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可视化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原创 可视分析 可视分析

  本作品为2023年第十四期北京大学可视化发展前沿研究生暑期学校系列作品之 4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可视化。

  引言

  独特的起源与历史演进塑造了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质,非遗已演化为中华文明的基因谱系与民族的精神血脉,表面看,其多依托有形实物,源于物质性通常彰显于社会表层;而在传统文化脉络的内部,精神性融合于物质载体,成为人类生活方式与社会关系的灵魂支撑,不但难以分离,而且表现出活性、动态与灵性等生命体征,其凝结了中华文化的独特质素与人类文明的共享潜质,历史地延续并生长为形神合一的文化“生命体”。此视域下,非遗所彰显的也就不只是民族文化的特质,而是人类文明的共享潜质。

  本项目聚焦于“不同非遗项目的创新发展生命力”,探索非遗中新增项目与拓展项目的关系,通过数据对比与视觉呈现,探索非遗保护与创新的新可能。

  概念补充

  新增项目:指的是原先未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过评选和认定程序,被确认为具有代表性、独特性和重要性,并被纳入名录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扩展项目:指的是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根据相关的评估和认定,对已有项目进行扩展和补充。这可能是对该项目的某些方面,如技艺流派、地域传承等进行补充和拓展,以更全面地展现该项目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数据收集与整理

  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上的数据进行爬取,得到了编号、名称、类别、批次、类型、申报地区或单位、保护单位等字段。在对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后,主要统计出非遗的十大门类和五个批次的新增项目数量和扩展项目数量。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对比不同类别之间新增项目数量与扩展项目的比值。以此数据为基础讨论新增项目与扩展项目数量的关系。

  可视化与交互设计

  本作品在配色上采用紫金渐变,风格上采用赛博朋克风与国风的融合,以此来展现创新和传承。主界面的设计灵感来自非遗代表性纹样之一——敦煌花砖。第一层花心用于展示基本信息。第二层花瓣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十个类别。第三层的花瓣通过颜色的渐变展现非遗扩展项目数量所占新增项目数量总和的比例,二者之比展现了该类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扩展情况,蓝色部分越多,则代表该类国家级非遗项目创新发展情况越好,“生命力”越强。

  当鼠标悬停至类别花瓣,花心则呈现出该类别图片。

  点击花瓣时,花瓣亮起,花心出现该类别的介绍,批次环、点以及批次条同时出现。主页右上角是控制批次的滑动条,当滑块处于默认的第一批时,外圈批次条有四根。批次环内的点代表该类别的第一批新增项目,当鼠标悬停于批次环上的点时,该项目开始“生长”,此时花心出现该项目的基本信息和图片。

  当鼠标点击批次环上的点时,当前界面定格,花心出现项目的详细信息,生长后的点旁边出现该批次扩展项目名称。

  当鼠标悬浮至扩展项目悬浮框的名称时,悬浮框出现该扩展项目的详细信息,继续点击该点,悬浮框常驻,可以点击悬浮框中的查看更多,可以跳转至该项目的百度百科页面展示详细信息。

  思考

  1.为什么非遗项目扩展数量各不相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数量取决于文化多样性、资源投入、传承意识等众多因素。一些重要且需求高的遗产可能会有更多的扩展项目。地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程度也影响着项目数量。

  2.哪些类别的扩展项目占比最高?为什么?

  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传统医药类别的扩展项目数量占比最高,这说明对传统医药的保护和传承方面,有更多的创新和拓展。可能体现为结合现代科技、医学和健康理念,将传统医药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现代医疗领域,提高传统医药的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

  3.通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可视化对非遗的保护和创新传承有何参考意义?

  鼓励社区居民和族群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活动。组织传统节日、庆典和仪式等活动,让民众亲身参与,传承传统价值观和习俗。

  鼓励创新与融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和艺术形式相结合。推动传统表演艺术与现代舞台技术相融合,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创新中得到传承。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与法律法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制度保障。建立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建立完善的文化记录和数字化档案,包括口述历史、图像、录音和视频等,以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始形式和知识。同时,推广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共享。

  课程设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可视化

  小组成员:叶子 北京邮电大学,刘一诺 上海交通大学,高天宇 北京邮电大学,胥成稳 四川轻化工大学,姜宁 青海师范大学

  指导老师:袁晓如 北京大学、徐瑞鸽 雪城大学

  原标题:《北大可视化暑期学校设计作品 4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可视化》

  阅读原文

上一篇:77岁北大教授做科普成网红:只要有人看,会把科普视频做下去
下一篇: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