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备考申论的那些坑,看看你踩中了几条?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3-06-29
手机版

  

  误区一:认为申论考高分纯靠天赋,不好提分数。

  正解:天赋不能当饭吃,只要方法对,申论照样能考高分。

  能反驳这个观点的人,学姐很有发言权,我最开始在备考申论的时候,内心其实是有点小窃喜,因为觉得自己是新闻专业,知道不少国家大事,靠这知识储备考个好分数应该没问题,但第一次申论考试惨不忍睹的分数瞬间把我打回原形。我回顾自己的申论学习过程,看似在学,其实学得并不踏实。之后我痛定思痛,一板一眼地跟着学,跟着练,一个月后的京考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天赋并非备考的决定性因素,最关键的还是踏踏实实,科学认真的学习总结,即使剩下一个月的备考时间,申论也有提升的空间。

  误区二:认为学好申论必须要反模板。

  正解:先把模板学会了,再去考虑反模板。

  现在有一种说法,跟着申论课学的都是一样的模板,这样分数也没法拔高,所以需要另辟蹊径,反模板而行之。这种创新的想法值得肯定,但也有问题,因为所谓的模板实际上就是理论,其本质在传授一种答题思路,一种解析材料的逻辑思维。没有了理论基础的反模板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想要拿高分那也是有难度的。所以学姐的建议是,先接受套路,然后在针对自身的需求去适当地选择一些可以拔高的技巧和方法,循序渐进着来。

  

  误区三:认为写好申论大作文,只能靠文采。

  正解:申论写作,文采是其次,依托材料的立意、论证的最重要。

  学姐最开始学申论的时候,总以为申论大作文需要达到人民日报评论、新华社评论等大报文章的高度,才能拿高分。后来琢磨了下,也不都是这回事。因为很多大作文的作答要求的第一句是“结合给定材料”,这说明材料是线索,是写作的来源,我们的立意主旨都要通过解读材料去得出,即“扣题”,如果不扣题,即使你文采斐然,那也没用。立意主旨站住脚后,我们需要再从材料中去挖掘论点进行论证,论据可以来源于材料,自身实际亦或是我们平日里积累的典型人物事例。再然后,我们编排语言的时候可以用点高级的辞藻,这时候文采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了。所以,遇到大作文千万不要怕,多去审审材料,列个大纲,一篇大作文基本就能搞定啦。

  误区四:答题过度依赖原文or过度发散性思维。

  正解:以上二者皆不可取。

  申论答案确实是以材料为依托的,我们在最初学习申论时往往也是逐字逐句地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挖点,但是挖着挖着我们就发现,有些表述好口语化、好啰嗦,偷懒的同学索性就直接抄,这就犯了一个过度尊重原文的问题,这种答案能拿分,但拿不了高分。因为有一些答案是需要我们去主动归纳概括,比如把一句话用一个规范词概括,把一些类似表述囊括到一个总括词中,这就需要我们去提炼要点,或者适当总结升华。注意!是适当总结升华,还是要与材料有关联,因为有的考生特别喜欢对一些问题过度解读或联想,导致严重偏离材料,最后写了一大堆要点,一点分也没有。

  误区五:过度追热点,拿出大量时间背各种范文。

  正解:有这时间还不如巩固下理论课,或者刷刷题。

  学姐发现,有部分考生特别喜欢看一些时政热点,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天拿出大把时间去看时政文章解析和评议,疯狂背一些好词好句。要学姐评价来看,这种学习方法适合超长战线的申论备考计划,用来做一些储备,如果你还有三四个月就考试,那强烈建议把主要时间用来看理论课和刷真题上。因为哲学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抓主要矛盾,许多的时政热点,其背后折射出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实都是一样的,我们通过听课做题,实际上就能掌握大部分制度政策背后的运行机制、原理和方法,如果想拿高分,那抓住申论之道比追几千几百个热点有用的多!

  举报/反馈

上一篇:重要提醒!注意!注意!
下一篇:2024年电气考研择校篇-海军工程大学(这所军校招生名额少,竞争激烈,专硕分数线上涨4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