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乡村小规模学校调整的“后半篇文章”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乡村小规模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末梢神经,也是我国义务教育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国家和地方层面都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给予了一系列政策倾斜。但我们也要重视农村人口的结构变化情况,正视农村生源正在不断下降、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呈“微型化”、0人学校不断增多的客观现实。

  笔者今年以来实地调研了东中西部五个省份,有些地方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在农村生源减少的过程中发生了自然撤并,也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提升区域义务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主动推动了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撤并整合。无论是自然撤并还是主动撤并,实质上都是在生源变动情况下对义务教育资源进行的调整。在这个调整过程中,“撤”或“留”都只完成了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前半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做好“后半篇文章”,即分流学生的安置保障,包括上下学交通、食宿、心理健康、接收学校的教学质量等。

  对于上下学交通,有些地方认为现在交通方便了,短距离内家长也可以接送,回避了提供校车服务的相关政策要求。有些地方提供了校车服务或采取公交延长线方式,解决学校整合后学生的上下学问题,但都需要家庭负担一定的交通成本。从调研的情况看,学生所支付的校车费用并不高,但校车费用、食堂餐费、课后服务费等多项费用加起来,每个月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要求,国家建立多渠道筹措校车经费的机制,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按照规定支持使用校车接送学生的服务,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从国家法律要求来看,对小学生乘坐的校车,应更多体现政府责任,建议在部分县级财政困难地区,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该项支出的转移支付,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予以减免。

  在学生寄宿方面,有些地方对撤并后学生住宿问题没有统盘考虑,认为学生家长在乡镇、县城租房子很便宜或家长能为孩子找到校外托管机构,回避了地方政府应承担的学生就学的生活保障服务。笔者实地走访了西部某省的校外托管机构,上下铺床一个挨一个挤满了约15平方米的房间,一个房间能睡20多个孩子,卫生、消防、食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如果学校提供了住宿服务,家长就不至于将孩子送到这样的环境中全托。因此,对由于学校撤并而出现的学生寄宿需求,政府应将其纳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范围,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配备一定数量的住宿管理员,更好地解决学生的住宿难题。

  对于分流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些地方尚未关注到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进入新环境带来的心理冲击。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熟悉了小校额小班额环境,学校整合后来到距离较远的陌生学校,进入班额较大的班级,学习成绩差距、课堂表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都可能给分流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冲击。从现实情况看,很多地方尚未对分流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予以特别关注,即使开展了针对分流学生的心理辅导,专业的心理教师配备数量和专业能力也明显不足。在当前乡村学校心理教师普遍缺乏的情况下,对于接收分流学生数量较多的学校应有倾斜配置或加强对转岗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

  此外,乡村小规模学校整合后,资源进一步集中的中心校和保留办学的乡村小规模学校要在提升教育质量上下更大功夫。乡镇中心校的经费保障水平本就不高,加之乡村小规模学校整合速度加快,乡镇中心校能够统筹使用的小规模学校的经费也在逐步减少。因此,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撤并设置适当的过渡期,有利于更好地支持中心校的提质工作。对于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继续采用集团化办学、结对帮扶、数字化赋能等手段,帮助小规模学校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是一盘棋,下好这盘棋需要提前布局,既要做好人口变动和学校调整预测,也要对上下学交通、住宿、心理健康、质量提升等工作提前谋划,协调交通、财政、人社、编办、卫健等其他部门共同为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做好服务保障,提升区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财政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教育报》2023年10月26日第2版

  作者:孟久儿

  举报/反馈

上一篇:“建强兽医队伍,赋能乡村振兴”
下一篇:实时排行榜:重庆看男科的医院排名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