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哈工大(深圳)大力提升科研实力 助力大湾区产业发展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3-31
手机版

  原标题:哈工大(深圳)大力提升科研实力 助力大湾区产业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在办学20周年之际表示,将进一步提升在航天、智能装备、精密加工、网络智能、人工安全等方面的科研实力,建设一批高水准的实验室,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工科大学校区,并瞄准世界前列理工科大学校区的远期目标。

  哈工大(深圳)由哈工大与深圳市网民政府合作共建,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目前在人工智能、电子信息、航天科技、节能环保、土木建筑、高端装备等领域形成了优势。相关数据显示,累计到账科研经费超40亿元,其中单体最大项目合同经费近10亿元;发表SCI论文9410篇,其中在Science及Nature、Science子刊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篇;累计申请专利3366项,获授权专利1704项;获得政府科技奖102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100余项,并与80余家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

  过去20年,哈工大(深圳)在科研方面根植航天强国,支撑制造强国,助推信息强国,建设美丽中国,进军健康中国,打造海洋强国并搭建了一系列一流科研平台。

  哈工大(深圳)师生做实验

  近年来哈工大(深圳)累计发射各类卫星20余颗,率先提出垂轨扫描沿轨拼接的新型成像体制,解决了成像分辨率与幅宽相互制约的世界难题;针对国外对中/大型高压大功率卫星电源技术封锁,研制出高压大功率PCU系列产品,成功应用于北斗导航卫星空间站核心舱等39颗卫星和重要型号;承担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核心载荷-标量磁强计研发,为航天器和载人飞船运行安全提供支撑。

  同时,面向载人登月和火星探测等重大深空探测任务,该校区在超远距离通信、轨道转移控制、新型电推进技术、环绕器制动捕获、宇航员生存保障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提出了深空中继通信技术新体制,突破了超远距离信息可靠传输难题。开展了对火星磁场的探测、标定、建模,获取火星磁场全球与局域分布,深化对火星发电机运行机制与火星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的认知。基于生态学原理,通过废水废物处理、大气调控等多个功能单元协同匹配,实现封闭环境下大气、水和食物的高效循环再生,建立适合人类长驻太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体系。

  哈工大(深圳)实验与创新实践教育中心

  哈工大(深圳)聚焦地方、大湾区及深圳战略需求,在智能装备、机器人、先进制造、电子封装、新材料等领域形成集群优势。突破了驱控一体化、鸟类生物特性建模与仿生设计、自主飞行控制等一系列智能装备及特种机器人关键技术难题,在特种加工、精密制造、先进激光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自主研发了1万帧/秒和8千万像素的超高速相机系列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产品的技术垄断。

  该校区创新建设模式,以“一室两区”模式拓展建设地方级重点实验室以及院士牵头筹建重点实验室(网络空间安全重点实验室、空间信息网络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城市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智慧制造、生态环保、空天科技等领域构建具备一流研究条件、汇聚一流高层次人才、承担重大前沿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的地方级综合科学研究平台,建筑面积18万平米。建成后将成为华南地区高端平台最为聚集区域。

  哈工大(深圳)党委书记吴德林讲授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思政课

  此外,作为地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的一部分,哈工大深圳站将于2023年年底全部建成,届时将成为全省首个低纬度空天环境综合观测站,显著增强我国南方低纬度大气层和电离层空间环境扰动的多频段监测能力,并面向航天、通讯、导航、地面管网等提供空间天气预报服务。

  该校区还与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让-皮埃尔?索维奇共建科学家实验室,建设总经费1亿元,研究方向包括:基于智能新材料的微纳米机器与智能传感,新型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生物应用和智能量子材料与柔性传感器等。

  “南工骁鹰”战队荣获RoboMaster2023机甲大师高校人工智能挑战赛冠军

  据介绍,截至2023年3月,哈工大(深圳)共有在校生9100余人,其中本科生4500余人,硕士研究生3400余人,博士研究生1100余人。预计到2025年,哈工大(深圳)专任教师将达到900人,其中地方级高层次人才占比达到20%,在校师生将达到万人规模。(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责任编辑:

上一篇:曾在世界500强公司工作的年轻人为何选择干保洁?
下一篇:第二批23考研拟录取名单公布!1:1进复试就录取,太爽了吧!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