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乘势而进,共同书写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栏目:健康教育  时间:2023-01-13
手机版

  半年为期。

  12月30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再次“回到”成都。不同的是,这是党的二十大后两地党政代表团的首次聚首。

  三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过了从开局起步到全面提速的不平凡历程。党的二十大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战略部署,赋予了更大的使命和担当。如何进一步融入大局推动合作领域纵深拓展?如何进一步高质量推动合作项目事项加快实施?如何进一步推动合作机制高效运行?都是这场会议中引发关注的问题。

  上午,重庆市党政代表团前往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厅、中科院成都分院科学城园区天府兴隆湖实验室、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考察了解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建设、科研技术创新、生物产业建圈强链、医药产业发展等情况,寻找合力打造高水平区域协作样板的答案。

  ▲兴隆湖畔的西部(成都)科学城

  看亮点——

  加快共建西部科学城

  冬日的兴隆湖,清波荡漾,水天一色,环湖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林立。在这里,端着咖啡行色匆匆的路人,就可能是一名科学家。

  2021年6月7日,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和西部(成都)科学城一同在成都科学城揭牌,这是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征途中,一件标志性大事。此次重庆市党政代表团考察的重要一站,就放在了天府兴隆湖实验室。

  ▲天府兴隆湖实验室

  “从2021年11月开始第一轮招聘以来,天府兴隆湖实验室的每一次招兵买马都引发强烈关注,目前的录取比例是7‰。”天府兴隆湖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实验室聚焦绿色智能光子、微纳电子、智能感知、深空通信、电磁调控技术等五大研究方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对科技人才颇具吸引力。目前已启动100个以上岗位招聘,吸引优青、杰青、海外归国人才等140余人。

  今年11月,随着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揭牌,由天府兴隆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天府绛溪实验室和天府锦城实验室“四个实验室”组成的天府实验室正式“组团出道”,投入实体化运行。

  “如何让这些实验室、国家队‘沿途下蛋’,为地方产业赋能?”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一路考察一路思考,“荣昌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很多载体和平台,这次考察一大亮点就是’科技创新’,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要进一步加大两地高能级科创平台的建设升级,加快优质创新资源的汇集积聚,进一步深化两地科创资源的共享共用,加快科技成果在两地落地见效,加大面向四川科研项目计划的开放。”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明炬深有感触。

  有合作——

  产业建圈强链成“突破口”

  走进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械臂正在有节奏地挥舞。一排刚刚下线的疫苗,吸引了重庆市党政代表团的目光。

  公司董事长魏于全院士介绍,这里正在生产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已于月初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纳入紧急使用,预计于12月底前上市,未来该生产基地的年产能可达6亿剂。

  这一数据令巴南区委书记何友生非常感兴趣。过去三年,重庆国际生物城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建立起了常态化互访交流机制,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开展战略合作,组织成渝医药产业代表进行多维度探讨,共同发布川渝生物医药产业建圈强链科技创新“需求—供给”80项,成为区域合作的“突破口”。成都医学城、重庆国际生物城携手共建生物医药研发供应链平台、产业运营合作平台,联合实施国家易缺短小品种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提升。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事实上,川渝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推进现代产业互联互通已卓有成效。威斯克生物所在的成都高新区就有着川渝合作的项目。四川大学杨胜勇教授团队和重庆华森制药合伦总投资2亿元的小分子抑制剂创新药物研发项目已落户前沿医学中心,进入临床前研究。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与重庆各区县从园区、平台、项目等方面开展了交流与合作。”对于重庆市党政代表团的到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管委会副主任李奇非常期待,“希望合作进一步深入,取得更多成果”。

  数成果——

  2022年重大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27%

  三年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夯基垒台、重点突破,迈向全面提速、整体成势,在全国大局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彰显,加快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两地按照“清单制+责任制”管理要求,加快推进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建设。160个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重大项目带动作用充分凸显,累计完成投资5628亿元,今年全年完成投资2336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27%。

  例如,在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项目上,成渝中线、渝西高铁、成达万高铁开工建设,渝昆高铁(川渝段)建设提速,川渝省际高速公路已达14条。在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项目上,成都通威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建成达产,重庆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二期)完工,成都中创新航项目主体工程完工。

  ▲中欧班列(成渝)号

  今年9月,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加快落地,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双核联动联建合作成效初步彰显。

  仅以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为例。加快建设成渝世界级机场群,1—11月成渝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均排名全国前2和前8位。深化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持续拓展中老、中越、中缅印国际班列,物流网络辐射国内18个省份60个城市,通达全球118个国家(地区)393个港口。协同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运行,新开辟南线通道,截至11月底累计开行量突破2.2万列、约占全国的40%。同时,成渝客专完成提速改造,成渝中线高铁启动建设,成达万高铁全面开工,日开行动车150.5对、日均客流量5.8万人次。

  展未来——

  乘势而进,共同书写

  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列为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带来更为强劲的战略牵引力和政策带动力,对于川渝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携手打造新时代区域合作新样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而进,需要共同书写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本次会议,标志着双圈建设进入了提速增效的新阶段,也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将加力加劲,努力当好双圈建设的开路先锋。”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张琪表示。

  12月30日下午,两列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分别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和重庆团结村中心站发出,将经广西钦州港分别到达马来西亚和泰国。本次班列发运,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川渝总运量突破60万标箱。

  ▲成都国际铁路港

  重庆市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西部陆海新通道川渝总运量突破60万标箱不仅是成渝两地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一步,也展现了两地积极推动西部内陆与东盟等国家深化区域协作,促进跨区域物流、贸易、产业融合发展。

  巴蜀山水间,乘势而进、实干出彩的气势激励着奋斗者。

  “成达万高铁自9月29日开工建设以来,路基、桥梁、隧道工程已全面开工,计划在2027年9月建成通车!”南充市蓬安县燕山寨隧道工程建设现场,成兰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付国成说,这条全长1884米的隧道采用双向掘进方式施工,预计2024年5月贯通。“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天府机场引领西部民航发展的国际航空枢纽优势和双流机场高质量区域航空枢纽作用,以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己任,加快打造联通世界的航线网络。”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潘刚军表示。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部分内容综合自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编辑 黎孟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18吉林高考录取分数线公布:一本文科542理科533(图)
下一篇:2021年,南昌各大画室收费涨价的真正原因,第二点最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