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学的基础理论创新,不是“重复说”“接着说”,而是要“重新说”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3-01-24
手机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政治学是社会科学的支撑性学科,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理论意义重大。日前,“政治学基础理论:坚守与创新”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来自中国政治学界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政治学理论如何守正创新展开研讨。

  大时代需要宏大理论的建构

  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徐勇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国内政治学恢复重建后所接触的主要是美国政治学,特别是日益趋于公共管理化的美国政治学,这造成了中国政治学的“早熟”与“早衰”。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进入到一个历史翻转的大时代,大时代需要宏大理论的建构。要在历史进程之中,深刻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政治发展。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院长张贤明提出,政治学所探讨的就是“好生活”“好制度”。从“政治责任”到“责任政治”,看似简单的词组互换,本质上是一种新的理论转向。要“找回责任”,建构一个以负责任为主流的“责任政治”。他指出,如果缺乏理论,我们将无法认识到实践与理论背后隐含的价值,无法认识到现有经验之外的其他可能性。

  

  政治学基础理论的创新要回到中国本土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创新中心主任彭勃教授认为,当前政治学研究的困境主要在于理论困境。基础理论的作用是挖掘社会现象的深层次或者底层逻辑,政治学基础理论主要存在去理论化、伪理论化、租借理论等现象。新时代政治学理论需要回应新时代的国家治理,回应人类的思想理念、制度安排与行为机制。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郭忠华教授指出,中国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面临四个挑战:本土化挑战、普遍化挑战、科学化挑战和实用化挑战。政治学基础理论的原创性,不应该仅体现在对西方理论的对话和修正上,而且应当体现在提出一系列建构性的理论。未来应当以本土历史,或者说以本土现实问题来创新政治学的基础理论。

  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郭台辉教授认为,当前中国政治学者已经认识到困境,并开始积极尝试新的路径与范式,转向历史是重要的一种趋势。政治学长期与历史学结合,政史不分家,历史已经成为政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资源。他认为,政治学基础理论的创新要回到中国本土,但也要在世界史的视野中去思考中国问题。中国政治学的基础理论创新,不是“重复说”,不是“接着说”,而是要“重新说”、再出发。

  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主办,政治学人学术团队策划。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本文作者:周丹旎

  文字编辑:周丹旎

  题图来源:上观图编 摄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揭晓,中南大学位居湖南高校第一!
下一篇:2023年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学考研招生信息、参考书、历年分数线及备考指导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