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东城望坛棚改项目完成首批回迁入住,2268户居民圆梦新居
告别夏天漏雨、冬天漏风的“老破小”,住进环境优美、设施便利的新楼房。4月17日,首都功能核心区体量最大的棚改项目——东城区望坛棚改项目完成首批回迁入住,共计2268户居民完成手续办理,即将入住崭新的望坛新苑小区。
4月17日,工作人员带着居民看新房。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首批项目2268户居民入住
距离地铁永定门外站不远,就在安乐林路北侧,一排排棕褐色的新楼在初春绿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漂亮。这里就是望坛居民的新家——望坛新苑。望坛,因遥望天坛而得名,这里曾多为上世纪50年代建设的排子房和简易楼,环境脏乱难治、安全隐患突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体量最大的棚改项目,望坛项目共涉及5700余户,项目占地面积40余公顷。
2017年4月,望坛项目启动预签约。如今,首批2268户居民完成手续办理,即将入住新居。
穿过赤红色的回迁门,走进望坛新苑小区,宽敞平整的道路两旁,桃花彰显浓浓春意,砖红与灰白相间的住宅楼伫立左右,口袋公园的花草芬芳沁人心脾。
“三、二、一,请掀开红绸!”现场,东城区委书记孙新军与居民共同为“望坛新苑小区”揭幕,并将象征开启幸福之门的“金钥匙”交付到居民代表手中。
记者注意到,永外街道在小区内设置了“新苑照相馆”“印象望坛”“同心筑梦”等打卡点。新苑照相馆红火的背景板前,摆放着两把古朴的圈椅,仪式过后,居民纷纷到此拍下全家福。“这个照相馆我们会保留7天。”现场工作人员说。此外,不少居民将写有心愿的心形的小卡片贴在心愿墙上,“愿全家健康平安快乐”“新家新生活”“乔迁之喜良辰吉日”……简单的卡片透出美好的祝愿。
4月17日,回迁仪式现场,居民代表领到新房钥匙。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告别11平方米平房,搬进75平方米两居室
揭幕仪式后,居民排队办理入住手续。永外街道工委副书记高鹏介绍,为了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回迁现场划分了等候、办理、便民服务等功能区,设置供暖办理、公维核验、物业缴费等全流程服务环节,配备养老、就业、银行、医院等咨询服务台,工作人员负责答疑解惑,现场能办的手续当场就可办理。
今年60岁的居民曹秀玲和爱人在4月12日就办理了入住手续,收到了新房的钥匙,今天两人又兴致勃勃地来到现场参加小区揭幕仪式,在新苑照相馆的背景板前拍了照片。
曹秀玲和爱人在回迁仪式现场拍纪念照。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曹秀玲穿着暗红色的棉麻旗袍,外搭黑色印花长褂,脖子上戴着一串珍珠项链。但她仍觉“不够完美”,“其实我有更好的搭配,原先准备的是同样棉麻质地的黑色外套,准备的是粉色的珍珠项链,今天出门太激动,戴着白项链就出来了。”
曹秀玲告诉记者,她一岁多就来到平房区居住,2017年搬到其他住所,在这里一住就是50多年。“我是跟着爷爷奶奶住,爷爷奶奶过世后,我在这里成了家,又有了孩子。”曹秀玲说,在搬迁前,一家三口住在不到11平方米的排子房里。
排子房是1958年建的,质量还可以,但到了雨季仍会担心房子漏雨,爱人就要爬上房顶瞧瞧,每年要加固房顶,下雨时胡同里也是“出门一脚泥”。尤其不方便的是要出门去公共厕所,“冬天冷、夏天热,有时候人多,去了还得排队。”房子的上下水也不好,常常堵塞。
4月17日,曹秀玲和爱人在新房内验收。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曹秀玲的新居是75平方米的两居室。一进门右手边就是卫生间,再往里走,客厅位于正中间,有宽敞的阳台。左手边是厨房,右手两间卧室。房子已经完成了基础装修,卫生间和厨房设施齐全,房里铺上了复合木地板。
“这个户型我很满意,全南向,采光很好,基础的装修也都做好了,我只需要再做些修饰。”曹秀玲介绍,两间卧室中的一间是不规则的五边形,她准备请设计师再做个性化的设计,“客厅这边我计划在靠近阳台的左侧摆上电视,右侧摆上沙发,北侧角落放上冰箱、餐桌,靠墙再做一排柜子。”曹秀玲在客厅里比画着说。
拿到钥匙后,她和爱人就迫不及待地对房子进行了规划,看到宽敞明亮的新居,她心里很满意。
小区内设8个爱心驿站,口袋公园各具特色
记者在现场看到,望坛新苑小区坐落在永定门外地铁站的东北角,出了地铁站,步行200米左右即可到达,交通十分方便。
本次涉及回迁的居民分布在10栋楼,分属三个大院,房屋面积最大的108平方米,最小的54平方米。4月11日至17日,居民可办理回迁入住手续,4月18日起,陆续启动搬家。
不少居民走进小区,看到齐全的配套设施满意地点头。据小区物业方、城承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张军桦介绍,小区内设置了8个爱心驿站,为居民处理日常报修等业务,还配齐了各类便民设施,包括打气筒、针线包、小推车、雨伞等。楼底一层还有不少商铺空间,未来将引进便民菜店,方便居民生活。
10栋楼分为6个组团,设置了6个口袋公园,各有特色。有的是儿童游乐的场所,有的是老年人的休闲场所,还有的主打园林景观。张军桦说,目前口袋公园里基础设施已陆续配齐,后续还会增加一些老年人健身器材。
永外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让居民住有所居、安居宜居,既是目标所指,也是实践所趋。“如今2268户居民已顺利回家,我们接下来的重点任务是持续探索回迁小区治理新路径,着力打造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社区协调、物业参与的社区治理新样板,让居民不仅身有所居,更心有所属。”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健康教育
- 注意!这种东西“入侵”校园,已有小学生上瘾!专家紧急提醒→
- 英国本科心理学多少学费
- 亮相!第60届高博会!
- [浦东]澧溪中学: 用好教育惩戒这把“戒尺”
- 重阳节吃糕去,闵行颛桥糕会全面回归
- 武强县周窝镇开展重阳节爱心志愿服务活动
- 继“网”开来|我校学子参与2023年国际网联世界网球巡回赛青少年年终总决赛志愿服
- 河北遷安:多樣形式開展交通安全教育宣傳
- 青海各地全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质增效
- 汇聚育人合力 助力学生成长
- 静待花开,每一粒种子都值得等待
- 用我们的“青春”,描绘我们的济南
- 2023年浙江一级造价师打印准考证时间:10月23日-27日
- 托福听力考试的步骤-流程-程序
- 龙向洋:履职尽责 担当作为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蓝山贡献计生协力量
- 美翻了!用“型”打开山师
- 论坛实录|易延友:二审纠错何以可能
- 蕲春一小区自筹20余万资金,共谋共建扮靓美丽家园
- 拼音“o”读“喔”不读“窝”?回应来了→
- 成都心理咨询去哪儿做?成都心理医院排名前十名单
- 漯河:全省团体第一名!
- 海天味业股价业绩“双杀”!市值蒸发5000亿,经销商半年“跑路”416家
- 留学美国申请资料怎么写
- 湖南:打造“法治湘西”样本 护航生态旅游
- 自考是先报名然后再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