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攻坚战中的炮兵第一师

栏目:健康教育  时间:2023-02-21
手机版

  作者简介: 文击,原名刘树棠,河北霸县人,现年104岁,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入党。历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宣传干事、政治教员、副教导员、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军区直属独立炮兵营政委,延安八路军总部炮兵团第3营政委,延安炮兵学校大队政委,东北民主联军炮兵二团(26团)政委,团长,东北军区炮兵第一指挥所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炮兵第一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志愿军炮兵第一师师长、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副参谋长、宣化炮兵学院训练部部长、副院长、济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军委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总参谋部炮兵部部长、顾问。1955年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

  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太原战役时,文击为炮一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太原前线左集团炮兵指挥所副指挥。

  

  作者近照

  台湾剧

  作者授少将军衔照

  1949年3月,我4野炮一师在平津战役结束后,即挥师南下,由冀入晋,配合华北第18、19、20兵团等部会攻太原。

  太原是阎锡山统治了38年之久的山西军事、政治、经济中心。阎锡山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成为当时国内第一流的要塞化城市,并将其8万余人的部队。分别摆在以太原城为中心的所谓“百里防线”内,主要兵力集中于外围防御地区,依托宽广纵深和坚固的据点式筑城工事进行防御。其防区划定为:北区、南区、东南区和东北区4个区,其中以东面设防最强。太原孤城虽兵力单薄,士气低落,但城墙高,工事坚,炮兵多,火力强,计有各种火炮600余门,在西岭、丈子头、北黄家坟、山庄头、剪子湾、小东门、大东门、城东南角、双塔寺、狄村等阵地,编组12个主要炮兵群。每个炮兵群以山野榴炮6至18门组成,由日军军官今村、岩田统一指挥。

  

  太原战役初期作战示意图

  太原战役是我军从1948年10月以来长期将敌围困,并给以沉重打击之后,于1949年4月发起总攻的。参加这次战役的是华北野战军第18、19、20兵团,西北野战军的一部。加上华北炮兵旅、第4野战军炮一师(欠炮25团)、炮2师3个营、高射炮第1团第3营,从而使前线总兵力大增,各种火炮达到1300余门。无论兵力、火力均占绝对优势。

  

  太原战役前期总指挥徐向前

  

  太原战役后期总指挥彭德怀

  1949年4月12日成立了太原前线司令部炮兵指挥所,陈漫远兼指挥,匡裕民为第一副指挥,彭景文为第二副指挥,统一指挥前线司令部直属机动炮群及第18兵团左右集团之远程炮兵。第18兵团右集团炮兵指挥所由张祖谅任指挥,赵章成为副指挥;左集团炮兵指挥所由白天任指挥,我为副指挥,统一指挥本集团之炮兵作战。参战的预备炮兵部队,编组为7个炮群。左右集团各辖3个炮兵群,1个远程炮兵群作为机动炮群。各军、师炮兵组成直接支援炮兵群。

  

  彭德怀在太原战役总攻前视察参战部队

  炮兵第一师下辖3个炮兵团(编者注:炮26团、炮27团、炮二师29团)的兵力,我当时任副师长兼参谋长。所辖炮兵当时分别配属和支援第18、19、20兵团作战,以支援第18兵团为主,从东面突破敌人防御。左集团炮兵指挥部和被支援的第60军开了一天步炮协同会议,明确了战斗各阶段炮兵的任务和协同步兵的具体打法。战役第一阶段为外围战斗,炮兵首先在小窑头、1200高地、淖马地区阵地、与敌炮兵作斗争,压制敌炮兵火力,摧毁敌炮阵地,支援步兵占领和肃清城外据点。战役第二阶段是支援步兵攻城。大部分火炮向前推进至剪子湾、英国坟地区,主要任务是在城墙上打开突破口,掩护步兵登城突破,支援纵深战斗。

  

  太原战役敌军前期总指挥,山西土皇帝阎锡山

  部队受领任务、部署就绪后,随即展开侦察。师集中侦察队和炮26、炮27团的主要侦察人员80余名,组成了9个组,在城东、城西两面有计划地组织敌情与地形侦察和测地作业。各级指挥观察所均在有利地形上展示,视界开阔,展望良好,组成了正侧相辅、互相重叠的严密侦察网。特别是对双塔寺、北黄家坟、钟鼓楼方向进行重点侦察,严密监视和精确标定。经过战前18昼夜不间断地侦察和对多方面情报的综合研究,查明和测定了敌观察所、指挥所、炮兵阵地及其他重要目标的精确位置。为压制敌炮兵,摧毁敌火力点,有力地支援步兵作战,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炮兵27团太原战役前誓师大会

  在外围战斗阶段,最突出的任务是压制敌炮兵。敌12个炮兵群凭借其有较长期的组织准备,充足的弹药储备,地形熟悉,在战役发起前曾疯狂一时,经常集中数十门大炮袭击我一点,给步兵造成不少困难和牺牲。

  

  炮兵阵地

  我炮兵于4月18日完成战斗准备,19日开始试射,20日开始对敌炮兵实施全面压制射击。除炮26团以部分连队配属步兵直接支援攻打敌7个据点的碉堡外,绝大部分炮兵担任压制敌炮兵的任务。因为敌炮兵多,能否有效地压制和歼灭敌炮兵是夺取外围战斗胜利的关键。当时,首先集中强大的炮兵火力突然猛烈的袭击对我危害最大的敌炮兵群。敌炮兵群在我强大炮火的控制下,始终未能组织起有效的还击,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如大东门敌150毫米榴弹炮阵地曾向我发射数发,我即集中3个炮兵群对其进行猛烈的压制,敌榴弹炮迅即被摧毁。又如第19兵团集中了30门火炮攻击双塔寺和大东门敌炮兵群,使敌炮受到压制。

  在整个炮战中,我军始终处于绝对优势,保证了步兵顺利进攻。在压制敌炮阵地的同时,我炮兵也非常重视侦察,一经发现敌炮兵的侦察指挥机构,立即组织火力予以摧毁。如我炮27团对敌双塔寺、钟鼓楼敌炮指挥观察所进行了破坏射击,发射54发,命中46发;炮26团对6号碉堡的指挥所进行了破坏射击,发射19发,发发命中,彻底打乱敌指挥机构。敌炮兵指挥观察系统被破坏,是造成敌炮兵半瘫痪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整个外围战斗中,由于我军炮兵始终占绝对优势,有效地压制住敌炮兵,使步兵得以顺利插入和连续攻击,只经一昼夜,就扫除了各个攻击方向的敌外围阵地,直逼太原城下。步兵赞扬我们炮兵是“取消敌炮发言权”的神炮兵,极大地鼓舞了我军士气,给下一阶段的攻坚战奠定了必胜的信心。

  

  外围据点被肃清后,敌全部被困城内,恐慌万状。我军乘胜计划于4月24日拂晓发起攻城。太原城墙高10余米,上宽6 -10米,底宽15米,砖厚2米,是一个很坚固很难破坏的障碍。为了保证按时打开突破口,掩护步兵登城,我们做了两手准备:一是以口径100毫米以上榴炮直瞄射击,打开缺口。二是上述打法如果不能奏效,准备掩护步兵强行爆破;再不行则直接掩护步兵通过云梯强行登城突破。炮26团、炮27团接受了在大东门、小东门、首义门、大北门打开4个突破口的任务,炮阵地前推到距开口处的城墙400-1400米处,多数为900-1000米,最近的为炮26团7连,仅距城墙400米,进行直瞄射击。

  

  炮兵阵地

  4月24日凌晨4时,火炮进入阵地,5时30分开始炮击。因敌我炮火昼夜未停,加上步兵的爆破和敌人从城墙上向下扔土手雷,爆烟造成通天的烟雾,把太原城笼罩起来。天亮时担任开口子的炮兵都看不见城墙及突破口的位置,不能进行观测与瞄准。各炮团迅速采取措施,派出人员到距离城墙150米处进行抵近观察,指挥射击,从而保证了按时在统一的信号下,开始了开口子的破坏射击。经过20分钟的集中火力的破坏射击,4个突破口基本上被打开,其中有两个突破口,由于炮兵提前一天占领阵地,完成了试射和标定,所以命中率高,破坏较彻底,各打开了20米宽约60度斜坡的缺口,使步兵顺利地通过;另两个突破口因未提前试射,效力射时又遇上烟雾迷漫,妨碍修正,影响射击精度,故破坏的不彻底,开的口子坡度较陡,后又经步兵稍加爆破才顺利通过。突破口打开后,步兵于6时30分发起冲击,趁我炮火硝烟未散,以迅猛的动作,从突破口登城,把敌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经过激战,至10时许全歼守敌,解放了太原城。

  

  解放太原我军入城式

  彭德怀副总司令在太原战役胜利结束时,高度评价了炮兵的巨大作用,并谦虚地说:“有这么多炮兵参战,谁指挥都能打胜仗。”太原的解放,结束了军阀阎锡山对山西人民长期的罪恶统治。

  本文选自炮一师老战士回忆录《战神浪花》

  举报/反馈

上一篇:女企业家研修班课程介绍
下一篇:刘清泉:漂流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