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快看普陀如何织就健康“大网”→

栏目:健康教育  时间:2021-02-18
手机版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十三五”期间,普陀区的全民健康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区中心医院成为市级首批区域性医疗中心,集合心脏中心的五大认证(中国胸痛、心衰、房颤、心脏康复及高血压达标中心),区人民医院挂牌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筹),真如镇、石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为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持续提高同时,普陀还全面推行《“健康普陀2020”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市民健康水平。

战疫情 “白衣战士”援前线守家园

战“疫”中的“白衣战士”

2020年除夕夜,普陀区中心医院2名医护人员踏上了驰援武汉的征程。随着疫情发展,普陀区先后有27名医护人员白衣为甲,奔赴武汉,冲锋陷阵在疫情第一线。“你们奋战在前线,我们守好家园。”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普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闻令而动,迅速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组和专家组,对疫情情况进行研判、高效应对。

独立的发热门诊专区

在普陀区的利群医院,发热症状的病人有专门的预检室和诊疗区,接诊医生全部做好隔离防护措施再看诊病人。“我们完善了全区医院发热门诊和发热哨点诊室的建设,严格规范预检、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管理。”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道口、机场,在流行病学调查、重点人群集中和居家隔离、核酸检测等方面,都有普陀医务工作者的身影,他们毫不犹豫奋战在最前沿,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的无一疏漏。

护健康 打造“健康普陀”立体网

“健康普陀医立方”微信公众号

“寒潮来袭,身上七个部位要保护好?”“冬季来临,如何管控血压?”“什么是痰湿体质?”......打开“健康普陀医立方”微信公众号,可以找到各类养生小贴士。“黄医生,今天你们又来‘摆摊头’啦。”在名医义诊现场,不少市民对参加义诊志愿医生都非常熟悉。除了名医义诊,“同心医+义”志愿服务医务志愿者们,把健康知识送到全区各街道镇、工业园区、楼宇商圈、公园绿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让健康教育覆盖各类人群。“十三五”期间,医务志愿者们累计服务市民群众达百万人。

“同心医+义”志愿服务为市民义诊

“我们不懂的,都是医养助力小周帮我们预约的,我们只要去看病就行了。”应阿姨和林伯伯是长征镇社区卫生中心的家庭医生的签约居民,由于两位老年人都不会使用手机,平时通过医养助理和家庭医生保持互动联系。前不久应阿姨想去大医院看白内障,又不知道怎么预约挂号,医养助力帮应阿姨预约了家庭医生首诊,家庭医生则通过“1+1+1”签约系统帮应阿姨约好了三级医院的眼科专家门诊。“太方便了!”应阿姨表示自己可从来没享受过这么好的“VIP待遇”。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化医养结合工作,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家庭医生为主导,通过“1+1+1”工作法:配备一个融合医养助理的家庭医生团队、建立一个“智慧医养”信息化平台、以一个家庭为单位签约辖区有服务需求老人的方法,探索医养深度融合,打造医、养、护、居、送全程服务模式,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目标。截至2020年底,普陀的10个街镇,家庭医生“1+1+1”组合项目累计签约达45.60万人,重点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孕产妇,0-6岁儿童,残疾人,65岁以上老年人,结核病,计划生育人群等)签约了约74%。

片区引入社区卫生服务站

“周阿婆,今天我们先测个血压再到楼上活动好吗?”77岁的周阿婆是长征镇梅川片区的常客,每周总要到这里三五天。三九严寒天气,老人的血压波动较大,好在长征镇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梅川片区里引入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资源,可以关注老人的日常的健康数据。片区内还引入了陆氏针灸非遗项目和社区MCI(轻度认知障碍)筛查项目。

“十三五”期间,普陀区以街镇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为依托,将社区卫生服务嵌入其中,为市民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和医养结合服务圈,现已建成4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促服务 创新举措惠民生

“现在看病很方便,只要一个手机就能搞定。里面还能查看检查报告,查看票据和在线缴费,看病再也不用排长队。”市民季女士打开上海普陀健康的微信公众号,就能在一个平台上实现预约、挂号、候诊、缴费、查看报告和票据等多种操作。

普陀区区属医疗机构诊疗统一预约、统一支付平台

作为上海市创新医疗服务品牌——普陀区区属医疗机构诊疗统一预约、统一支付平台的启用,将原本分散在各类医疗机构的门诊号、专家号、医疗技术、床位等资源进行整合集约,同时通过线上支付模式,提高就医付费的便捷度,让市民体验到了智慧医疗的便利和精准。目前,平台可提供全区383个科室757名专家3个月内的门诊号源的在线预约。截至2020年12月底,平台已绑定就诊卡11.5万张,预约挂号307.25万人次,在线支付1018.82万笔。

全国和上海市名中医普陀传承工作室

在普陀,公共卫生服务机制不仅越做越大,还越来越强。其中,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更是百花齐放。“冬天到了,膏方是我们这里最热门的。”在普陀区人民医院的上海市名中医沈丕安普陀传承工作室里,等候开方的市民络绎不绝。“以前我们都要去市中心的大医院去开膏方,现在名医就在家门口,我们就不用跑了。”等候的市民中有不少沈丕安“粉丝”,就是冲老中医的名号而来。这样的场景在普陀并不罕见,“十三五”期间,普陀区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介入科、普陀区利群医院中医肾病专科等10个专科入选区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项目,32个专科(专病)纳入上海市中医专科(专病)联盟,成立上海市中医医院-普陀区域中医医联体及9个全国(上海)市名中医普陀传承工作室,培养了50余名中医药优秀人才。

站在“十四五”规划的起点,普陀将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打造智慧化、整合型、高品质健康服务体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记者:易雯

编辑:朱翼

上一篇:圆梦“十三五”系列报道⑨| 坚持教育高质量发展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下一篇:黑龙江通报最新疫情 | 四省市本土确诊+36,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