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学校开设幼小衔接课,助力新生迈好第一步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10-17
手机版

  找不到教室和厕所、午餐吃不饱、学习跟不上……对于不少刚上小学或幼儿园的新生家长来说,在新生入园、幼小衔接方面还是会担心的。如何让懵懵懂懂的孩子成为校园的主人,在新学期之际,为了帮助新生更快、更好地融入校园,开启崭新的校园生活,我市不少幼儿园、小学针对“萌新”创设了一系列的适应性衔接课程和活动,可是花了不少心思。

  

  开设适应性课程 助力新生良好衔接

  古语云:“养习于童蒙。”为了让一年级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尽快适应小学生活,遂昌县金岸小学在正式开学前一周为一年级各班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新生常规训练。

  

  一年级新生学前营的教学重点在“环境适应”上面。“环境适应”体现在带孩子认识完整的校园生活、结识新朋友、学习新本领、习得新规范,使学习与生活建立紧密联系,老师们从教育孩子站如钟、坐如松到规范举手、规范写字,再到校园日常的食堂就餐、课间锻炼,让学生在游戏、体验、交往中完成入学衔接教育。

  101班苏益珠老师表示:“此次学前营目的是让一年级新生有一个熟悉新校园、认识新朋友、适应新环境、投入新学习的过程,作为老师,看到孩子们一点点成长起来,无疑是十分欣慰的。”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长也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开学之际,学校在报告厅召开了一年级新生第一次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给家长提出了要重视培养孩子的人格素养,要鼓励孩子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要经常和学校取得联系等系列建议,为新生家长迎接孩子成长新阶段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指导。

  在新学期开学之际,莲都区刘英小学开展了一系列一年级适应性教育课程,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平稳过渡。课程包括:“你好,我的校园”——让学生知道学校的作息时间,了解课间休息的规范,明白上下楼梯的要求,知道校园里主要建筑的名称和位置以及学校的特色活动。“你好,我的老师和小伙伴”——让学生能认识每位任课教师、同桌及身边伙伴,知道老师的办公室位置,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

  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学校还组织了“我是自理之星”,指导学生认识课程的名称,讲解整理书包的要求,让老师示范并指导学生分类整理自己的书包,保持书包内的物品整齐,在每天放学后学会检查抽屉,清点物品,完成作业后能自己整理小书包等。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我是文明之星”“我是自律之星”“我是安全之星”等一系列以综合活动为主,注重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课程,让新生们渐渐喜欢上新校园。

  “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学生了,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巨大的空白画卷,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课程,可以引导他们更好地填充这幅画,让他们更快乐地投入学习生活。”一年级的班主任金俊君老师说,学校开设的一年级适应性课程呵护了孩子们对小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吴林飞表示:“学校的适应性课程真不错,经过这一段时间的适应,老师们从习惯入手,培养孩子上课专注听讲的习惯,路队的习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习惯等等,让孩子逐步建立起小学生该有的行为习惯,以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的学习生活,非常有意义!”

  日前,莲都区青林学校分别对一年级和七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以“新起点,‘心’征程”为主题的心理团体辅导衔接活动。

  叶芳老师通过游戏化、活动化情境,图文并茂的呈现,引导一年级小朋友认真思考,积极分享,积极接纳,积极行动。杨金英老师通过还原学生真实生活的学习适应和人际交往两个案例,引导七年级的新生学会客观的自我定位、积极的自我暗示、主动的自律养成、认真的制定规划。

  “开学两三周以来,我们发现一年级和七年级的部分孩子心理上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节奏,为了让他们能够尽快跟上小学和初中的步伐,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特此开展这次活动。”活动负责人说,希望通过此次心理团体辅导衔接活动让孩子们更加从容地开启学习生涯,健康快乐地成长。

  习惯展示评比 促进新生健康成长

  经过近一个月的适应性衔接课程学习,不少学校还开展了成果检验活动。

  中秋、国庆前夕,莲都区城北小学大队部对一年级的学生开展了“21天习惯养成”评比活动。活动以“常规入我心 习惯伴我行”为主题,校领导、各年段长担任评委。评比内容分“课堂常规”“物品整理”“队形队列”三大板块。

  

  评比分两个时段进行:第一次随堂检查在开学第四周,检查项目有站军姿、坐姿、握笔、书包整理、打扫、阅读,占比40%;第二次在开学第五周,检查项目有站军姿、坐姿、路队情况、握笔、阅读、叠衣服比赛,占比60%。其中,“课堂常规”涵盖坐姿、站姿、握笔姿势、阅读姿势等内容。“物品整理”涵盖整理书包、整理课桌抽屉和桌面、叠衣服、系鞋带等内容。

  在阶梯教室,一年级各班主任进行模拟上课。按照评分细则,评委们对孩子的课堂表现逐一进行打分。

  现场系鞋带比赛,将此次活动推向高潮。大队辅导员吴森桃老师一声令下,各班选派的6名选手马上在道具上利索地系起鞋带来。评委们按照时长、美观度,每班选出3名同学进入下一轮比赛。最后,评选出相应奖项。

  “开学初,一年级各班在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的带领下,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并展开21天习惯养成打卡训练。此次评比,展现了孩子的良好风貌。接下来,学校将继续做好家校携手,一如既往抓孩子习惯养成,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陈振伟校长说。

  新学期开学以来,莲都区城西学校的一年级新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结合一年级项目式微课程内容,已经迅速适应小学生活,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上月底,学校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堂常规展示评比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习惯促成长 星宝展未来”一年级项目式微课程暨课堂常规展示评比。活动以班级为单位,通过模拟课堂形式,展示了课前准备、师生问候、听课坐姿、倾听习惯、发言习惯、读书写字、下课礼仪、课间准备等习惯规则素养项目。

  在评比活动中,一年级各班学生精神抖擞,与老师默契配合,展示过程秩序井然,有条不紊。孩子们的精彩表现,不仅体现了一年级教师对学生的良好管理能力,也充分体现了课堂常规管理的艺术魅力。

  “这次课堂常规评比活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它让我们有机会深入思考教育的意义和方式。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有助于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提高了教师的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莲都区城西学校负责人说: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能在美好温暖的城西校园里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收获知识,收获快乐,茁壮成长。

  丰富多彩的活动 缓解“萌娃”入学焦虑

  除了幼小衔接外,让萌娃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成为越来越多幼儿园开学之际的主要任务。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离开家人的集体生活,青田县华侨幼儿园特别开展了适应周、新生入户家访、家长成长曲等活动,采取逐步过渡、循序渐进的教育策略,让孩子们适应环境,熟悉老师,熟悉同伴,从而帮助孩子们积累一些集体生活的经验,体验幼儿园活动的快乐,激发孩子们喜欢幼儿园的情感。

  

  “起初依依是不愿意去幼儿园的,也不想离开妈妈,来到幼儿园也是畏畏缩缩的,只会玩面前的玩具,不和小朋友交流,但是通过适应周的活动,我发现她越发放松了。有一天我看到她在校门口晨检的时候主动伸出小手检查,还和前面的小朋友说等一等。”小四班的付若依家长表示,对于孩子在幼儿园里的表现感到很欣慰和安心。

  幼儿园负责人表示,对小班幼儿来说,上幼儿园是他们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幼儿会出现分离焦虑,甚至产生对幼儿园的排斥感,这都是正常的。“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并缓解分离焦虑,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入园礼活动、趣味游戏、亲子活动、一对一家访等,让幼儿迅速建立对老师和幼儿园的安全感。此外,我们通过逐步拉长幼儿在园时间的方式,让他们渐渐适应幼儿园的作息。一周下来,我们发现孩子的哭声少了、笑容多了。”

  同样,青田县水南幼儿园开展了多元活动激发新生喜欢幼儿园、爱上幼儿园,指导新生家长解决入园焦虑,习得科学的家教知识。该园负责人表示:“我们一直秉承着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解决新生及家长的入园焦虑,通过半日活动、传统节日活动、家长学校、以大带小等形式,增长知识的同时也传承着中华优秀文化内涵,争做小小中国娃。”

  缙云县双溪口乡中心幼儿园的老师则结合以往新生入园情况,将新生入园焦虑分成了三类:依恋——分离型、任性——约束型、依赖——自理型。根据幼儿的不同类型寻找对应的策略。策略一:拉进和幼儿之间的关系,陪着游戏、吃饭和睡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信赖感;策略二:通过老鹰抓小鸡等游戏告诉幼儿,无规矩不成方圆,循序渐进慢慢培养;策略三:双管齐下,先对家长进行一个有效沟通,提高家长的理念,其次为幼儿树立一个榜样的力量,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明确的表扬。

  通过这三个策略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幼儿进行有效介入,从陌生到熟悉,幼儿们也慢慢从慌张到平静,慢慢地爱上了幼儿园的生活。

  文章来源:源新闻 吕恺 宋敏 谢文军 潘艳颖 李娟 王燕 周久雷 宋佩佩 刘婷婷

  原标题:《我市各学校开设幼小衔接课,助力新生迈好第一步》

上一篇:先生丨王仁华:让世界聆听我们的声音
下一篇:艾迪药业高管大“换血”背后:两年半亏损1.6亿元,靠抗艾新药能否走出困局?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