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结构赋能,南京五老村小学“小能手”教育厚植少年发展沃土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10月19日,“‘小能手’成长 结构赋能教育新探索”活动在南京市五老村小学举行。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江苏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张卫星,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操太圣,南京市教科所所长刘大伟参与活动,并对“小能手”实践教育展开讨论。劳动是学校发展鲜明的底色,勤劳是最朴实的文化传承。活动中,五老村小学集团校总校长吴玉国分享了《结构赋能成长——“小能手”实践新探索》主题汇报。学校“人人争当小能手,个个都是小能手”的教育理念源自1960年周恩来总理视察五老村时高度称赞“人人动手,改造家园”的“五老精神”。多年来,学校坚持科学开展“我是小能手”实践教育,努力融合教育资源、融通教育边界、融浸教育生态,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小能手在生活里,在实践中。自2019年起,吴玉国带领师生立足新时代“小能手”培养,开展结构化学习内涵特征以及实际应用的科学探索,创新打造“小能手”赋能课堂教学范式,通过“搭梯子”“找钥匙”“开窗户”三步走,让学生自主表达、自我内化,争当学习小能手、思辨小能手、实践小能手,提升“整体性育人”品质。学科教学有力量,就是要依托教师发展,助推小能手们的成长。现场,两位老师以微课堂形式,分享结构赋能教育探索的新实践。以想象入手,品味文字力量;用变化引入,找到双减后学习生活的特点……记者了解到,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通过设置课本故事引导“小能手”们主动思考,让师生碰撞出智慧火花,让课堂教育更加扎实有效。“以‘小能手’为抓手,以结构化的教学探索,从学科走向生活,走向创造和发展。”吴玉国表示,学校以数学学科为引导,逐步延伸到学校管理,结构化体系已渗透到学校发展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认知结构,课堂共鸣点的生成,好的结构对我们来说,就是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捷径。”现场进行微课分享的老师黄树楠表示,在教育教学阶段,使用结构化理念更易将零碎知识点打通,形成立体化的表达方式,且这种可借鉴可迁移的方式,也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举报/反馈

上一篇:西藏民族大学:数字化赋能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下一篇:科技惠企 “同企云”平台上线 厦门科学城·同安区首届科技服务节圆满收官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