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千村千生”,听听他们的心声……

栏目:健康教育  时间:2022-12-03
手机版

  

  2018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于昨日公布,我校“千村千生”基层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全国一百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曾经参与“千村千生”基层志愿服务的师生们纷纷发来感想:

  校党委书记钱晓芳:

  “千村千生”,16年的坚持坚守,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日积月累,由小到大,国美的学子们一代又一代承续接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改变乡村的面貌,改善农民的生活。风景这边独好!

  “千村千生”,承载着国美学子的人文情怀、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使命精神。评上先进,既是肯定和鼓励,也是鞭策和激励。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希望同学们继续弘扬志愿者精神,为祖国为人民奉献更多更好的智慧力量。

  校党委副书记 胡钟华:

  我校“千村千生服务基层计划”荣获全国一百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可谓名至实归。这是我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举全校之力,积十余年之功,集思想教育、专业教学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重大育人成果,真正做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成果的取得,凝聚了全校各相关部门和教学单位成千上万名师生的心血和汗水,也体现了上级领导部门对我校育人工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这项活动对于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对于深化艺术教育改革,提高艺术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一流学科、一流学校建设;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浙江美丽中国,都具有积极意义。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我们要认真梳理总结,不断深化创新,形成长效机制,再创新的业绩,使这项工作在中国大地上绽放更加美丽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教务处处长翁震宇:

  “千村千生”结合下乡下厂实践育人始终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特色,每年春、秋季数千学生深入乡村、社区、工厂等新时代新发展的“最前线”,在提升专业感知力、表现力的同时,结合自己所学,以课题、专题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服务社会服务民众服务发展,体现国美“新青年”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学工部部长 竺照轩:

  “千村千生”基层志愿服务项目是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共同打造10余年的特色实践育人活动。10余年来,美院师生在“千村千生”旗帜的带领下,发挥自身优势,在中国的广大农村,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塑造新风貌,培育新农民,服务新经济,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更值得欣喜的是,“千村千生”基层志愿服务项目也是一个志愿服务品牌的孵化器,一大批新的志愿服务项目在其感召和孵化下应运而生,“美美讲堂”社会美育项目、“彤花山烨”公益设计项目等也受到了社会的积极肯定。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这次获奖,“千村千生”基层志愿服务项目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建筑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 丁红旗:

  中国美术学院坚定不移地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长期持之以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千村千生”基层服务。“千村千生”基层服务是富有使命精神的美院人积极响应时代召唤,主动回应人民心声的生动实践,是富有哲匠精神的美院人发挥专业优势,脚踏实地弘扬雷锋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富有诗性精神的美院人昂首阔步在一流大学建设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采。

  思政社科部主任 王其全:

  我校多年来开展的“千村千生”基层志愿服务活动,融专业教学、思政教育和社会服务于一体,在深化思政理论课程改革,创新推进实践育人模式,服务农村文化建设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思政社科教学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积极倡导“学生在哪里,思政教育就在哪里”的育人理念,结合“千村千生”活动,结合专业实践,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把思政教育延伸到课外并形成育人合力。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扎根生活,发挥专业特长,反映建设成就,描绘时代风采,助力乡村振兴。我们依托浙江省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多次组织师生赴嘉兴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南湖革命纪念馆进行党史现场教育和“红船精神”主题创作,参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考察美丽乡村建设等。学生深有感触地说,红船精神是时代的产物,其核心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依然值得当今新青年学习和弘扬,将之落实于实践。

  教务处副处长 王一飞:

  结合实践教学是“千村千生”基层服务的特色,也是中国美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特色,各学科专业在制订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专业基础、专业技法和实践创作构成了教学的三大模块,“立德树人”与“四通”人才培养目标是贯穿教学始终的治学思想。各院系在教学中,呈现出许多具有各自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课程与优秀课题、案例:如专业基础部的“上山下乡”实践教学课程、中国画系的“五水共治”主题创作展等,实践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更是提升学生创作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各学科和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出更多更大的积极作用,体现了中国美术学院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融通的治学理念。

  校团委书记 徐增鎏:

  二十一世纪初,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部署“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这也是我校“千村千生”基层志愿服务项目的缘起。十六年来,浙江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成效显著。十六年来,中国美术学院上下一心,师生共同努力,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生活,在助力乡村振兴、美丽中国的事业中与基层群众共同奋斗。

  十六年来,有大批青年同学在“千村千生”基层志愿服务项目中得到锻炼,共同成长,我也从学生时代的参与,到成为一名与同学们同吃同住同劳作的带队老师,再到成为一名项目管理者,协助领导做好“千村千生”实践育人提升工作。越来越多的师生和我一样对这个项目有着深厚的感情和难忘的体验。此次项目获得全国学雷锋“四个一百”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是全校同学积极参与,热忱奉献,思想教育、专业教学和社会服务相关单位的老师们通力合作与参与的结果,也希望项目能体现和代表新时代中国美院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的发展水平和方向。

  相信我们会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地方基层发展实际需求,发挥专业特色,努力奋进,把这个项目继续打造成持续性和成长性兼备,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质项目,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的优质载体,助力绘就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梅、教师文思:

  龙王村作为安吉县上墅乡中一个具有典型特色的山区村,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手工造纸文化、传统造纸印刷技艺、花灯扎制技艺,以及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学,等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留存,为地区文化艺术生态的繁衍提供了充分的养料,滋养了当地的乡村文化,也为当代乡村艺术的创作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在“千村千生”文化建设服务项目中,美院师生团队通过参观传统手工造纸作坊、造纸文化陈列馆,实践与调研传统造纸技艺及其文化生态,让学生体会到龙王村的民俗民风,并以其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农事耕作、天文地理、戏曲传说、经史典故等主题内容,创作和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龙王村本土文化内涵的现代年画。同时,我们以当地文化研究为目标归属,引导学生认识新时代乡村生活环境和乡土文化特色,让学生参与文化传承、艺术生态和环境改善等议题的探讨、互动和实践,体会到作为从事艺术教育工作者“根植大地,践行美育”的责任担当。

  专业基础教学部党总支副书记 李昭:

  专业基础教学部始终重视社会服务的育人作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更深入地探索、思考、观察、奉献,持续开展 “千村千生基层服务”、“美丽乡村社会服务”等项目;大力参与“五水共治最前线”、“绘兵纪”等实践服务项目。鼓励学生用身体丈量历史,用生命感触世界;在生活现实中树立艺术的社会关怀,以乡土重建养护历史之根,返身以诚培养人民之心。

  校团委副书记、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分团委书记 毛腾:

  喜闻我校“千村千生”获评“学雷锋”“四个一百”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并聆听了黄坤明同志的重要讲话,作为一名专业艺术院校辅导员我备受鼓舞,也深受启发。我始终认为,参与公益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尤其是利用自己专业参与的公益服务。

  前段时间我们做了两个改造项目:一个是将原本简陋的锁匠铺改造为文艺的匠人手作坊,另一个是为无私服务42年的顾忠根爷爷的“最美凉茶铺”提供整体品牌视觉的提升改造。两个项目都是由学生自发组队完成。我们不曾想到,一个鼓励学生利用专业参与社会公益的小活动会网络上破百万的点击率。我想这透露了人们群众对于社会美育的需求和强烈关注。如今,越来越多的同学们通过参与公益发掘自身价值,提升担当意识,从而树立未来发展的明确目标。对我而言,公益让很多事都变得纯粹,让生活充满温度,让美好一直发生。

  绘画艺术学院分团委书记 马海燕:

  绘画艺术学院历年来不仅在艺术领域不断培养人才,也始终未忘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民群众,来源于真实之所看之所观。学院依托团委“千村千生”、“文化大礼堂”、学院教学实践下乡活动以及各类研究课题、新苗计划等项目,积极走出校园,走入城镇乡村,走入军营学校,走到对艺术有着强调渴求与希冀的万名群众中。艺术反哺社会,社会又滋养了艺术,老师们更关注社会对艺术之所需,学子们更投身于社会并反观之所学。实践表明该项目是融教学、教育、服务“三位一体”,深化课程思政,推进实践育人,服务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手工艺术学院分团委书记 叶丽霞:

  近日传来喜讯,中国美院“千村千生”基层志愿服务项目获评中国志愿者服务最高荣誉--“学雷锋”“四个一百”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对于每一位曾参与其中的人来说既欣喜,又是沉甸甸的责任。我选择从一名行政人员到分团委书记,就是从“千村千生”带队社会实践开始。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同学们走出象牙塔,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以人民为中心”,在了解基层需求的同时,反复修改完善作品,既增强责任感,也提升了创作和实践能力。

  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分团委书记 杜昕:

  “艺语绘心——乡村美育服务活动”是我们学院在“千村千生”基层志愿服务项目下的品牌项目。学校曾组织我们前往陶行知故居参观学习,在“万世师表”的门廊匾额两侧,就刻有一句陶行知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当我们在何田乡田畈中心小学支教时,步入校园就看到仅有的两幢教学楼上挂着“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这八个字。

  我希望在工作中一直怀揣这样一颗初心,用真心服务学生、用真意组织活动、用真情助力成才。同样,我也希望这样一份真诚的心能够感化学生,教他们做学习中的有心之人、生活中的有爱之人,将真心与真情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手工艺术学院陶艺系主任 戴雨享:

  2017年暑假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陶艺系一行12人参与暑期青瓷创新器物实践活动。

  龙泉是中国重要产瓷区之一,此次在龙泉近二个月的青瓷创作,同学们感触颇深,青瓷的魅力和烧成的不易,使同学们对古代勤劳智慧的工匠充满敬意,他们谱写了中国优秀陶瓷文化。新时代的青年陶艺学子应该担负起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将中国传统优秀的造型加以创造性活化,创作出具有时代审美意识,不断找寻当代器物的造型语言。

  创新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 俞佳迪:

  2017年3月16日,我们前往浦江和缙云两地治水最前线采风创作、实践教学。这两地均是浙江省的治水重地,我们一路结识了很多治水一线的模范人物,深切感受到治水人的战斗意志。在考察期间,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五水共治创作海报广告作品,记下浙江普通治水人“护我河山”的动人故事。“治水”,只是两字,略显扁平。而当你亲身走近它时,这个伟大运动带给你感动,让你感受到人类心灵共通的善意与美感。

  2017年春天的这次社会服务,正是这点滴之美对中国美术学院传统下乡实践教学的一次洗礼!而当点滴汇聚成流时,便是中国美院为治水最前线的宏大礼赞。我作为这条创作大河中的“一滴”,在今后的创作与教学中,必将延续这份使命与感动,深耕大地,落地基层,在社会各类最前线中,发挥出美院人最大的社会能量。

  专业基础教学部教师 童玲君:

  学校一直为国美学子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在教育学生成长、发挥学生作用、开拓学生实践等方面给予极大的关注与引领,使学生成为了“千村千生” 基层服务志愿实践活动的主力团队,他们用最青春的火热给乡村带去了最浓烈的色彩,在实践过程中,师生共同发力,与村民一起探讨,绘出了一段段精彩的故事,亦已成为最美国美的底色。有幸与学生一起在实践活动中度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画上圆满的句号。

  实验教学中心教师、基层挂职干部朱东高:

  2017年我有幸参加学院组织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在院团委书记徐增鎏带领下,我们师生一行9人深入常山、开化两县基层,走村窜户,了解村风村貌,实践小分队的伙伴们充分发挥美学专业优势,或拍照、或绘图、或写生、或探讨。浙江是美丽乡村的原创地。“人文和谐风尚美”将是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而中国美院“千村千生”社会实践正是践行这一核心理念的重要之举,美院学子的艺术才情已然成为浙江美丽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纪监审办公室教师 张群:

  新时代的新青年应当有投身基层的勇气,这是一种敢于担当的青春精神。我校“千村千生”项目就给同学们搭建了深入基层学习锻炼的桥梁。自2013年起,学校每年都组织廉洁文化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基层开展服务。同学们针对地方需求,发挥专业特色,通过现场写生、主题创作、专题展览等形式学习宣传廉洁文化。一方面,为基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助推了地方廉洁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同学们也以此为契机,深入了解基层所需,利用基层平台将所学知识技能落到实处,达到了专业能力的锻炼提升。而大学生本身也通过亲身参与廉洁文化的教育宣传,进一步提升了对廉洁文化的认识,在年轻学子心中播下了廉洁的种子,为将来的成长成才、更好地服务祖国和人民奠定了思想和品德基础。

  设计艺术学院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长 郭峰乔:

  扎根基层、深入社会的志愿服务使大学生志愿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养、技术技能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志愿服务也为我们发挥才智特长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使我们开拓眼界,了解社会,懂得了向实践、向生活学习。同时,“千村千生”基层志愿服务项目的发展为中国美术学院的志愿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美院志愿者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我们立足专业,践行了志愿精神,更树立了“艺心益行”的信念。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学生 周逸阳:

  雷锋代表着一种精神。在2018年3月5日,我作为主讲人在杭州孔庙举办了"万朵鲜花献雷锋"的美美讲堂主题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将自己所学的传统绘画与新时代的主题相结合,让到场的每位市民完成了一副花卉作品,以此来纪念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精神。对大家来说这既是传统文化的学习,也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延续。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用文化志愿的方式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不断延续。

  跨媒体艺术学院学生 孙楠:

  美育引领方向,用志愿服务创造价值。通过“千村千生”基层服务项目,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将所知所学与实践相结合。我们来到拥有美丽自然风光的新疆,为SOS国际儿童村的孩子们带来“美美讲堂—儿童绘画疗愈”课程,与他们一同用画笔建立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并结合“科艺先锋”党建品牌项目,走访正在不断飞速发展的深圳,以深圳改革建设发展和学校40年建设发展的案例对比呈现。在实践中,我们通过设计教学方案,制作环幕投影、3D投影短片,举办成果展览,利用专业所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设计艺术学院学生 吴季蕾:

  作为一名衢州人,很高兴能和同学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队回到家乡,用专业知识为美丽乡村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队员们通过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切实感受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的新成就新面貌,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这是一次让我们了解当下新农村建设,让乡间生活更美好的“美遇”,也是一次让我们团结合作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实践的“艺行”。

  手工艺术学院学生 郑琳丽:

  在2018年“千村千生”暑期社会实践中,我们组建了中国美术学院“瓯江水带文化文创可能性调研小分队”,前往瓯江沿岸城市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们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当地带来的美好生态环境与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感受到了一个行业的发展,与政府扶持和从业者奋斗相辅相成;少数民族艺术的魅力,等。在这次实践中,我们收获满满,也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瓯江水带的文化能越来越繁荣。

  建筑艺术学院学生 吴诗倩:

  “千村千生”服务基层志愿服务无疑是大学四年最难忘的经历之一,在每年的项目中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每一次的实践培养了我们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回想四年的实践服务,从最初在实践中尝试运用专业知识,到后期能在专业知识中提炼出可行方案进行实践服务,是从实践助我到我为实践的角色转变,更是实现“千村千生”融教学、教育、服务“三位一体”的项目初衷。

  艺术人文学院学生 金玮:

  在中国美术学院“千村千生”、“双百双进”暑期社会实践中,徐增鎏老师带领我们深入基层实地走访和调研。团队决定以“山水人文”作为切入点,在基层乡村建设中注重自然性、人文性。之后我们对暑期实践进行深化,形成并不断推进课外的自主课题。希望这凝聚了大家共同努力的项目,能够为山河大地添上一抹色彩,为基层乡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学生 葛旭艳:

  我有幸在2017年参与中国美术学院“千村千生”基层服务项目,我们团队前往衢州常山青石镇为其青石文化节出谋划策,我们与当地的实践队伍合作,通过实地走访、调研、讨论,交流实践想法,整理材料信息,提出了多个改造设计方案。作为一名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的学生在此过程中,面对跨学科的挑战,我深刻意识到专业的学习需要深入到具体社会实践当中,才能发现社会发展的真正需求,而不同的学科与专业互相融合,完成思想的碰撞,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成果。

  艺术教育与管理学院学生 吴桥逸:

  2018年夏天,我随基础部 “千村千生”基层服务项目小分队,来到福建宁德榕头村参加“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在此期间,我们了解了当地的红色历史,感受到改革开放春风下农村焕然一新的面貌,并以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程为背景,创作了一幅以“渔民上岸”为主题的六米长卷。此次的社会实践让我真正感受到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如今,为了响应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一百”先进项目,我们提高个人综合素养,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不断积累经验,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志愿精神献出一份力。

  编辑 |胡心云

  审核 |丁剑锋

上一篇:怎样做一个老练的新班主任?深圳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刘伟伟这样说
下一篇:高校毕业生“留校任教”的要求是什么?辅导员:强者才能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