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名医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周行涛:“飞”得最快的医生

栏目:健康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周行涛

【编者按】

30年的银蛇奖,走出7名院士,更有一大批杰出的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著名教授,有的人还转型为管理者,成为高校校长、各大医院的院长、各级政府部门的当家人……银蛇奖成为他们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台阶。作为银蛇奖发起单位之一,《文汇报》App开设“沪上名医”专栏,选登银蛇奖得主的精彩故事、奋斗人生。

“近视”已逐渐成为全球化的健康问题,作为视光医生,探索和提供安全矫正模式责无旁贷。周行涛20多年来一直在提高近视患者视觉质量方面开拓创新。其主要钻研方向为屈光矫正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在国内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个开拓“优化表层切削,LASEK”技术,第一例全飞秒激光手术者,国内第一例高度近视眼内镜(V4c)手术者,第一本关于飞秒激光著作《飞秒激光、LASEK/Epi-LASIK及ICL手术》作者。

在他带领下,其视光团队也在近视手术方面取得世界领先地位。截至目前,周医生团队已施行全飞秒激光手术50500台,周医生个人手术量超20000台,个人及团队手术量稳居世界第一。2017年6月,周医生团队创单日手术量世界纪录(254眼/天),个人最快纪录一小时完成23眼,当之无愧成为世界上“飞”得最快的医生。

技术创新,惠及近视患者

手术量屡创新高,门诊源源不断,慕名而来的近视患者却也日渐增多。“近视问题解决了吗?”周医生在利用着临床工作的空隙,静下心来沉思与探索。团队于2003年开始建立儿童与青少年的屈光发育档案雏形,并提出在上海建立儿童和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的必要性,成为研究儿童屈光的重要平台。周行涛团队在儿童近视防控方面取得多项国家级课题,率先在国内开展了OK镜与周边离焦的研究,多次在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特殊角膜接触镜大会(NCC)上向世界传达了来自中国的努力与成果。

随着国际影响力的增加,周行涛医生也连续多年作为受邀嘉宾出席国际眼科会议并发言。在2011年维也纳ESCRS屈光晶体论坛中获得“教育奖”,这是唯一获得该殊荣的中国团队。在亚太眼科会议、北美首届SMILE论坛、AAO、ESCRS等国际会议上,阐述了SMILE 的最新进展及创新技术,如CCL等,大胆的创新,完美的操作,得到了各国屈光医生的高度赞扬,包括国际上最先报道SMILE技术的Sekundo教授,以及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著名屈光医生Michael C.Knorz的高度肯定。在最新的AAO会议上,周医生也是第一个在“SMILE Instrucion Course”授课的亚洲医生,体现了中国屈光医生的卓越才华以及勤勉敬业。

热心公益,做有情怀的医生

“我们是给人光明的,有光就有希望。医生有时不能改变什么,只是渡人渡己,彼此成就。”周医生常将自己比作摆渡人,一步步跟随着远方光明灯塔给予的引导,努力将其转换为延绵不断的温柔与和煦的力量,播散给需要的人们。周医生将“助人”二字当作医学的核心价值,多年来一直热心致力于公益事业,孜孜不倦,不求回报。在周医生看来,公益不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力量与希望的延续,让黑暗中独自摸索前进而致满身疮痍的人们,能捕捉到光明的方向。

2016年全球获“国际防盲英雄”称号的24人中,周行涛是唯一的中国一线眼科医生

周医生自2012年以来承担着国际奥比斯(ORBIS)“眼见为实”项目,联合了12家医院,牵头公共知识讲座,为320所学校11个社区的400人次传授培训防盲知识、视力检查与科学用眼方法,培训专业眼科医师与护士200余人,视力筛查40余万人次,提供贫困学生配镜补助6000余人次,提供手术补助包括先天性白内障、斜视、肿瘤700余人次。在项目实施期间,周医生更是积极组织联系沪上的学校开展防盲工作,他常常利用繁忙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奔跑于各学校和活动场馆,带领医生团队深入到福利院、特殊学校,为那里的孤儿和残障儿童进行筛查和救助。

在一次福利院义诊时,周行涛发现一个3岁Godlenhar综合症的孩子,半边脸混元未开只留有一只眼,另一眼只在侧面残留的微小孔隙,半脸鼻子及颚部都没有发育开来,同时还发现数个先天性青光眼、Sturge-weber综合征、双眼角膜白斑以及左眼葡萄肿需要手术摘除并植入义眼的孩子,其中最大的16岁,最小才几个月大。孩子残留的眼里同样充满憧憬,如秋夜繁星一样清澈、明亮,洋溢着生命希望。强烈的爱心和医者的社会使命感促使周医生感到必须为这些残障的孩子做些什么。在他的帮助下,福利院建起了小诊室,配备了裂隙灯显微镜和检影镜,并且配置了视觉训练设施。周医生同时带领团队建立了以视光学年轻医生和研究生为主体的福利院爱眼小组,每年多次进行义诊。发现并帮助这些隐藏在晦暗的角隅里需要帮助的人,是周行涛从医路上一直未曾忘却的使命。

周医生的爱心与责任感也得到了社会的学界的广泛认同,数年如一日倾情付出,使“眼见为实”项目成为都市中的扶贫新范式,荣获2014年“亚洲模范”。2016年周医生除在国内被授予“全国近视防控社会公益人物”称号之外,更是被国际防盲办授予“国际防盲英雄”称号。该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2016年全球共24人获奖,周行涛是唯一的中国一线眼科医生。

乐于助飞, 助更多人才成长

周行涛一直认为:只有一个人能做的手术是没有生命力的,我希望更多医生掌握它。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周医生不仅自身严谨求实、勇于创新,还培养了大量德才兼备的青年医生,孜孜不倦地为祖国输送大量医学人才。

在国家和医院的支持下,周医生连续多年通过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近视眼临床防治与激光手术”学习班进行推广教育,目前已经连续举办15年40余届,学习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眼科医生,共计培训4000多名学员,为我国屈光不正激光手术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在面对青年医生时,周医生不仅热心关注学术上的进展,不管多忙总要每个月抽出半天召集团队成员举行组会,关心大家的科研进展,给予中肯的建议与鼓励,推动大家的进步,同时也不忘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周医生的文笔极佳,常写些极美的文字,记述故事的同时也将其对待人生的积极向上、对待患者的亲切热情如春风化雨般播撒在青年医生的心间——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正是周医生擅长的方式。

正如周行涛在《西湖夜雪飞》一文中提到的:“近视眼作为最普遍的眼疾,需要健康教育渐成共识……健康教育也不仅仅是针对患者,也要同时针对医生同行……针对手术、术后随访和远期注意事项等,任何新形式的健康教育模式都值得尝试。”他在对青年医生的培养模式上也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并必将一直砥砺前行。

名医简介

周行涛: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眼视光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青少年生长发育与健康促进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眼科学会视光学组委员、上海医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学眼科组组长。

国际率先开展SMILE-CCL技术、国内最早全飞秒FLEX/SMILE研究和LASEK/Epi-LASIK研究、国内最早中央孔型ICLV4C植入术及LASEK联合快速交联CXL及远视SMILE研究,发表相关SCI文章在AJO、IOVS、BJO、JRS、JCRS等期刊,其中8篇成为JRS 期刊的封面文章。2016年获国际防盲办“眼健康英雄”。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一等奖以及其他科研奖项。入选上海市眼视光学“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获上海市“十佳医生”等荣誉。

作者:付 单 周雪怡 尚建慜

编辑:沈湫莎

上一篇:基层经验丨如何提高慢性病患者防治依从性!
下一篇:进社区 赶大集 走村串巷 第一村医健教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