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的功能性将逐渐弱化,人口形势只是催化剂?

栏目:健康教育  时间:2023-07-29
手机版

  导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人口变化对教师队伍的影响,主要在迭代更替,而不在数量多少。未来一段时间,新进教师数量可能会减少,这一现象在偏远农村地区学校将更为突出。目前,农村学校普遍教师年龄结构偏大、音体美教师匮乏,如果新进教师数量减少,教师代际断层问题会更加凸显。教师不会在总体上大量过剩,但也不否认在局部和长期会出现过剩或空缺的问题。

  全国城镇人口趋于向发达地区、经济活跃地区转移,学龄人口同样如此,教师资源已经出现人口流入区域缺编和人口流出区域空编并存的现象。

  

  正文:

  近日,半月谈(“中华第一刊”)发表了一篇采访形式的文章,探讨了人口变化对教师队伍的影响。 文章认为,教师不会在总体上大量过剩,但也不否认在局部和长期会出现过剩或空缺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对策,如小班化、远程教学、全科教师、教职工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等。基调是稳定教师队伍的心态,但也暗示了教师编制的功能性将逐渐弱化。

  

  教师编制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确定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的数量和结构,以及相应的待遇和保障的制度。 教师编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教育质量,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稳定教师队伍。在人才匮乏的时代,教师编制起到了巨大作用。 但在人口形势发生转变的背景下,教师编制的功能性必然要逐渐弱化。

  

  首先,人口减少导致学生数量下降,这意味着教育资源供需关系发生变化。 一些地区和学校会面临招生难、关门倒闭、编制缩减等问题,而另一些地区和学校则会面临学位紧张、招聘难等问题。 这就要求教育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师编制,实现优化配置。 这可能会影响到一些教师的利益和稳定性,也可能会增加一些教师的工作压力和流动性。

  

  其次,人口流动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这意味着教育财力和待遇差距加大。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有足够的财力提高教师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或留在教师队伍。 而一些经济弱势地区则难以保障教师基本收入和绩效发放,甚至出现拖欠薪酬等现象,导致优秀人才流失或不愿从事教育工作。 这就要求教育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师聘任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教师资源供给标准、弹性和适应性。

  

  最后,社会变革导致教育需求多样化,这意味着教育质量和效率提升。 随着科技进步、知识更新、社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和家长对于教育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关注知识传授,也关注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个性发展等方面。 这就要求教育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这可能会影响到一些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也可能会增加一些教师的专业要求和发展空间。

  

  总之,教师编制的功能性将逐渐弱化,人口形势只是催化剂。这不是说教师编制没有意义,而是说教师编制不能成为教师队伍发展的唯一依靠和保障。 教师队伍要适应时代变化,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拥抱变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和责任。

  举报/反馈

上一篇:北方暴雨“转战”东北地区,辽宁将遭遇今年以来最大范围强降雨
下一篇:985大学最年轻准聘副教授诞生,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今年才2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