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线语文教师案头必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析与课例》
致读者/
这是一本写给一线教师的书,写作此书,缘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出台。作为课程认知与实施的国家标准,是处于教学操作层面的老师们必须了解并执行的。
那么,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新信息?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和挑战?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如何回应?大家对此有许多的疑问和困惑。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精神,明确执行课程标准的态度和方式,我们撰写了这本书,力求能解答老师们的问题和疑惑。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学习任务群的内部结构和特点,以便正确恰当地进行教学?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共有六个学习任务群,分为三个层面,除了这样的结构组合,我们还应该认识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内部结构和特点。
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是以“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两个板块呈现的,而在这两项之前,还有一段对本学习任务群内涵的阐释。这就形成了学习任务群的内部结构,即每个学习任务群都由“学习任务群内涵”“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三项组成。
内涵部分揭示设计意图,内容部分按四个学段分别呈现,提示部分是对教师教学的导引。
三个板块共同作用,在情境的设置、内容的选择、方法的使用、评价的设计,以及学习资源的调动等方面对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求做了细致的安排。
与“课程目标”分条描述每个学段之下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紧密呼应,课程内容以学习任务群为主线,分条描述每个学习任务群之下四个学段具体的“学习内容”,根据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教学提示”,将四种语文实践活动融入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
课程目标指向“学生需要达到什么程度”,课程内容指向“学生通过学习什么才能达到这个程度”,而后面的学业质量标准则指向“怎样才能知道学生达到了这个程度”,三者是高度一致、相互呼应的。理解这些,老师们对于如何设计学习任务群教学,应该胸有成竹了。
关于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我们从六个学习任务群的共性来谈。梳理起来有三个特性,即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情境性
情境对于学生学习和知识建构有着重要作用。它体现在四个方面。
(1)知识有情境性特点。知识的获得是学生和情境互动的结果,当学生在情境中调动原有知识去解决问题而不得的时候,他就有了学习新知识的愿望。新旧知识碰撞融合,就能打破原有平衡,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平衡,从而优化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情境有学习动员功能。学生在情境中会产生学习的愿望,而情境的真实性能让学生产生真实的角色感,这种角色感带动真实的实践过程,在学习成果真实的运用情境中让他产生成就感和获得感,所以情境有利于学生用投入的状态进入学习进程。
(3)情境揭示了语文和生活的天然联系。语文学习活动源自生活,为了生活,这些源自真实的社会生活、文学文化以及跨学科的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回归语言运用的真实场景,能够让他看到语言运用和生活真实的关联,从而打通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的关系。
(4)情境中的学习力和应变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核心素养面对未来社会生活,要求学生能具备在复杂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辨识情境的特征,并根据情境特征采用合适恰当的应变方法,这本身就是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要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实践性
语言运用学习的途径是语言实践,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当中表现出来的。学生要在用语言的过程中学语言,语文课程中的语言学习活动,如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等都是学生的语言运用实践,学语言和用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在两者互动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发现更多语言运用的妙处,发现语言运用方面需要自己关注的问题,并及时运用。从而丰富他的语言运用经验,并在丰富经验的过程当中实现语言品质的提升。
综合性
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审美情趣乃至文化自信,都是在生活情境中形成并在融合中发展的,而真实的生活从来就是综合的。所以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和实施必须强调综合性,追求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语文实践活动之间的融通,追求语言、思想、知识、情感修养等各个方面的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这种综合效应的追求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
这三个特性,统一在“特定的学习主题”下,共同作用。我们要明确统整的学习主题,围绕主题设置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典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示例
(以上内容摘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析与课例》第四章)
新书推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析与课例》
王意如 徐思源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0-3637-4
定价:69.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的六大部分,分为“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六章 , 以69个一线教师学习新课标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为线索 ,以“问题解析、示例展示及评析”的形式为体例 ,匹配丰富示例,旨在对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进行全面而完整的案例式解读,为教师在实践新课标过程中的难点释疑解惑,帮助教师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将新课标要求与教学实践结合。本书同时配套43个课堂实录/教师说课视频,旨在为教师提供生动的教学样本。
新书亮点
精选79个来自一线教师且具有代表性和价值性的问题,凸显课标解析的针对性。
涵盖新课标六大部分,并结合问题进行全面而完整的解读,确保课标解析的全面性。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语文教育专家、语文特级教师联合编写,解析内容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既有理论的高度,也能联系一线教学实际,既具有权威性,同时表达通俗易懂。
以“问题—解析—示例—评析”为体例,问题解析匹配丰富例证,评析内容紧贴教学操作实际,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学习、思考与实践,体现课标解析的实践性。
配套43个课堂实录/说课视频。扫码看课,为教师提供教学样本,营造听课的现场感和阅读的生动性。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
第一章 课程性质
1.1语文课程如何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基础?
1.2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性质”相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显增加了更多的内容。若从实际操作角度而言,是否意味着要增加语文课时?
1.3如何确立“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哪些课文适合确立情境?是否所有的课文都可以找到合适的语言运用情境?
1.4由“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变为“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否缩小了语文课程的作用范围?
1.5“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把握语文课程的综合性?语文课的“语文味儿”和综合性是否矛盾?
第二章 课程理念
2.1课程理念强调学习情境,但在很多现实教学中,“情境”只是在课堂导入时出现,主体教学内容并没有改变。应如何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情境化?
2.2课程理念要求“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时代性”和“典范性”应如何整合?“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是指关注新词汇、新的语言形式吗?
2.3为何义务教育阶段只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会不会导致教学内容太过浅显?
2.4“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否适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
2.5如何落实“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
2.6如何对整本书阅读进行评价?如何鼓励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
2.7关于“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问题集中在缺乏默会的文学、文化、生活常识,缺乏自主的沉浸式阅读习惯和充足的阅读时间。在缺乏积累和功底的状态下,把研究时间和重心放在手段与方法的创新上,是否会产生隔靴搔痒的问题?
第三章 课程目标
3.1所谓“素养”,是指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达到的水平。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应当是可以追求、可以实现、可以评价的。语文核心素养中的第一条是“文化自信”,如何将“自信”化作外显的“水平”?又如何进行评价?
3.2语文核心素养内涵中提到的“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什么意思?
3.3学生的语言实践具体指什么?语感、个体语言经验和语言运用能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3.4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而现在很多教师直至大学毕业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逻辑学,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3.5“审美创造”中提出“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如何界定其中的“初步”?
3.6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有怎样的联系?如何把握它们的内在关系?
3.7语文课程目标的修订原则有哪些?
3.8怎样把握总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3.9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与学段要求之间是什么关系?
3.10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学段要求有哪些变化?
3.11基于核心素养的“识字与写字”有什么新要求?
3.12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与鉴赏”有什么新要求?
3.13基于核心素养的“表达与交流”有什么新要求?
3.14基于核心素养的“梳理与探究”的目标要求有哪些特点?
3.15如何理解不同学段中“整本书阅读”的学习要求?
3.16语文教师应如何尽快熟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课程目标,并将学段要求落实在教学中?
第四章 课程内容
4.1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内容有哪些变化?其意义何在?
4.2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相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内容中增加了“主题与载体形式”,这有何意义?
4.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什么要用学习任务群来组织课程内容?
4.4学习任务群的三个层面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怎样理解和把握不同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区别和关系?如果学生学习基础较弱,能否开展发展型、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学习?
4.5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学习任务群的内部结构和特点,以便正确恰当地进行教学?
4.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语言运用和语文实践活动,这意味着什么?
4.7学习任务群中的学习内容、教学提示与教学中单元目标或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关系?
4.8“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这一学习任务群的活动载体是什么?这一学习任务群的学习与其他学习任务群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9“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中涉及许多语法知识、语言文字知识,教学中应如何落实这些知识呢?
4.10“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初步学习分类整理课内外认识的字,第二学段的学生诵读、积累成语典故、中华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诗词和新鲜词语、精彩句段等。这些要求是否合理?又应该如何实施?
4.11设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意义是什么?实用性阅读与以前的应用文学习有什么差异?
4.12“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的“叙事性文本”有没有具体的界定?它与其他学习任务群中的“叙事性文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13“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强调“学习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有什么意义?对于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流行语的情况,教师应如何引导?
4.14文学阅读对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有什么意义?语文学习中的文学阅读与生活中的阅读有什么不同?
4.15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如何处理“达到基础要求”与“提倡个性化阅读”的关系?
4.16文学作品的经典化需要时间,课本中多为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如何建立它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17“欣赏影视作品”属于语文课程学习内容吗?语文课上看电影,重点看什么?
4.18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写作”包含哪些内容?如何把握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创意表达”是写诗歌、小小说吗?
4.19《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意义是什么?
4.20“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与以往议论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有哪些不同?
4.21“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中提到要“学习关于科学探究方面的文本”并进行“专题式的研讨、演讲和写作”,教师应如何操作呢?
4.22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中,第四学段要求“阅读诗话、文论、书画艺术论的经典片段,尝试运用其中的观点欣赏、评析作品”。这一要求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会不会太难?
4.23设立“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有什么意义?“整本书”的定义是什么?
4.24“整本书阅读”为什么是拓展型学习?通过书本阅读积累字词,是基础型学习还是拓展型学习?
4.25“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关键环节有哪些?教学中应如何实施?
4.26“跨学科学习”是语文学习吗?学生在学校里本来进行的就是多学科的学习,每个学科都各司其职,自成体系,语文学科为什么要“越俎代庖”?
4.27“跨学科学习”需要与其他学科老师共同完成吗?在这个学习任务群中,其他学科学习与语文学习的关系是怎样的?
4.28“跨学科学习”的资源在哪里?如何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教学?
4.29写作在“课程内容”中如何体现?教学实施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五章 学业质量
5.1学业质量标准与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
5.2如何理解、体现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
5.3如何将具体的评价工具与学业质量标准建立联系?
5.4如何在每个学期设定精确的学业要求,并据此考查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进步?
5.5如何评估偏内隐性的学习结果表现?
第六章 课程实施
6.1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课程实施,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6.2在日常教学中,怎样理解和实现语文课程“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
6.3如何“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
6.4强调整体和综合,会不会影响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6.5“创设学习情境”的提法已经流行了多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教学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这有什么新意?
6.6如何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6.7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上需要做哪些努力?
6.8如何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语文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6.9《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过程性评价”中指出“教师应为不同年级学生和不同学习内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采用有针对性的评价工具”。如何理解“有针对性的评价工具”?
6.10对于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应怎样合理设置评价方式并予以实践?
6.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提及要“引导学生内化评价标准”,“在评价中学会评价”。对此,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引导?
6.1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作业评价建议”中指出“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数量,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什么样的作业是优质的作业?
6.13“阶段性评价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择评价手段,可以采取纸笔形式,也可以设计综合的学习任务”。这一评价建议应如何落实?
6.1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要求”中指出“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简单结构作答和复杂结构作答实行分级赋分”。如何理解并落实这一要求?
6.15“教材编写建议”是对教材的要求,教师可以从中了解什么?
6.1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什么强调课程资源开发?对此,一线教师需要做什么?
6.1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的内容,这对教师有怎样的要求?
课堂实录与说课视频
1. 《剪窗花》课堂实录
2. 《司马光》课堂实录与说课
3. “基于情境教学模式的初中语文线上写作教学”课堂实录
4. 《端午粽》课堂实录
5. “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看图写话”课堂实录
6. “‘介绍一种事物’习作评改课”课堂实录与说课
7. 《钱塘湖春行》课堂实录
8. “‘注意说话的语气’口语交际课”课堂实录与说课
9. 《白杨礼赞》课堂实录与说课
10. 《a o e》课堂实录与说课
11. “让别人看见——策划书的撰写与交流”课堂实录与说课
12. 《大雁归来》课堂实录与说课
1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堂实录与说课
14. 《湖心亭看雪》课堂实录与说课
15. 《好的故事》课堂实录与说课
16. 《故乡》课堂实录
17. 《两小儿辩日》课堂实录与说课
18. 《童年》课堂实录与说课
19. “‘红小鬼’的故事——《红星照耀中国》中期导读课”课堂实录
20. 《古诗词三首》课堂实录与说课
21. 《比尾巴》课堂实录与说课
22. “‘化生活为文字’写作教学”课堂实录与说课
23. 《石壕吏》课堂实录与说课
24.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习作教学”课堂实录与说课
25. “小小‘动物园’习作讲评课”课堂实录
作者介绍
王意如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文自修》杂志主编。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中小学(中职)语文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主要从事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师教育研究。主持教育部和上海市科研项目“国家级培训模式和课程方案研究”“语文教师职后培训效能与模式研究”。著有《中国古典小说的文化透视》《中国古代文学与语文教育》《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师的素养》等二十多部著作,发表论文多篇。
徐思源
正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等称号。曾任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苏州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新课程远程研修高中语文主持专家、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华东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技术应用”课程设计及讲授专家、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苏州市语文站主持人及特级教师后备班导师等。主编撰写《诗海巡览》《文学苏州》《校园碑文选读》等校本教材多部,发表语文教育论文数十篇。
郑桂华
教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审查委员,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分册主编。开设中学语文教学设计、写作教学研究、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等课程,著有《中学语文教学设计》《写作教学研究》等著作。
叶丽新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语文课程与教材、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专著《读写测评:理论与工具》获2014—2020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END
制作:袁欣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方微店购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析与课例》!
上一篇:珠澳科技创新大讲堂首次走进澳门高校!中医药创新助力产业发展
下一篇:【新闻早茶】“五一”返程火车票开售,还有这些热点……
最近更新健康教育
- 注意!这种东西“入侵”校园,已有小学生上瘾!专家紧急提醒→
- 英国本科心理学多少学费
- 亮相!第60届高博会!
- [浦东]澧溪中学: 用好教育惩戒这把“戒尺”
- 重阳节吃糕去,闵行颛桥糕会全面回归
- 武强县周窝镇开展重阳节爱心志愿服务活动
- 继“网”开来|我校学子参与2023年国际网联世界网球巡回赛青少年年终总决赛志愿服
- 河北遷安:多樣形式開展交通安全教育宣傳
- 青海各地全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质增效
- 汇聚育人合力 助力学生成长
- 静待花开,每一粒种子都值得等待
- 用我们的“青春”,描绘我们的济南
- 2023年浙江一级造价师打印准考证时间:10月23日-27日
- 托福听力考试的步骤-流程-程序
- 龙向洋:履职尽责 担当作为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蓝山贡献计生协力量
- 美翻了!用“型”打开山师
- 论坛实录|易延友:二审纠错何以可能
- 蕲春一小区自筹20余万资金,共谋共建扮靓美丽家园
- 拼音“o”读“喔”不读“窝”?回应来了→
- 成都心理咨询去哪儿做?成都心理医院排名前十名单
- 漯河:全省团体第一名!
- 海天味业股价业绩“双杀”!市值蒸发5000亿,经销商半年“跑路”416家
- 留学美国申请资料怎么写
- 湖南:打造“法治湘西”样本 护航生态旅游
- 自考是先报名然后再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