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的心声|成为母亲之后,有了哪些新的感受和体验?

栏目:健康教育  时间:2023-02-21
手机版

  今年母亲节,苏夏、艳君和我做了一场关于“成为母亲”主题的讨论。讨论以谈事实、感受及反思展开,我们首先分享了各自的真实经历:请见文章《谈谈“成为母亲”这件事》。同时,也在朋友圈做了问卷征集。一共有五个问题:

  在成为母亲以前,你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状态是怎样的?成为母亲以后,生活(身体)发生了哪些具体的变化?36位妈妈关于这个问题的分享成为母亲以后,你有了哪些之前没有过的新的感受和体验?是否有过让你觉得快走不下去的时刻?具体是什么时候?后来是怎么过去的?在育儿路上,哪些人给了你支持?他们怎么支持你的?如果你的姐妹或好友要当妈妈了,你想跟她说些什么?

  我们收到了几十位妈妈的留言。每一条留言,我们都仔细看了。我们选出了一部分与大家分享。

  那么,下面我们来听听妈妈们的心声。

  Q

  A

  &

  成为母亲以后,你有了哪些之前没有过的新的感受和体验?

  遇见更好的自己

  新鲜的体验是需要放下自己的比较心,比孩子不如比自己!!!今天被同事当头棒喝,哎,自己懒惰,孩子可不就懒惰,自己不开心孩子可不就不开心,所以还是要做好自己!把自己理顺。

  1、终于明白自己的性格深受母亲的影响。2、很多知识重新学了一遍。3、了解一些孩子成长的规律(当然主要是事后诸葛)4、发现孩子真的很有想象力,远超我们成年人。

  我想改变自己性格很急躁的方面,发现很难。很希望这方面不再影响孩子,发现更难。作为一个教育者,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保护孩子的个性真的很重要,也真不容易。如果再要生老二,我觉得我应该会改变一些。

  这个简直可以写论文。在育儿途中看到自己的缺点,让自己变更好; 跟自己的固执较劲,看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和后天学习及改变带来的变化。

  我觉得孩子确实是天使,太善良太可爱了。养孩子的过程中我逐渐成长了,变得心态更平和,也更懂得如何去爱了。最重要的是我意识到了社会性别角色对女性的影响和伤害,觉得自己有责任让女儿生活在一个更自由更平等的社会。所以现在我变成了一个女权主义者。我为自己的变化骄傲。

  感受到生命的成长和喜悦,学会温和待人待事。

  有了二宝,就想慢慢陪他长大,跟他一起探索世界,心态从容很多。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言行举止能真实反映父母的性情,一双父母在哪些方面有浓厚兴趣或天分也能在孩子身上充分体现出来。我是老大生下来之后开始慢慢关注心理学的,看了很多书和文章之后会更了解为什么自己是现在这个样子,然后想要给孩子什么样的家庭,我会更关注自己家庭的经营。我知道最好的家庭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全家。幸运的是生完孩子以后,老公是一个很愿意分担养育责任的人,之前只有老大的时候,一般我们会半夜半夜轮流,生完老二之后,他带老大,我带老二。他在上海,我和孩子们在常熟,他会每天8点半送老大上幼儿园后去上海上班,中间各种倒车,然后晚上7点半左右回家……我们家的火车票一年下来有30公分高,我相信光是这一点应该是很值得肯定的。我一直是一个说话做事比较直来直往的人,但是育儿路上我变得柔软,我想给孩子更有安全感的童年,而只有我和爸爸的和谐关系才能给他们更好的安全感。育儿之前,我其实有很长时间都是为了荣耀父母而活着,也就是说,我是没有自我的,我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慢慢找到自我,慢慢成长,了解女性的角色,了解母亲的角色,试着去理解我的父母,试着去理解我的丈夫。我也学会了慢生活,很多时候,慢慢来,反而会比较快……学会了爱和付出。原来我是这么有耐心的妈妈。套用昨天盖尔加朵的采访,第一,你不知道你还可以如此爱一个人;第二,你不知道自己在极度疲惫的时候仍然可以为了她打起精神。每天睡前给孩子读书,一个人带孩子旅行,还学习了英语,想要尝试一切好奇的事儿。有了自己的孩子后,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童年,想了一个问题,我是如何才变成今天的自己的?在我的童年里什么人说了什么话是让我特别不喜欢的?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又让我开心雀跃的?新的感受就是,从一个小姑娘成为了妈妈,感觉太不可思议了;新的体验就是,从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港澳剧姑娘,现在变成了什么都可以一个人完成了,甚至一个人在家看两个宝贝。要跟孩子一起学习新鲜事物。学习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称职妈妈。时刻教育孩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生命带来喜悦

  有孩子感觉每天都是新奇的。新的感受和体验很多很多,孩子刚出生,我才发现,哇,原来宝宝们没有眉毛和眼睫毛。一天天带娃,发现很多很多,发现她会自己抓饭了,会叫爸爸妈妈了,今天突然会说爱你了。这些让我更加珍惜和去学习新知识。育儿路上给我最大的感受和体验是孩子爱我们会比我们想象中的多,简单的例子,我儿子现在马上五周岁,每天醒来都会发自内心的抱着我的脸对我说妈妈我爱你,让我内心柔软的不行,会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从各方面做他的榜样和坚强后盾。看着宝宝成长很惊喜,感慨我们自己,赞叹动物基因的强大,一种难以形容的爱,变得更加包容体谅别人,会照顾人了。以前没那么喜欢小孩,总体印象是各种哭闹,家里哥哥的孩子基本没抱过。自己有孩子后,母爱泛滥,总想给他最好的。他的一个小举动,一点小进步都让人觉得惊喜。不仅觉得自己的孩子可爱,见到别家的孩子也觉得可爱了。当妈妈后最明显的感受是幸福加倍脆弱也加倍。有孩子以前跟老公也很幸福,那种感觉就好像奶油蛋糕一样,有点甜腻;但是有了孩子以后幸福好像是麻辣火锅,对味蕾的刺激是多方面的,更饱满的。同时人也特别脆弱,容易崩溃。孩子是一种特别神奇的生物,她来自于你又不同于你。我是在孩子会说话以后有了比较强的养育的成就感。这两年由于哺乳我很少穿裙子,有一天我穿了一条纱质连衣裙,女儿一见说:哇!妈妈的裙子好漂亮啊!抱着我的腿在我身上蹭来蹭去地,我才发觉,啊她有自己对漂亮的理解啊。这件事时刻提醒我孩子是很可能被塑造出来的,我和我周围的环境,甚至我们给她读的书买的玩具都可能会塑造她。所以我想尽量不给她评判的标准让她自己去判断,而且要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成为母亲以后,有了深深的母爱,好像为女儿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一种幸福,觉得生活其实很有那种幸福感,小孩的小小的一个动作,对我来说都有不一样的感觉,一喜一怒都会因小孩而变化。幸福感和被需要。发现人类的幼崽原来这么可爱!妈妈可以如此的爱宝宝。感觉生命很神奇,宝宝是最好的礼物。收获每一次宝宝的成长,每一个新的技能,第一次发音mama,都是惊喜万分。被依靠很幸福。看他成长很幸福。原来一个人可以这么信任、依赖、爱另一个人,亲密的亲子关系让我对爱和被爱有了更多的领悟,对幸福和成就的理解也发生很大变化,眼前的小人才是我应该付出时间精力的最大事业。

  成为妈妈之后才更理解了父母

  体会到了做父母的不易和艰辛,彻夜带娃,白天照看,很辛苦。一开始不太适应,后来习惯了,看到可爱的孩子,一切都值了。成为母亲后,会为儿子的一句话感动。儿子高兴,我也高兴。现在能体量到当时母亲带我的时候那种心情,以前小时候母亲很凶,脾气很暴躁。现在能理解母亲带2个娃又要挣钱的心情。很经常给母亲打电话,买点东西孝敬一下。最大的感受就是体会了当妈妈的辛苦,还有就是对生命的珍视。育儿的过程,也是观察和欣赏生命的过程,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父母在养育自己时候的得失,并且尽力避免重复一些父母养育自己的时候自己曾经觉得不适的那些方式。也会觉得生命真的很美好,想要以一己之力把孩子引导成一个三观美好的人。

  生育之“痛”

  我算是一般人说的“学院派”,我相信专业知识和殿堂传承。在生育之前就已经阅读了相关育儿书,也了解了“产后抑郁”等方面的情况。在怀孕5个月的时候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学中的知识确实对我起到了积极影响。但我感受到的痛苦仍然远远大过我之前的想象。这个痛苦,不仅来自肉身疼痛,更来自生育之后和家人的关系,对自己的期待和不满。书中所谓的“只要看到孩子甜甜的笑脸,什么烦恼都会有烟消云散”在我这里根本就不存在。我最大的感受与体验是,妈妈本身的生活几乎遭到毁灭性颠覆性的改变,而爸爸的生活基本上没有变化。这种对比让妈妈更加痛苦,对爸爸的不满情绪更加激烈。让我深刻认识到“男”“女”性别上的不同,以及生育这件事本身对女性身体、精神、职业、事业、生活多方面带来的影响和破坏。这些想法或者说感受,在我生育之前是非常模糊的。知道了为啥生育率普遍下降,原来养孩子太累人了,怪不得年轻人都不生孩子。我和我老公当父母头三年彼此之间交流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生孩子?身在国外,没有帮助,只靠我们俩人。硬是把一个孩子养大了,很佩服自己。人生都是经历,是有了孩子丰满了我的人生,不后悔啦!双胎妈妈简直太!难!了!感受是现在一看到歌颂母亲牺牲或伟大的语言,心里就特别抵触,毫无感动。生孩子这件事如果是自己的选择,那么付出再多也是为了自己想要得到孩子,我以后是绝不会以这种方式去情感绑架孩子的。我希望她是自由的,身、心都要自由!称呼的改变不仅仅代表了年龄的增长,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女孩,变成了每天要操心茶米油盐的妇女。更多的是心里的苦和累,生活的艰辛没有人懂。为了孩子我必须学会坚强。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最好的。

  所有这些,都是成为母亲后的真实感受。新生命的到来,是一件充满喜悦的事情,但我们也要承认,养育,是一场“痛并快乐着”的持久征途,这些感受值得被看见,被听见,因为它们都很重要。

  带着阳宝看世界

  一起去过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斯里兰卡、越南、柬埔寨、阿联酋、英国、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瑞士、德国、丹麦、捷克、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黑山、波黑、土耳其、摩洛哥、突尼斯、埃及、智利、玻利维亚、秘鲁、墨西哥、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缅甸

  ▼

  ▼

  带着阳宝看世界

  举报/反馈

上一篇:喜报 菏泽医专附院护养中心成功入选山东省养老服务标准化示范点
下一篇:学术规则这次败给了科研管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