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一附院胡少华团队发现初级视觉皮层具有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6-19
手机版

  2023年6月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胡少华教授团队等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IF=7.989)杂志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Tarted visual cortex stimulation (TVCS): a novel neuro-navigated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mode for improving cognitive function in bipolar disorder”。

  这项研究首次发现基于功能连接的神经导航rTMS靶向刺激初级视觉皮层(V1),可以改善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工作记忆、注意力等,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提示V1是导航rTMS改善BD认知损害的有效靶点。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 BD)是严重的慢性复发性的精神障碍,以反复的抑郁发作或(轻)躁狂发作为主要临床特征,具有高复发、高致残、高自杀等特点,流行病学数据表明BD谱系障碍终生患病率已高达2.4%。研究发现BD患者在情感(抑郁、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期,甚至缓解期,均存在广泛的认知损害,而持续存在的认知功能损害是独立于情感症状的表型,是造成疾病的慢性迁延及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成为导致BD患者社会-职业功能残疾的因素之一。尽管如此,目前针对此症状的治疗手段仍存在许多局限性。因此,探索并阐明BD认知损害的脑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创建和发展全新的认知功能改善的干预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的物理治疗,一些证据表明,rTMS可以改善某些神经精神疾病的认知功能损害。而研究显示初级视觉皮层(V1)可能参与了认知功能调节。为了确定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精准刺激V1对BD认知损害的疗效及其潜在机制,我们建立了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靶向视觉皮层刺激模式(TVCS),并开展了一项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我们根据团队既往30例正常对照者的功能磁共振影像数据来进行功能连接计算和靶点确定,定义的刺激靶点为V1区中与DLPFC和ACC呈相关性的位点(P,基于体素?P团块水平?FWE?校正)。DLPFC与V1 (MNI: 6, -63, 15)呈负相关,r系数为-0.179; ACC与V1(MNI: -3, -66, 18)正相关,r系数为0.269。然后将V1中的这两个坐标分别作为A组和B组的rTMS刺激靶点,分别为S1和S2。

  本研究招募符合条件的缓解期BD患者,共73名受试者完成所有治疗并有完整临床及认知数据。结果显示:各治疗组THINC-it各项测验分数在W0、W2、W4,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显著差异,表明不管是何种刺激模式+靶点组合的治疗组,治疗后各组受试者的各个认知功能维度均较基线时有改善,包括执行功能、工作记忆、注意力、处理速度及主观感知的认知功能等。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以V1区中与ACC具有显著功能连接的位点作为刺激靶点时,?rTMS真刺激2周后受试者Symbol Check?(准确性)测验的分数较基线时显著提高,假刺激2周后Symbol Check?准确性测验的分数与基线时无显著差异,这表明rTMS刺激V1区(与ACC具有显著功能连接的位点,即S2)可以改善BD的工作记忆、执行功能和注意力。

  与此同时,本研究未发现rTMS刺激V1区中与DLPFC具有显著功能连接的位点(S1)时个体的认知功能较基线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而各治疗组在各随访时间点的YMRS评分、HDRS-17评分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rTMS对缓解期双相障碍情绪症状无显著改善或恶化作用。最后,本研究结果表明受试者对V1 rTMS总体耐受性较好,仅部分患者出现暂时的头晕、恶心、疼痛、困倦等不适。有一名ACC先真后假组的受试者遭遇了严重的不良反应,其在10次rTMS真刺激和2次假刺激后出现疾病进展,并过量服药企图自杀,除此例外没有报告严重的不良反应。

  本研究是第一个以V1作为rTMS的刺激靶点干预伴认知功能损害的BD,并证明其有效且耐受的研究。本研究结果表明,rTMS刺激V1区与ACC功能连接显著的位点,可以改善缓解期BD患者的执行功能、工作记忆、注意力等,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这提示V1是导航rTMS改善BD认知损害的有效靶点。同时也证实,V1-ACC神经环路参与调节BD相关的认知功能。

  浙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王丹丹博士、奚彩曦博士生,以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的唐李李博士作为共同第一作者,浙大一院胡少华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的王菲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浙江省万人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浙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全体医护人员通力合作,共同参与了本项目的顺利实施!

上一篇:公务员还有一个月不到考试,申论怎么复习?
下一篇:微整形后护理你必须知道的6个技巧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