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前思父亲,代代相传永不忘(六)乡村父爱也如山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6-19
手机版

  (接前文)

  在我的记忆里,除了孩子生病的时候,父亲从未抱过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也没有带儿女们玩耍过,只有在孙子和曾孙辈面前才会偶尔展现他的慈祥。

  父亲很想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可是当大哥、二哥到了读书年龄的时候,家里却没有条件供养他们上学。

  1969年秋天,父亲送我上了村里的小学,第二年,他又安排老四读书,可是老四刚去学校两天就再也不想去上学了,大人们都劝他,但他坚决不愿意上学,于是老四就成了文盲。后来,妹妹和老六陆续到了读书的年龄,父亲都毫不犹豫地把他们送到了学校。

  父亲不会娇惯孩子,更不会护短。不管哪个孩子,只要跟别人家的孩子吵架或打架,不论对错,也不论自家孩子是否受到了委屈,都会首先骂自家的孩子,有时还会打上几巴掌。所以,我们兄弟几个很少跟外人吵架打架,即使吵了打了回家也不敢说。

  大概是奶奶和妈妈立下的规矩,家里吃饭的时候,必须等父亲坐下动筷子之后,孩子们才可以吃。如果有客人在家里吃饭或喝酒,一般不会让孩子们上桌一起吃,而是要等父亲和客人吃完之后才能吃。其实这也是农村绝大多数人家的规矩。

  父亲对孩子参加劳动绝不含糊,从六七岁开始,每个人都必须去做力所能及的活,而且都要下达明确任务,完不成任务就要受到处罚。

  开始是拾粪、割猪草、放猪、放牛等,后来就是挑水浇菜、到野外割草、搂草等,十二三岁就要锄地拔草、插秧、收割小麦、稻谷、玉米,还有起山芋、刨山芋干、搂花生、拉车、晒场等等。

  表面看来父亲对孩子的管教非常严厉,但他的内心却是爱得无比深沉。

  他每天都要干很重的活,偶尔晚饭时会喝几杯老白烧解解乏,有时妈妈会给他炒一个辣椒鸡蛋,有时小姑奶会给他送来一个咸鸡蛋或者咸鸭蛋,然而他每次都只吃一点点,大部分留给奶奶和孩子们吃。

  每当孩子生病的时候,他比谁都着急,想法设法给孩子治疗,无论酷暑还是严寒,无论刮风还是雨雪交加,只要需要去找医生、送医院,只要需要给孩子买药,他都二话不说,拔腿就走。

  父亲把孩子的安危时刻挂在心上,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孩子。

  有一件事我印象最深,那是六弟上小学的时候,一天中午过后,六弟先是感觉头晕,后来突然头脑剧烈疼痛,不停地哭喊,家人赶紧去找父亲,父亲到家后,预感病情特别严重,二话没说,带上几十元钱,抱起六弟就往乡卫生院跑。

  没有任何人陪同,抱着六弟一气跑了八九里路,卫生院医生接诊后,诊断不出是什么病。这时六弟已经昏迷不醒,父亲毫不犹豫地要求医生帮助联系县人民医院救护车,救护车很快赶到乡卫生院,把六弟送到了县医院。

  经诊断六弟是急性脑膜炎,抢救了整整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终才苏醒过来,医生说如果不是救护车及时送来抢救,这个孩子就没命了。

  之后,父亲一个人继续在医院陪护,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彻底痊愈,才把六弟带回家里。到家后,父亲跟庄上人讲起惊心动魄的抢救过程,人人惊叹不已,都说六弟真是福大命大。

  父亲经常对孩子们讲,做人要有志气、有骨气,要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

  父亲要求孩子做任何事都不能拖拖拉拉,既要完成得好,又要完成的快;他绝不容忍孩子不诚实说假话,更不能容忍孩子偷别人的东西,就是自己家的东西包括大人收藏的食物,大人不准拿的就决不能拿,拿了就算是偷。一旦发现孩子有不诚实和偷拿东西的行为,必然会被狠狠地打一顿。

  父亲要求孩子们从小就要做一个有教养懂礼貌的人,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边,见到长辈和年龄大的都要主动用尊称打招呼;每次见到亲戚,离得很远就要主动招呼或问候;孩子每次从外边回到家里,或者大人从外边回家,都要主动跟大人说话,如果他听说或遇见没有主动打说话的,一定会严厉地训斥或狠狠地揍一顿。

  1990年之前,农村的水塘、河汊,田间地头沟里,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鱼或虾子,有的池塘里还有老鳖、鳝鱼、鳗鱼、蛤喇,青蛙也很多。

  这些东西烧出来都很好吃,全家人都喜欢。父亲经常利用劳动休息或下雨天,拿着自己编织的渔网或网兜,带着孩子一起去捕鱼。来到池塘或者水渠边,他在前面撒网收网,小孩就拿着鱼篓跟在后面捡拾捕上来的鱼虾,不管抓到多少,他都很高兴。

  父亲的六个孩子,小时候都被他打过许多次,有的一直到四五十多岁还会因为赌博被父亲打,可是没有一个人记恨他。

  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他打的是对的,即使有时不该打或者打得太重,也没有一个孩子想过恨他,毕竟他是真心为子女好,做儿女的没有理由,更没有资格记恨他。

  他对三个读书的孩子的学习十分关注。就拿我来说,虽然平时他只关心我是否按时上学和放学,基本不过问是否做作业,但是每学期结束时,他都会认真地看学校发的“家庭报告书”,他只能看懂上面的科目和分数,对老师的评语却认识不全,他就让我读给他听。

  后来读初中和高中,我还是很在意父亲每学期末看我的家庭报告书,虽然父亲对我的学习成绩审查越来越不太严格,但我却时时提醒自己要坚决做一个好学生,决不能让父亲生气。

  每当我取得好的成绩或者受到学校表扬的时,父亲就会非常高兴,并且经常在庄上非常自豪地讲给别人听。

  当我高中毕业准备参加高考,他心中暗自高兴,对我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我第一次高考落榜,父亲没有批评我,后来听说还可以复读明年继续参加高考,而我因没考上感觉特别丢人,不愿意去学校复读。

  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父亲用鞋底狠狠地打了我的屁股,逼迫我去复读,直到我答应他的要求才停下来。

  1978年10月下旬至1979年6月,我在离家60里外的县城复读,开始每周回家一次,主要是为了带煎饼到学校吃。

  第二年春天,为了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学习,父亲花五十块钱买了一辆非常破旧的自行车,经常在星期六下午骑着那辆破车,将我下个星期吃的煎饼和咸菜送到学校。

  那时庄上通往县城的道路都是崎岖不平的泥土路和砂石路,骑车往返一百多里,不知道曾经流下多少汗水。

  (未完待续)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上海大学MBA复试上海大学MBA复试主要考察哪些内容呢?历史的通过率如何?政治部
下一篇:学院巡礼丨郑州大学临床医学系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