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路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10-17
手机版

  江川路,或许老闵行人更习惯叫它一号路

  它位于如今的江川路街道南部

  东起沪闵路,西至亭联路

  大致呈东西走向

  在它更东面还有一段

  名为“江川东路”的延伸,直连虹梅南路

  说起来,除了“一号路”之外

  它还有个更文艺的名字——“香樟一条街”

  要问为何会被人们这样称呼,这还要从最初它建设的年代开始说起。

  1954年,由于看中了老闵行地区的现代工业基础和水运通航能力,华东工业部决定把老闵行建设成为以机械工业生产为主的小型城市。1957年,上海市委决定结合旧城区的改造,在市区外围建立一批工业区和卫星城,闵行即其中之一。

  1958年,一号路(江川路) 兰坪路口,往东北方向看闵行百货商店

  从1958年起,国家投资在闵行建造了上海重型机器厂和上海锅炉厂闵行分部。这两座厂与原先就位于老闵行的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合称为老闵行的“四大金刚”。紧随其后,上海重型机床厂、上海水泵厂、新民机器厂等一批中型企业也陆续由市区迁往闵行地区。大批企业在闵行落户,随之而来的还有大批的产业工人,于是,建设一个新的建筑住宅群,以缓解闵行老镇的居住和生活压力,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1964年的一号路(江川路)与兰坪路路口

  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下,1958年6月,闵行一号路工程正式开工,9月底基本建成,与之配套的还有1959年3月上海市建委提出的“闵行一号路成街成坊建筑”的规划方案。

  一号路(江川路)新老对比

  闵行一条街的第一期工程于当年4月破土动工,10月,街道初具规模,商业、学校、医院、邮政、银行、菜场、影院、公园等配套设施逐步建立完备。尤其是沿街的11幢大楼,从1959年7月3日开工,到同年9月20日交付使用,仅用了78天,因此也被称为“78天建成一条街的奇迹”。

  闵行一条街的建成,是上海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果,成为了当时全国学习的工程典范,也吸引着国际外宾和国内建筑代表前来观摩。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朱德、聂荣臻等都曾到访这里。

  在这条街上,留下了数不尽回忆。著名文学家郭沫若、老舍都曾造访并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诗作;1959年的国庆前夕的《解放日报》曾发表专题文章,将闵行一号路誉为“闵行的‘淮海路’”;1962年出品的中国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片《魔术师的奇遇》也把这条街选为了外景的取景地……此外,在这条路上还有著名的闵行饭店、闵行百货商店、闵行剧院、红园等,值得一说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解放日报》1959年9月报道一号路建设进展

  当年的闵行地区城市规划,把兴建前尚未正式定名的道路用数字序号来称呼,东西向的道路为奇数,南北向的道路为偶数。“一号路”的称呼便由此而来。获得了同样“待遇”的还有“三号路”剑川路、“五号路”景谷路、“七号路”鹤庆路、“九号路”东川路、“十一号路”华坪路;“二号路”华宁路、“四号路”临沧路、“六号路”昆阳路、“八号路”碧江路、“十号路”瑞丽路、“十二号路”兰坪路。

  闵行兰坪路(十二号路)庙会

  起初,一号路两侧种植着高高的白杨树,从1969年起改种为了冬夏常青的香樟树,直至今日。如今,香樟树已根叶茂,如两排巨伞腾空撑起绿色的长廊,又像一条葱翠的绿毯,这便是“香樟一条街”称呼的来历。一号路也因此成为上海十二条特色街之一。

  一条街上的香樟

  在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

  和改革开放的岁月里

  一批又一批高科技大型设备和航天产品

  从它的身旁经过

  它见证的是一个腾飞辉煌的年代

  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

  来源:今日闵行

  举报/反馈

上一篇:武大版“亲爱的翻译官”,真飒!
下一篇:社工来了 居民笑了 天津市武清区民政局扎实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