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家教家风|父母不知如何管教孩子?《家庭教育促进法》帮你“赋能”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2-09
手机版

  关于如何实施家庭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列举了9种方法,第九个是兜底性条款,所以,实际上是8种方法。这是在征求国家最权威的家庭教育专家的意见后写进法律的,严格遵循了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

  别被这长长的8种方法吓到了,其实我们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来解读和学习。

  第一部分是针对当下广泛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即前两个条款;第二部分是基于家庭教育本身的规律和特点提出的,即第三条款到第六条款;第三部分则是基于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提出的,即第七条款和第八条款。

  针对当下广泛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方法

  1.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

  这一条规定针对的是亲子陪伴时间不足尤其是陪伴质量不高的问题。

  有些父母忙工作忙事业,直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无法亲自养育,陪伴孩子的时间特别少。有些父母陪孩子的时间不少,但陪伴质量不高,甚至错把陪同等同于陪伴。虽然坐在孩子身边,却各忙各的,孩子自己看绘本、玩游戏,父母则要么玩手机,要么忙工作。

  不管是哪一种,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基于亲密关系而产生的教育关系,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父母要和孩子在一起。陪伴时长是一个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陪伴质量,这是每一位父母都能够学习和做到的。

  修正观念,陪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伴,要和孩子积极互动。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你进我退,你扔我接;一起读绘本,你读我听,我演你猜;一起看电影,边看边聊,看完再聊。

  有效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尽可能有问必答,而不是让孩子唱独角戏。比如孩子拼乐高时遭遇了挫折,父母要多鼓励并协助解决难题;孩子读绘本时提出好多问题,父母要及时回答,而且要以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回答。

  放下电子产品,放下工作,全身心地和孩子在一起。比如设置固定的亲子陪伴时间,不做其他安排,专门陪伴孩子;24小时不玩手机,和孩子一起做手工,一起在草地上踢球。

  学习有效的陪伴方法,找到最适合孩子的陪伴方法。以亲子阅读为例,很多父母都知道这是不错的陪伴方法,但想要做好也是有很多讲究的。

  比如阅读材料的选择要依照孩子的发展规律,3~4岁需要图画多一点的,4~6岁则要听比较有情节的;再比如亲子阅读的方式也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设计,父母读给孩子听,孩子读给父母听,父母和孩子一起进行角色扮演,等等。

  2.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

  这一条的指向性也非常明确,针对的是当下普遍存在的丧偶式育儿,尤其是父亲缺失的现象。所以,这里着重分享下父亲如何更好地参与家庭教育。

  造成父亲缺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男人必须事业有成的社会期待,男人和女人因经历不同进入父母角色快慢也不同,等等。为此,我们需要对症下药。

  最基础的一点是“存在”。首先要改变观念,不要觉得生养孩子是母亲的事,和自己无关,这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自己不可或缺。然后再通过实际行动来增加自己的存在感。

  从妻子怀孕开始就积极参与其中,陪妻子产检、和胎儿对话、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准备各项所需、学习新手爸爸必备的知识技能等。孩子出生后,和妻子一起给孩子换尿布、陪孩子起夜等,参与孩子的重要成长过程,尤其是一些艰难时刻,更容易培养出深厚的亲子感情。

  最重要的一点是“差异”。充分发挥男性在育儿中的特长,比如树立规则、建立秩序,让孩子感觉到父亲的威严,与母亲的慈爱相配合,实现平衡教育。比如带孩子做一些具有探索性的游戏,像举高高、竞技足球等,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冒险精神,从而让孩子能够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与外界沟通。

  除了父亲要主动努力外,母亲也要积极配合。十月怀胎的母亲比全程旁观的父亲更容易适应新身份,对孩子的关注度也更高,凡事都想亲力亲为,生怕父亲这不行那不好,通过拒绝、否定等方式将父亲推到了家庭教育的门外。

  因此,想要父亲更多参与,母亲就必须学会放手。给予父亲参与和试错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父亲这个角色,做出成绩时多鼓励,遇到难题时多支持,不断增强他们作为父亲的责任感和荣耀感。

  如此,他们才会更愿意付出,也更有信心参与,最终实现父母共同参与家庭教育,一起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基于家庭教育本身的规律和特点提出的方法

  家庭教育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教育。第三条到第六条的方法指导就是基于家庭教育的这一特点展开的。今天着重分析第六条。

  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

  这是父母实施家庭教育要坚持的根本规律,也是根除家庭教育中教而不当问题的重要法则。实际上,这和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是同一个道理。

  一方面,孩子的成长有其科学规律,父母必须了解孩子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知道什么时候该学什么,什么时候不能学什么。

  既不能拔苗助长,比如过度早教,导致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为日后厌学埋下祸根;也不能太过滞后,比如该培养学习习惯时只注重成绩,结果错过了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

  另一方面,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各自的特点,也有着各自的需求。父母不能比照别人家的孩子来要求自己的孩子,也不能拿所谓的励志故事当作自家孩子成长的模板,而要真正看见自己的孩子,看到他擅长什么,发掘他的优势和特长;看到他需要什么,满足他的需求,解决他的困惑。

  基于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提出的方法

  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基础之上的,而良好的亲子关系则建立在父母和孩子的平等交流与相互学习之上。

  1.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平等交流的核心是,父母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或是所有品。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能够说话,表达自己的意见;参与家庭活动,主导或辅助。对孩子的想法表示尊重,对其行为予以理解,对其提议及时鼓励。

  在教育孩子时,切忌说这样的话:“我是你爸,你听我的就行了。”“你还小,大人的事儿你懂什么?”“你做不了也做不好,我替你拿主意就行,你不用管。”

  2.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

  这是新时代对父母提出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父母必须掌握的重要方法。

  在信息化时代,孩子所掌握的知识并不比父母少,学习能力也不比父母差,有些新鲜事,孩子比父母知道得还早,最新款的手机,学龄前儿童都比父母学得快。很显然,我们已经到了父辈要向孩子学习的后喻时代。

  因此,父母不能再故步自封,也不能再抱有“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的想法教育孩子,而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孩子学习,在相互促进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知识储备和育儿能力,如此才能够应对孩子越来越多的困惑和问题,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儿童问题,比如越来越严重的儿童心理问题,最终成长为新时代的合格父母。

  来 源

  好妈好爸好孩子

  原标题:《家庭家教家风|父母不知如何管教孩子?《家庭教育促进法》帮你“赋能”》

  阅读原文

上一篇:雅思怎么认定作弊
下一篇:“北疆先锋”融媒体平台新装上线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