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启事!有奖金!

栏目:健康教育  时间:2022-12-01
手机版

  岳西高腔、桑皮纸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岳西翠兰)、岳西鼓书、岳西灯会、岳西木偶戏、岳西弹腔、岳西狮舞……岳西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拥有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是我们成长中蕴含的独特生活方式,也是每个人心中自己编织的民俗情结。怎样的传统文化让你津津乐道?怎样的习俗趣闻让你回味悠长?时代发展,文化传承。有太多的故事值得记录,有太多的记忆需要留存。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全社会关注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的良好氛围,展现岳西非遗的生香古韵,由安徽省作家协会指导,岳西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岳西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岳西县文化馆、岳西县作家协会承办的“云上岳西,多彩非遗”散文大赛征文活动即日启动。

  一、组织单位

  (一)指导单位:

  安徽省作家协会

  (二)主办单位:

  岳西县文化旅游体育局

  岳西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三)承办单位:

  岳西县文化馆

  岳西县作家协会

  二、征文主题

  书写岳西县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征文对象

  县内外作家及文学爱好者

  四、征文要求

  (一)本次征文体裁限于散文,单篇要求以文学的手法围绕岳西县的一个非遗项目进行创作、字数1500字以上。温馨提示:岳西高腔、桑皮纸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岳西翠兰)等非遗项目,散文类成熟作品已较多。

  (二)文章格式包括:标题、作者姓名、正文、联系方式(含微信号)、引用资料来源及作者创作简介。

  (三)征文全文使用word格式纯文本文档,以4号宋体字编辑好粘贴于写信栏,同时必须以“附件”形式发送至收稿邮箱;因未按编辑、发送要求投寄文稿影响征文收录,责任自负。

  五、征稿时间

  2022年11月30日至2023年1月29日

  六、评奖结果

  2023年2月底以前发布

  七、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3000元;二等奖:3名,奖金各1500元;三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优秀奖:20名,奖金各100元。

  八、评审

  大赛由安徽省作家协会指导、岳西县作家协会负责聘请作家、非遗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最终评审。

  九、投稿方式

  (一)一律通过电子邮件投稿。投稿时请在邮件主题栏注明“云上岳西,多彩非遗”征文字样。

  十、参赛须知

  (一)投稿人需提供真实姓名和准确联系方式。

  (二)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应对其作品拥有独立、完整的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权利。投稿即视为同意主办方以网络、微信平台等方式和根据具体情况酌情修改。若不同意,来稿时请注明。

  (三)作品一旦获奖,视为授权主办方拥有发行权、出版权、选编权、汇编权、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修改权、翻译权等著作权,后期宣传推介、结集出版时主办方使用该作品可自行选用并不再另付报酬。获奖作者不得再在其他任何地方使用该作品。

  (四)所有应征作品概不退稿,请投稿者自留底稿。

  (五)本次征集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岳西县文化旅游体育局所有。参加本次征集活动即视为同意并遵守本次征集活动各项规则。

  (六)终评结束后,拟选择部分优秀作品结集出版。

  附 :岳西县县级以上非遗项目名录及简介(47项)

  国家级2项

  岳西高腔——传统戏曲

  岳西高腔源于明代青阳腔,明末清初传入岳西,至今有三百年的兴衰历史。为中国戏曲曲牌体向板腔体的演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桑皮纸制作技艺——传统技艺

  毛尖山乡桑皮纸制作技艺迄今已有1700年历史。传承人王柏林生产的桑皮纸选作故宫大修时的特选材料。2008年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扩名录。2015年底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省级5项

  绿茶制作技艺(岳西翠兰)——传统技艺

  岳西绿茶(岳西翠兰)属绿茶类特种烘青茶。其手工制作技艺起源于地方历史名茶“小兰花茶”。2010年9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岳西翠兰茶被外交部选定,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总统及其代表团成员。2010年入选第三批省级非遗项目扩展名录。

  岳西鼓书——传统曲艺

  岳西鼓书,又称“说书”“打鼓书”,是岳西县民间流传广泛的说唱艺术形式,店前、白帽地区在清代即有流传。鼓书由单人表演,以鼓、板击节演唱,或站或坐,边唱边说。2014年入选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

  岳西灯会——民俗

  岳西灯会在清代乾隆年间已趋兴盛,其组织形式一般由一个自然村或宗族聚居的居民自发组成,在元宵节前开展活动。灯会中表演和展示各种民间艺术,藉以庆丰收、祈福祉,是岳西民间一年一度的综合性民俗活动。2017年入选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软底保健布鞋制作技艺——传统技艺

  岳西布鞋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流布广泛,造型美观、实用耐穿。2020年入选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2021年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名录。

  春富贵——传统音乐

  《春富贵》是岳西县姚河乡流传久远的民间吹打乐曲。运用锣鼓与唢呐齐奏、间奏等多种艺术手法,通过乐曲的演奏营造出一种清新明快,欢乐喜庆的气氛,为民间喜庆活动的常用曲目。2020年入选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2021年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名录。

  市级14项

  岳西木偶戏——传统戏曲

  岳西县的木偶戏,属小型杖头木偶,俗称“托戏”、“扁担戏”。清后期由周边地区传入,在我县境内广泛流传。岳西木偶戏演出多在农家堂轩,以桌为台,围以布幔,艺人操纵木偶,以戏曲程式模拟真人表演,唱黄梅戏曲调。现本县境内鲜有活动,几近失传。2012年入选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

  岳西弹腔——传统音乐

  弹腔,又称“弹戏”,即老徽调。明末清初在以石牌为中心的安庆地区形成。乾隆时期弹腔班活跃于十多个省区,在四大徽班进京后逐渐演化成今天的国粹——京剧,而弹腔则趋向湮灭,建国后,仅存有岳西、潜山两处业余班社。本县的柴冲弹腔班便是其一,并在几百年的弹腔发展史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现已极度濒危。2012年入选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

  岳西采茶调——传统音乐

  岳西采茶调曲调优美,其结构完整,曲调优美缠绵,柔和细腻,形象表达真实,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在岳西县境内流传广泛,历史悠久。既是民间散唱曲目、常用于灯会歌舞“戏采茶”,又是岳西高腔传统剧目《采茶记》剧情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入选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

  岳西狮舞——传统舞蹈

  岳西狮舞,又称“玩狮子”“戏狮子”。狮舞作为吉祥象征,是岳西灯会的核心节目,在灯会中要行“拜香火”等传统仪规,在“大场”中表演。2016年入选第四批市级非遗名录。

  戏五猖——民俗

  “戏五猖”是本县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信仰文化,它是在楚文化的基础上附有傩戏驱纳祥的性质。道具华盖、面具、服饰都以红、蓝、黄、黑、白五色相配,其意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五方天帝,又暗合木、火、金、水、土五行之色。2016年入选第四批市级非遗名录。

  岳西民歌——传统音乐

  岳西民歌是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文本流传至今的民间歌曲。是岳西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抒发感情、歌颂美好生活,表达心声的主要方式。

  岳西民歌大致分为三类:劳动歌、山歌、小调。由于地理环境各异,风俗习惯的不同,语言音调复杂便构成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色。2016年入选第四批市级非遗名录。

  司空山的故事——民间文学

  岳西县境内,尤其是店前、冶溪、白帽等乡镇流传的司空山故事甚多,题材广泛、内容丰富。2016年入选第四批市级非遗名录。

  岳西木雕——传统美术

  岳西县地处大别山区、处皖西南,地分江淮,襟连吴楚,与霍山、舒城、潜山、太湖、英山5县接壤。吴、楚、江、淮多种文化板块在此碰撞融合,其建筑深受徽赣建筑风格影响,古建筑雕刻自成一体。? 2017年入选第五批市级非遗名录。

  黄茶制作技艺(岳西黄大茶)——传统技艺

  岳西黄大茶是轻微发酵茶,属黄茶类,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黄茶在世界上唯中国仅有。岳西黄大茶主产区岳西县包家乡一带原属霍山县南乡深山茶叶产区,制作黄大茶历史悠久,也就是茶史上赫赫有名的“皖西黄大茶”,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2017年入选第五批市级非遗名录。

  岳西豆粑——民俗

  岳西豆粑是本地广受欢迎的一种美食,全县境内都有烫豆粑的习俗,以冶溪、店前等地区制作的豆粑最具有代表性。烫豆粑在岳西县不仅是一种特产,而且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和风俗,承载着家家户户丰收的喜庆及邻里间团结互助的情谊。2017年入选第五批市级非遗名录。

  工艺被加工技艺--传统技艺

  岳西工艺被制作沿用传统手工方式,选料考究、做工精细,工序复杂繁多。产品的制作要经过设计、剪裁、绗缝、盘花、刺绣等十余道工序才能完成。本地有多家企业传承技艺,已形成不同层次、较大规模的生产。2020年入选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

  竹木加工技艺 --传统技艺

  岳西山区百姓善于因地取材,利用废弃的树枝、竹子、玉米秸秆等原材料制作各种原生态生活用品,大件有屏风、桌椅茶几,小件有灯笼、各式器皿、室内装饰品等。竹木加工技艺产品已经成为本县极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尤其是采用废物利用、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促进本县村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20年入选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

  韩氏蛇疮散--传统医学

  “韩氏蛇疮散”源于本县民间医药,已传承一百多年。创始人韩宗新,道光十七年(1837年)生人,擅长中草药泥埯疗法,独创“蛇疮散”,主治带状疱疹及各种皮肤疑难杂症(后依次更名为带状疱疹散、读秒止痛疱疹膏),闻名周边。药膏原料精选水蛭、虎杖、青天葵、水红花籽等三十多味中草药,制作流程全手工。尤其是炼油的火候和熬药的技术全凭医师多年经验才能掌握,此方现由韩氏后人韩久树传承并发扬光大,其药理疗效得到正规医疗部门的认可并多次获专业奖项。2020年入选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

  绿茶制作技艺(岳西炒青)--传统技艺

  岳西制茶历史悠久,炒青制作工艺更是传承久远。清明后采摘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经摊青后高温杀青,揉青,中火炒青,最后慢火炒干。特点是条索紧结,汤色黄绿明亮,香高持久,是岳西百姓待客自饮的首选,最受欢迎。2020年入选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

  县级26项

  黄梅戏——传统戏曲

  黄梅戏旧称“采茶戏”“黄梅调”。约在清咸丰年间由唱采茶戏的灾民传入,同治年间乡间已有小戏演唱,清末已趋兴盛,至新中国成立前县域内职业戏班频繁活动于本县及周边地区。2007年入选首批县级非遗名录。

  二扬子——传统戏曲

  “二扬子”是原霍山南乡(今黄尾、头陀、青天、包家等地)对早期庐剧(西路)的称谓。清后期上述地域均有小型班社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组建有业余剧团,是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剧种,是庐剧的初期艺术形态。2007年入选首批县级非遗名录。

  茯苓培植与加工技艺——传统技艺

  茯苓为常用中药,是寄生菌植物,系安徽四大名药之一。岳西县是全国六个茯苓生产基地县之一,全县各地均有出产。岳西茯苓“薄如纸,白如云”,其培植、加工技艺在海内外享有盛名。2007年入选首批县级非遗名录。

  油坊榨制技艺——传统技艺

  土法榨油,北周时期便已存在,至今已有1400多年。其中卧式木楔榨油法,沿用了千年来三大工序:石磨碾筛、木甑受蒸、木榨取油。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这种传统的油坊遍布县域各地为当时当地的民众生活用植物油的主要制作场所。2007年入选首批县级非遗名录。

  岳西竹器加工技艺——传统技艺

  岳西盛产竹子,资源遍及全县、所产各种竹类,质地坚韧,纤维细长,富有弹性,适于制作竹编工艺品和竹器家具,竹编生产遍及全县,各具特色,请篾匠师傅上门做活曾经是本县最为常见的生产生活习俗。2015年入选第二批县级非遗名录。

  岳西灯彩 ——传统美术

  岳西灯彩历史源远流长,技艺涉及竹编、绘画、剪刻纸等门类,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综合艺术。2015年入选第二批县级非遗名录。

  岳西锣鼓曲——传统音乐

  岳西锣鼓曲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分为民间打击乐和吹打乐,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品种。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民俗活动中重要部分之一。2015年入选第二批县级非遗名录。

  岳西歌谣——民间文学

  岳西歌谣由岳西群众口头创作、传唱,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篇幅或短小或宏大,贴近群众生活,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愿望。2015年入选第二批县级非遗名录。

  中关粉丝——传统技艺

  中关乡是岳西县传统的农业大乡,制作粉丝的绿豆、红薯等农产品原料非常充足,有漏粉丝和推粉丝两种制作方式。中关乡制作粉丝在本县享有盛誉。2015年入选第二批县级非遗名录。

  神仙槎豆腐——民俗

  神仙杈豆腐是岳西较有特色的时令菜肴,它以山区特有的腐婢树叶特制而成的,因其季节性强、量少而尽显珍贵。是岳西老百姓只能在夏季品尝到的食品。2015年入选第二批县级非遗名录。

  白帽霜果——传统技艺

  在岳西县,传统手工点心制作名目繁多,其中以白帽镇的霜果名声最响。霜果的制作方法非常复杂,有“年头备料,年尾使用”一说,可见其制作之辛苦。2015年入选第二批县级非遗名录。

  店前麻饼——传统技艺

  在我县,传统手工点心制作名目繁多,其中以店前镇的各式点心名声最响。据考证,店前麻饼制作方式与四川水土拗锅麻饼几乎相同,而水土麻饼又源自苏饼(苏州特产)。2015年入选第二批县级非遗名录。

  岳西米粑——民俗

  米粑是以大米、糯米为主要原料经过一定特殊加工技艺制作的米类食品,岳西地处大别山腹地,山区多稻米,依附于稻米文明的米粑文化习俗数不胜数,均是大山人的美食和独特的风俗习惯。2015年入选第二批县级非遗名录。

  铸锅制作技艺--传统技艺

  岳西铸锅历史由来已久,千百年来一直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其工艺繁复,经历洗砂、筛粉、兑泥、制模、冶炼、浇铸、脱模、打磨等上百道工序反复而成,一套模具只能制作百余口锅,做完即废、重新制模。现今仅存河图镇岚川村汪氏家族仍在坚持制作。2019年入选第三批县级非遗名录 。

  生漆制作技艺--传统技艺

  生漆又称为大漆、土漆。漆树一般长至5至7年可采割,割漆之前备好漆篮、漆刀、漆刮、漆桶、蚌壳等,采割下口要形成小槽,漆液顺槽流入蚌壳,漆倒入杉木桶里晒干水分。晒好的漆贮藏时还要插入多根干芒花秆,以散发水分防止变质发黑。生漆制作现几近绝迹。2019年入选第三批县级非遗名录。

  陶器制作技艺--传统技艺

  陶器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以本地特有黄泥黏土为胎,经过筛洗、炼泥、拉坯、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在1000度以上的高温下煅烧而成。五河镇桃李村黄泥榜是现今仅存的制作地点。2019年入选第三批县级非遗名录。

  岳西生腐--民俗

  岳西生腐是本地常见豆制品。原料是将黄豆经磨浆、压坯等多道工序先制作成豆腐,压结后切成豆腐条,放入菜油锅内高温炸制而成。本县出名的有“菖蒲生腐”“白帽生条”。2019年入选第三批县级非遗名录。

  岳西豆皮--民俗

  豆皮,又叫豆油。是将豆浆煮沸之后表面形成天然油膜挑起来晾干而成,岳西传统习俗讲究女人坐月子吃鸡蛋下豆皮,因营养丰富,食材珍贵历来是旧时山区奢侈的营养品。2019年入选第三批县级非遗名录。

  岳西千张--民俗

  千张是将黄豆浸泡、磨浆、熬煮、点卤、浇注、压榨、剥离等工序制作而成,因其成品看起来有千百张叠加在一起而得名。岳西千张采用传统工艺制作,以薄软耐煮、不碎不断出名。2019年入选第三批县级非遗名录。

  岳西挂面--民俗

  挂面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面食,岳西挂面传承古法而制,制作步骤包括和面、醒面、盘条、上条、二次醒面、拉条、 挂面、二次拉面、回面、下架、包装。鸡蛋挂面历来是民间的待客佳肴。2019年入选第三批县级非遗名录。

  吊酒--民俗

  酿酒在我国历史悠久,本地称为“吊酒”,是传统的蒸馏冷凝制作工艺。多以大米、糯米为主要原料,也有用荞麦、高粱、玉米等粮谷制作。流程有选料、浸泡、初蒸、焖粮、复蒸、摊凉、拌曲、发酵、蒸馏等。每逢秋收冬闲,乡村农户时有自家吊酒,自饮赠友不亦乐乎。2019年入选第三批县级非遗名录。

  挑花篮--民俗

  挑花篮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主要存在于灯会表演过程中,是我县境内一项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2019年入选第三批县级非遗名录。

  打连厢--民俗

  打连厢又称金钱棍、霸王鞭,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舞蹈艺术,由女子表演,通常在灯会和民俗演出中表演,寓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作为一种民俗歌舞文化,深受人们喜爱。2019年入选第三批县级非遗名录。

  瓮腊肉--民俗

  腊肉,选农家散养黑猪,立冬后0°左右开始腌制,立春前两天结束。这是节气赋予人间的美食调味剂!所有腊味挂在阴凉通风的大房子里,自然发酵,自然酝酿,至农历三月初再经历一次暴晒,再转至室内发酵一个月,然后入缸瓮制窖藏一至两个月,这期间素荤之间相互酝酿,相互发酵。待开坛时,浓浓的腊香味,不是言语可以形容。2019年入选第三批县级非遗名录。

  车子灯--民俗

  车子灯,民间也称“坐车”,盛于清末民初,只在灯会中表演,主要流行于本县西部乡镇。其表演形式是走唱,两人表演。唱曲属单曲体,分正曲、杂曲两大类。2019年入选第三批县级非遗名录。

  孙氏祭祖--民俗

  祭祖民俗相延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习俗。岳西孙氏祭祖保留着传统的流程规制,祭祀典礼开始后,主祭人、副主祭人就位,恭请祖先,由主祭人恭读《请祖文》,行上香礼、行奉献礼,接着主祭人恭读《祭祖文》,全体孙氏宗族子孙肃静聆听。副主祭人诵读《孙氏家训》,最后族长讲话,宣布集体祭拜礼成和行跪拜礼。2019年入选第三批县级非遗名录。

  编 辑?| 刘倩

  责?编?|?汪宏方?储海霞

  终 审?| 刘捍华

  主办单位?|?岳西县融媒体中心

  

  

上一篇:番茄小说听书功能怎么设置 番茄小说听书设置方法分享
下一篇:进门玄关看见什么为大吉?一幅山水国画招财改运是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