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锦屏这个女人了不起,为乡村健康坚守34载

栏目:健康教育  时间:2020-12-24
手机版

8月5日,龙竹英在药房里准备入户走访的常备药。

病人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初次见到龙竹英,身穿一身白大褂踩在木凳上小心翼翼拿着药柜里的药品,将入户常备的药一个一个放入出诊药箱。驼背弯腰的她背着沉重的药箱穿行在茅坪镇的乡间小道上,用医者仁心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从步行到划船过河再到残疾人专用电瓶车出诊入户,记不清背坏了多少个药箱,但这些见证了她34年的行医路。

8月5日,龙竹英在观察病人输液瓶内的药水情况。

今年55岁的龙竹英是地地道道的锦屏县茅坪镇人,在1966年,一岁多的龙竹英意外摔伤,造成脊骨损伤,留下了终身难以治愈的肢体二级残疾。

但是,在她的成长路上,与同龄人不同的她更是懂得健康的重要性,于是她从小就萌生了要做一名医生,守护一方群众健康的愿望。因此,她经常跟着同样身为村医的妈妈学习基础医学知识,并在1985年报名就读锦屏县卫校学习更专业系统的基础医学知识。次年,21岁的龙竹英毕业后接过母亲手里的“药箱”,就这样一干便是34年。

8月5日,龙竹英在给病人配药。

8月5日,龙竹英在给病人输液。

“龙医生服务态度太好了,村里有她,有个大病小病的都放心,以前凌晨一两点小孩身体不舒服来找她,就算下着大雨她总是马上赶到家里给孩子看病。”正在卫生室里输液的茅坪镇宰大溪村王荷莲很是感激地说。

“等着我,马上到……”每当听到这熟悉又安心的话,许多和王荷莲一样绷紧心弦的村民就能镇定下来。

34年来,龙竹英不仅仅负责茅坪镇居委会和上寨村的病人,只要茅坪镇的所有村民需要她,她总是随叫随到,背起药箱就出发。

8月5日,龙竹英在入户走访途中。

“去哪里找这样的好医生!”70多岁的王仙桃老人说起龙竹英充满了感激之情。

王仙桃老人的四个孙子中三个都是龙竹英接生的。

“那年,大年初二陪我一起把儿媳妇从娘家接回来,从待产到生产的那十多天里,一直把接生的工具带在身边,哪怕是凌晨5点我们找她,她也是立马赶到。”王仙桃老人回想起第三个孙子的出生场景。

“从小孩的感冒发烧到老人的体弱多病,再到为妇女接生,她都能胜任,一想到有龙医生在我们就安心。”

对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患者,她都是以先看病为第一准则,经常性的赠医施药。

“我大儿子和大儿媳都是残疾人,家里条件一直不好,孙子从小身体不好,没钱看病,只有龙医生给他们看病,到现在也都没有还钱给她,她还经常上门来帮量血压。”说起龙竹英,茅坪镇上寨村的龙英林充满了感谢。

8月5日,在入户走访途中,龙竹英询问村民近期身体状况。

8月5日,龙竹英入户给留守老人龙英豪夫妇送药。

龙竹英说:“治疗好每一位患者,看着他们健健康康的走出卫生室,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也是我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的动力。”

8月5日,龙竹英入户给村民测量血压。

扎根乡村,奉献一生,龙竹英成为健康乡村的守望者。

在今年疫情期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她还自费购置消毒设备和消毒液,带领退役军人龙清凡,从社区沿河凉亭到渡船,从社区街道到公共厕所,从社区商户到村委办公楼,对社区进行全面消毒。茅坪镇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她瘦弱但却伟大的的身影。村民说,看到她在,面对疫情,大家便有信心和底气。

现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后,乡村医生不光是为老百姓看病,还要负责村民的疾病防治、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些事情龙竹英也都做得非常出色。

2月6日,龙竹英走在入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小路上。

2月6日,龙竹英入户给居家隔离的村民测量体温。

她对村里人的身体状况都了如指掌,比如谁患高血压,谁有心脏病,谁是糖尿病患者,龙竹英都知道,如果在路上碰到村民,她都会问起村民的近期身体状况。

“龙医生人真的很好。”这是笔者在采访村民中,听得最多的一句话。

作为医生,龙竹英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她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的内涵。

8月5日,入户走访途中,龙竹英和村民交谈。

8月5日,龙竹英在整理病床。

在村民心中龙竹英是一个劳心尽力、对病人细心呵护的好医生。然而,乡村医生的工作让她没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

“大女儿才一岁时,家里仅剩她们两个,半夜里有人来找她去看病,她冒着暴雨坐船过河去看病,一去就去一夜,天亮了回家时发现女儿滚到床脚睡了一夜。”向书根谈起脑海里最为刻苦铭心的这段时,语气里充满了对妻子的心疼和担心。

如今,龙竹英的一双儿女都已长大,女儿已上班,儿子也在上大学。“我工作时间不固定,常常顾不上家里,这点我很愧疚。平日里我丈夫工作也忙,回了家他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服,家里的家务活基本上都是他包了,虽然有时候抱怨几句,但依然支持我的工作,我很感激他。”龙竹英眼眶不由地红了。

8月5日14时,龙竹英结束入户走访后回到卫生室吃午餐。

当笔者问及龙竹英是否后悔选择从医之路时,龙竹英坚定地说:“我不后悔,我只希望我能更好的服务于所有的村民。”

34年来,乡亲们已经习惯了从不推辞的上门出诊,习惯了极其低廉的看病费用,习惯了零医疗事故的诊断。然而,在这些“习惯”的背后,是这个肢体二级残疾的“女汉子”用医德、医术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着村医的默默坚守。

来源:杉乡锦屏 锦屏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陆琇 唐树银 杨晓海

上一篇:20篇扶贫日记记录34天风雨兼程扶贫路
下一篇:“六一”儿童节,这家医院34岁生日时,它又为福州儿童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