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派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3-02-04
手机版

  重点大学眼花缭乱的分校区、分校、独立学院,有时让很多考生和家长很懵。

  比如:“电子科大与电子科大沙河校区是什么关系?”“山东大学和山东大学(威海)毕业证有何区别吗?”“北邮世纪学院与北邮是什么关系?”“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发的什么学历?”当然最关键的,这些分校拿的学历和本校一样吗?

  这些问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梳理一下:

  其实这里面包含了三种完全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我们以川大和川大锦江学院来说:首先川大和川大锦江它们并不是两个校区的关系,川大锦江是一个独立的学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独立学院,本质上是民办学校。

  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有不少新变化。除了高校大规模合并外,一个新名词也引起不小关注,即“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算是一个新事物,它虽然被贴上“独立”标签,却又与“母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此类学校一般是企业出资办校,依托本部资源,独立招生办学。

  一般来讲,绝大部分独立学院都是三本。当然,现在很多省份取消了三本,独立学院开始在二本招生,但其本质还是没有改变的。“学费贵”、“整体学风不如一本”,这是人们对独立学院的主要印象。所以在生源上,独立学院与“本部”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而且目前教育部正在推进独立学院的转设工作,独立学院要么转设成为公办学校,要么转设成为纯民办学校,要么终止办学,并且不管哪种情况都要修改校名,所以独立学院这种校名将在不久的将来不复存在。

  这里有一些特殊的独立学院,它确实是隶属于校本部的二级学院。特别是独立学院刚诞生的时候,它们是母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如南大金陵学院,它由南大管理,连校园都是南大的。有些独立学院与校本部在同一校区,享受同样资源,学生对校本部认同感也很高。

  在浙江,不少独立学院还有“立交桥”项目。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等院校成绩优异者,可通过考试转入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本部。

  第二个就是比如合工大和哈工大深圳、哈工大威海;山大和山大威海;人大和人大苏州;厦大和厦大马来西亚校区等,这种可以理解为校本部和分校区,在招生的时候是分开招生的。

  分开招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异地办学和中外合作办学是两个常见的原因,这些分校区相对来说已经有自己比较成熟的领导班子和学科专业设置,有一些老师来自校本部,还有一些老师是新老师(新老师的招聘依然是按照985和211的要求来招的,并不水),分校区与校本部之间不能转专业,可以把它视为一个所独立的学校。

  但分校区依然从属于校本部,并且享受校本部对应的985或者211待遇,毕业证和学位证和校本部是一模一样的(西交峨眉和东北大学秦皇岛有点不一样,原来会注明校区,但现在就和主校区统一了),绝大多数分校区收分要低一些的原因,要么受地域影响,要么因为是中外合作办学(学费问题),要么就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大家对分校区的误解。

  当然,校本部和分校区也有一些硬指标上的差别,比如保研率要比校本部低一些。另外,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哈工大深圳校区,出道即巅峰,整体收分超过校本部,并有向北航、同济靠拢的趋势,这就是地域位置带来的加成。

  第三个就是比如厦大(思明校区)和厦大翔安校区;川大望江和川大江安;复旦邯郸和枫林、张江、江湾校区这种。

  它们其实一种情况是合并的学校在合并前地理位置并不重叠或临近,比如吉林大学6个校区八个校园,合并之前前卫校区是原吉林大学,南岭校区是原吉林工业大学,新民校区是原白求恩医科大学,朝阳校区是原长春科技大学,南湖校区是原长春邮电学院,和平校区是原解放军军需大学,遍布长春各个地方,所以才有了后来“长春在吉大”的说法。

  另一种情况就是新老校区的区别,简单来讲,学校要发展,但是老校区面积有限,学生放不下,实验室建不了,所以就在另一个地方建了新校区。

  这两种情况都还是有一个领导班子统一管理,校区与校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教学安排上,比如川大学生大部分前两年都在江安,大三除少部分学院的学生外都会往望江搬(华西的专业搬到华西校区);北邮一些学院的学生前两年在沙河校区,后两年回西土城校区。另一种就是不同校区有不同的专业,比如川农的一些专业开设在成都校区,一些专业开设在雅安校区,还有一些开设在都江堰校区,你录取的专业就对应了你去的校区。

  至于转专业能否跨校区,这个就要看具体学校安排了。一般各个校区都在同一个城市,是可以互转的,毕竟真的就是学校因为要发展,但周围的地都被用干净了,所以只能在其他地方建新校区了,学校还是那个学校,实力和生源上没有什么区别。但如果校区跨市了,一般就禁止跨校区转专业了,比如上面提到的川农。比较特殊的是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和保定校区以及电科和电科沙河。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和保定校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学校历史上存在迁址,但又没有完全迁走,原址经常以研究生部的形式存在,后续设置校区,形成了两地办学。类似的还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只不过这些学校已经是完全独立的两所学校,不存在校区的说法了。但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和保定校区却不是这种情况,虽然两校分开招生,收分北京校区相对较高,老师不同,校部在北京,禁止跨校区转专业,从这些方面来讲,它们是校本部和分校区的关系。但是两校区之间信息互通, 采取实质性一体化管理,两个校区的学院都是放在一起的,两者的关系本质上应该属于第三类:校区与校区的关系。再来说一下电科和电科沙河,两个校区也是分开招生,沙河校区比清水河校区低一些,禁止跨校区转专业。从这些方面来讲,它们是校本部和分校区的关系。但本质上它也应该属于第三类的关系:只是新老校区的区别,而不是校本部和分校区的区别。因为客观来讲,沙河校区才是原来的校本部,就是因为校园太小,然后建了清水河校区(2007年投入使用),现在大部分专业和职能中心已经搬到了清水河。两个校区主要的区别就是上面提到的设置了不同的专业。其实,之所以分两个校区招生是因为教学成本不同,沙河校区包含的专业有信息软件工程(软件方向)、集成电路设计(硬件方向)等(这些专业也都是电子科大的优势专业甚至王牌专业,前景非常好),这也是行业惯例,由于信息软件工程教学成本较高、集成电路教学过程需要制造芯片、成本增高,因此学费稍高(9800元/年,正常为4900元/年),导致他们需要在与清水河不同的校区招生,否则都放在同一校区,调剂专业时容易出现学费变化,不利于学校更便捷招生。同时,沙河校区还设置有格拉斯哥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学费60000元/年)和医学院等专业。校区设置原因与之前所说的两个专业同理。其实,学生虽然填报的是“沙河校区”,但很多沙河校区专业依然会在清水河校区学习。信软专业的大一学年会在清水河,大二学年搬至沙河校区。集电专业大学四年均在清水河校区学习。格拉斯哥学院同理。这样一来,就更加可以理解分两个校区招生只是因专业不同、收费不同而设置的了。至于为什么沙河校区收分要低一些,单纯就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在电科最开始分为“0055电子科技大学”和“0088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两个代码招生时,电科招生组并没有做大规模的宣传,电科的老师可能想的是:我一个名牌985学校,谁不知道?更何况我的沙河校区是原来的校本部,大家肯定知道两个校区没任何区别。结果就是因为沙河校区这四个字,加上学费要贵一些,很多学生和家长误认为沙河校区是民办三本学校,导致第一年收分特别低,那后面报考的家长都是参考往年录取数据,所以沙河校区收分要比清水河低的情况就这样形成了。

  不过大家也可以发现,沙河校区的分数一直在上涨,这是正常的,除了医学类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假如它的3个IT类专业收分最后涨到和清水河校区的专业一样都不奇怪,因为本身就是校区与校区的关系。

  最后总结一下:

  学分校、分校区、独立院校的学历证书和本校区别说明图

  第一类是独立学院,类似于“XX大学XX学院”;这种学校本质是民办学校,学校实力、生源质量和相应的支撑大学有较大差别。事实上两者没有关系,毕业证和学位证完全不一样。

  第二类是校本部和分校区。分校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一所独立的学校,有较大的自主权,并享有校本部对应的211和985待遇,但最终还是归属本部管理,硬性指标上一般弱于校本部一些,但相应收分也要低一些,所以性价比依然很不错,最重要的是学位证和毕业证和校本部没区别。

  第三类是大学合并和新老校区。这两种情况在学校管理、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各方面都是统一的,学位证和毕业证当然也是一样的。只是新校区的硬件条件要比老校区好一些。老校区一般在市中心,新校区一般在郊区大学城,生活便利程度老校区要好于新校区。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中考落榜怎么选择 有四条路可走
下一篇:关于印发《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