旁的白玛拉姆:“粉笔是不是很缺?”白玛拉姆有些害羞,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这里的粉笔我包了,如果你去县里就找我拿,或者我再送过来。”刘俊杰说。

  教师节:在5000米高山牧场上的一堂课

  这堂课的时间不长,十多分钟就结束了,但是孩子们表现得很活跃。教师节前夕,在海拔将近5000米的地方上课,对于刘俊杰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小朋友的热情很高,对于一些物理现象也很好奇,他们需要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刘俊杰说,这些村级幼儿园的办学条件确实很有限,希望可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关心和帮助这里的孩子和老师。

  教师节:在5000米高山牧场上的一堂课

  随后,三名中山援藏医生分别给老师和小朋友做了基本的身体检查。早在6月,中山援藏医生就来到这里,捐赠物资和义诊。

  “通过这两次义诊发现,她们的身体状况总体还可以,但是由于海拔太高,这里的师生心率非常快,营养也相对跟不上。”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工布江达县工作组成员、中山援藏医生陈喜炎将携带的药品,一盒盒地塞给来接孩子的家长,细心嘱咐她们如何用药,“以后只要我们还在,就会把这样的活动办下去,持续关爱边远地区的农牧民家庭”。

  教师节:在5000米高山牧场上的一堂课

  教师节:在5000米高山牧场上的一堂课

  22岁的赤列欧珠是个腼腆的大男孩,年轻的他已经在这里任教6年了。当问及对教师节有什么期待时,他只是说:“很多东西都缺,希望大家能多给村里的孩子们送些学习用的物资。”据统计,在工布江达,海拔4000米以上的幼儿园有10间,在园学生222人、教师19人。

  中午时分,头顶的太阳猛烈,晒得人睁不开眼。不远处的木屋里,升起了袅袅炊烟。旦增拉姆背起书包,牵着妈妈的手,向山下的家里走去。健壮的牦牛满山遍野,它们的蹄子踩在水坑里,溅起了小小的泥点。

  【策划】谷立辉 何立

  【采写/图片】郭冬冬

  【视频剪辑】卢子衡

  【通讯员】李振宇

上一篇:在五星红旗下成长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徐汇区举办“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活动
下一篇:80句话,总结幼师这半年,看完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