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画外化民俗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2-12-29
手机版

  认识现辉兄的时候,他还在画内画,女儿结婚时,他送了一个内画的水晶球,一家人都爱不释手。以为他从此就奔走在这条路上了,不想他突然一个急转弯,画起了民俗漫画。 朋友们不大理解,认为他的美术创作一下子从阳春白雪,变成了下里巴人。我倒不这么看,坚定地支持他的转型,隔三岔五点赞点评,他很感动,拿我当成了知音。

  现在回头来想,他那时肯定很孤独,背后缺少支撑,面前缺少掌声。好在,他守住了本心,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应该追求什么。 苦心人天不负,他好像麦子在夏风里一晌金黄,像棉花在秋日下整枝绽放。几年的时间,他一下子创作了那么多画,出了那么多书,举办了那么多次画展,吸引了那么多粉丝拥趸,走上了那么多线上线下媒体平台,做为朋友真为他高兴!感觉他就像自己画中的懵懂村娃,从村中走向了村外,从地头走向了大地深处,走成了一位英俊少年,走成了一位民俗文化原野上的采诗官,走成了一位记得住乡愁回得了故乡的精神贵族!

  我在文联工作多年,从事文学创作,曾经为文朋诗友特别是书画界的老师写过文章——其实那都是外行力道,不知天高地厚,隔山打海。不想现辉兄竟被此蒙蔽,一再嘱咐我为他写篇评论,我认为是朋友相求就草率应下了。到现在才知道,他要作新书序言用,几番解释依然推脱不了,只好赧颜赴命。

  但真到提笔的时候,我才发现:现辉兄已经不仅仅是一位画家了,还是一位民俗文化的拾贝者、一位民间文艺的赶海人。 如果仅从绘画技巧和功力来看,他的作品有一种村娃般的“稚”气和农人般的“土”气。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他素常不刻意打扮包装自己的孩子,而是将更多的气力用在孩子人品的塑造和精气神的涵养上。他的画是一种导体,一种介质,一种触媒,功能和价值在于能把读者引向画境的深处,让人将断路或短路的时光隧道打通,与曾经走失的岁月里的人事物意外重逢,相拥相泣后,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说到这,我不想展开篇幅对他的作品进行一一点评,一是因为让我会心着意的作品太多,生怕挂一漏万;二是凭经验我知道,真正老道的读者从来都是先翻看作品,然后回头再看序言,印证自己是否和写序者达成了目光的一致和内心的契合——其实我想说的是,他的诸多作品是在帮我们对生命记忆进行打捞、淘洗和辨识、梳理,也是对那些即将逝去的民俗文化进行抢救式保护、链接与唤醒。从这一点上说,他也是一位用绘画这一工具对民俗文化土壤进行深耕细耘的农人。他躬身向前、虔诚膜拜的生命姿态,本身就是一幅画,一幅直抵精神家园深处的民俗画!

  前不久,我们几位朋友和现辉兄进行了一次深谈,对他有几点建议,不一定成熟,但可以与他共勉:在书画创作上,希望他的界面再简约而精到些,可以土气,但不是俗气,最好土极而洋到家。也可以弄点色彩,因为色彩本身也是记忆的一部分,能为纪录和传承服务。 “民俗”是个大概念,有着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分别,因此在采风和创作中,不仅善于审“美”,也要学会审“丑”,既让画作“端身”“正意”,也要给画作“赋能”“收魂”。画画不是端起架子,而是扑下身子;不是“我瘦天下肥”的苦命维持,而是要摸索出一条良性发展之路。他现在尝试开发了一些艺术复制品和衍生品,既是为作品“续命”,也是为事业拓荒,有着难得的自觉与创新意识,相信能趟出一条成功的路子来……

  要说的话很多,但还是节省点页面,让读者多读到一些他的新作为好。序言就是絮言,轻飘而多余,更多的意义在于祝福——梅花雪中现,彩虹雨后辉。丹青求大美,画里画外飞!

  张彦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理事。著有散文集《父亲的神话》《一路稼禾》《艺乡文萃》等。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中国画坛艺术名家:张洪华
下一篇:从小学生满分作文《手机》中,我们发现,孩子渴望父母的高效陪伴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